努力小農》ESG是投資永續 不是短期的認養

努力小農

今年地球日(4月22日)我們將為獲得國際減碳專案設計認證的小農們『群募』ESG(環境社會與治理)的投資(ESG Investing)。

我們常聽到的ESG活動,無外是減塑,減廢,送環保袋、環保杯,淨灘,認養公園…等公益活動,但是我聽到一些企業主談到,都把這當成了「ISO 9000認證」一樣礙手礙腳,浪費時間,耽誤工作的應付工作。

國發會主委龔明鑫在《國家發展委員會2021年永續發展目標自我檢視報告》的首長的話,第一句:「永續發展」已成為普世價值,亦是攸關人類生存的重要課題。」有多少人認同?多少人相信?多少人身體力行?

如果ESG是為了企業永續而存在,這應該是一個能夠提高企業競爭力的法寶、心法,而不是冗餘、累贅的繁文褥節,這不是永續,而是麻煩製造者。我在企業工作的期間,相信ISO 9000不是「礙手9000」,因為在美國三大汽車公司,這是促進供應商與顧客間的外部溝通,和供應商內部溝通,以及減少浪費、返工、廢品等,這才是ISO 9000「滿足顧客要求」的目的(包括內外部顧客)。可惜現在卻只剩下一張認證證書,而非實施品質管理系統的利益。

現在再加上全球對抗氣候變遷,碳淨零趨勢,在台灣更是百家爭鳴,我的企業朋友常告訴我不知所云,要不就是一套套沒有來源的話術,和國際的減碳、永續目標等大相逕庭,一向不在意全球環境的台灣企業很容易迷失在減碳淨零的專有名詞中。

金管會反漂綠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在2022年12月提出臺灣2050淨零轉型『綠色金融』關鍵戰略行動計畫(草案點出了目前資金投入『永續』的經濟活動的困境:『在各國政府紛紛重視氣候變遷議題之情況下,民間亦將大筆資金投入綠色或永續發展領域,但是在『綠色』或『永續』未有明確的定義或標準下,以友善環境或ESG為名,易有『漂綠』或『漂永續』之商品、企業或活動之出現。為協助市場參與者辨別真正屬於綠色或永續之商品或經濟活動,並協助產業永續轉型,國際間包括歐盟、英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家皆研議制定綠色或永續經濟活動的認定標準。其中,歐盟率先於2020年3月發布的『歐盟永續分類規則(EU Taxonomy)』,已是多數國家制定相關標準或指引的參考,成為引導資金投入符合『永續』的經濟活動,並對環境產生貢獻之重要機制。』

顯然金管會也看到了全球漂綠的風險與危機,在上述報告中的「氣候及ESG資訊揭露」一節中指出:「為能審慎監管氣候變遷可能造成的影響,並促進金融市場及早評估並訂定因應策略,宜及早解決數據資料缺口與整合問題,此亦係國際金融組織刻正努力之領域。為整合國際永續資訊之揭露框架,國際財務報導準則(IFRS)基金會於COP26大會期間宣布成立國際永續準則理事會(ISSB),致力於推動永續揭露標準之一致性。另為實現《巴黎協定》目標並力抗氣候變遷風險,全球一百多家央行及金融監理機關共同組成的綠色金融體系網絡(NGFS),亦推動國家合作改善資料缺口之相關問題。此外,新加坡、韓國及香港等國亦積極推動建立ESG整合資訊平台,以利金融業者、企業、投資人及利害關係人瞭解ESG商品資訊、投資機會與現況。」

由於台灣不是聯合國的會員國,所以對以上這些聯合國制定的規章,只能遠觀,欠缺深入討論與認知,往往畫虎不成反類犬。

跨國公司永續發展後血淋淋的競爭

我長期觀察跨國公司的「永續發展策略」,其實制定國際規章、環保要求等,都是血淋淋的商業競爭,30多年前,如果不是杜邦公司投供給環保團體氟氯烷(CFCs)對地球臭氧層的破壞,怎麼會那麼順利的全球禁用氟氯烷?而杜邦早在開始禁用前,就已經準備好CFCs的替代產品,其實是自我終結了上一代沒有商業價值的產品,又賺取了環保的好名聲。而開發中國家的企業,如台灣,只能跟在後面啃骨頭,賺一些高污染、高耗能、高勞工健康安全風險的錢。

永續發展不是拿香跟拜,不是口號宣傳,而是企業生存的商道,這種競爭會淘汰不具備永續普世價值的企業,

「台灣小農種碳專案」已獲得國際減碳專案設計認證,同時也有6項永續發展指標的量化認證。在國際減碳認證規定下,我們歡迎企業以「ESG投資」方式來參與、支持「小農種碳」,邁向共同永續。之前在《信傳媒》的「如何科學量化計算淨零、ESG?小農種碳和大企業具有相同的普世價值」說明「小。農種碳」如何結合、符合聯合國永續發展指標的各項要求,貫徹公開透明,公共參與則。

既然是永續發展,投資是永續的,而非一時的補助、救濟,是提供魚竿,教釣魚的方法,而非給一條魚,只能吃一頓。我們獲得6項永續發展指標的專案設計認證,這是我們最大的共同資產,除了種碳(減碳/碳匯)外,還有增加糧食的產量與品質(SDG2 減少飢餓),健康的土壤才有健康的糧食和健康的人(SDG3 健康與福祉),我們提供各種訓練以及小農的交流(SDG4 良好教育),消費者主動與小農合作交流(SDG12負責任的消費與生產),以及減碳增加土壤有機碳(SDG13 氣候行動)。

永續投資小農的永續行動才是真正會治理

請注意,我們不是要企業「認養」,而是由企業來投資,他們投資小農的土地保護環境,小農的工作,增加土壤中的有機碳,生產健康的食物、產品,結合成一個新的永續發展的模式:ESG投資。小農種碳目前雖然只有不到300公頃,但未來通過「績效認證」產生可交易的碳權後,必然會持續成長。

在ESG中最難體現的是治理,而我們從小農種碳專案中,協助小農進行PDCA循環,就是治理的第一步,小農們也要會治理,他們才能成為行業中的佼傚者;同樣的,會治理的企業,才會投資會治理的小農。

企業參與的方式必須了解「小農種碳」的精神,以及6項SDGs量化指標的內容,可以預約訂購小農的產品,支持小農用更好的減碳、種碳的資材、農法,支持並參加小農舉辦的食農教育生態旅遊,幫助小農行銷產品等;參與的企業也可以依黃金標準的宣傳指南,獲得6項SDGs的宣傳利益,以及實際量化的結果。(不含碳權交易)

270多公頃參與小農種碳的農地,都是透明揭露,歡迎企業來ESG投資這些小農。(圖片來源/方儉提供)

我們準備在今年地球日發表我們的小農種碳產品,4月21日我們會在台北市NGO會館(青島東路8號)舉辦2023地球日「小農種碳,ESG投資博覽會」,從一粒小小的種碳種籽,與社會資源逐步成長。

感謝芙彤園的詹茹惠總經理,她會幫小農種碳找到來ESG投資的企業,我們的努力也會成為企業ESG的投資標的與貢獻: 導入企業的資源,貫徹執行種碳的方法學和國際認證,他們就可以長期有效得到高品質國際認證的SDG/ESG量化的成果,這將是最佳的投資。(因為不只減碳,還有其他5項SDGs的價值和量化的績效成果)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