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改革開放政策讓北京如鯁在喉 日媒:習近平早在下美中經濟脫鉤這盤棋

中國議題

「美中脫鉤、投資印度和東南亞」為當今企業界顯學,日本車商也要建立中國以外的生產線,以規避中美雙邊緊張局勢導致供應鏈中斷的風險。

本田汽車在俄亥俄州合資建造電池廠

日商本田汽車正在俄亥俄州與南韓 LG Energy Solution合資建立一家電池廠,並改造現有的組裝產線,以生產電動汽車。

另外,今年3月,一家日本藥廠的50多歲日籍主管被拘留在中國,也會加速日本公司離開中國。

是誰造成美中陷入新冷戰?《日經新聞》一篇文章認為不是川普,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帶領中國走上與美國脫鉤的道路。

《日經亞洲評論》4月20日刊登前中國分社社長中澤克二的文章指出,中共領導人希望不受美國影響力的願望11年來始終不變。

美中供應鏈脫鉤的趨勢是什麼時候開始的?

美中經濟脫鉤,習近平如願以償

許多中國人覺得這一切始於美國總統川普對中國部分商品課徵懲罰關稅,制裁中興、華為等中企,實施出口限制,原因是中國貿易手段長期不公平,以及中共解放軍快速壯大。

但是川普的政策只是更長期發展的一個方面。 11年前,一場與美國脫鉤的運動早在中國掀起。

「11年前習近平發表的演說,是導致美國和中國經濟脫鉤的第一個關鍵聲明。」一位退休的中共黨內資深人士說,並指出這發生在他登上中共最高領導人之前。

習近平不忘初心,表明他是一個意志堅強的中共政客,這對中國經濟是一件好事嗎?是另一回事。

11年前習近平提出「中國經濟被美國劫持的擔憂」

這一切要從2012年11月中共黨員代表大會(18大)說起,當時的背景是,前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引起政治動盪,18大被大大推遲。

當時,在5年一度的黨代表大會中,即將出任領導人的習近平提出「中國經濟被美國劫持的擔憂」,作為領導人,他決心糾正這種情況。

習近平是在閉門會議發表上述聲明,沒有對外公開,但是有3000名代表出席全國黨代表大會,習的評論很快引起很多人議論。

然而,當時中國完全沒有意識到習近平的意圖會對以後的中國經濟和社會產生巨大影響。

鄧小平的改革開放政策讓習近平如鯁在喉

與現在不同,那是胡錦濤主席主政的時代,不受約束的討論只在黨內進行,仍可被接受。消息人士稱,習近平發表中國經濟「被美國劫持」的言論,因此廣為人知。

11年前,習近平感到沮喪的關鍵是前最高領導人鄧小平。

1904年出生、1997年去世的鄧小平,在1978年推行「改革開放」的政策,為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奠定基礎。

鄧小平在國際上廣受讚譽,但是習近平認為,鄧小平建立西方經濟結構以及後面一堆徒子徒孫,導致中共黨內和解放軍內部的腐敗、拜金主義和對西方制度的盲目崇拜。

按照邏輯,中國經濟被美國「劫持」或控制的原因應該歸咎於鄧小平的改革開放政策。

中國經濟被美國「劫持」的禍首為鄧小平政策

對習近平來說,美國公司在中國市場自由經營,並賺取巨額獲利,並不是鄧小平政策的唯一消極方面。

他得出的結論是,除非這些問題都得到糾正,否則中共一黨統治面臨風險。

為了終止美國劫持中國經濟,導致鄧小平的政策發生急劇逆轉,中共不再推動中國與美國的合作和更緊密的經濟關係。

2012年美中脫鉤之路並不明朗,但是回想起來,習近平的核心圈子已經開始考慮如何減少中國對美國經濟的依賴。

習近平政府推動「軍民融合」政策

5年後,2017年中共召開「19大」時,習近平政府開始推動「軍民融合」政策, 利用中國民營企業獲得軍用級技術,是中國軍方減少對美國依賴的一種方式。

察覺到這種不友好舉動,美國開始中斷對中國輸出尖端技術。 這對民營企業產生巨大影響。

2016年上台的川普政府對中國商品徵收關稅,以及開打貿易戰,就是延續這一趨勢。

習近平解決對美國依賴的藥方一直是「自力更生,自力更生」,他還嘗試「雙循環」政策,還降低外貿對中國經濟拉動作用。

華為淨利狂瀉7成,開始「智慧養豬」事業

由於美中科技霸權,導致國際高科技公司很難向中國供應高性能半導體。結果,中國一線的電信設備製造商華為慘被制裁,失去大量全球智慧手機市場。

陸媒報導,現在華為甚至開始「智慧養豬」事業,原因是電信設備跟手機本業陷入生死存活關鍵,華為4月1日公布,2022年淨利為人民幣356億(約新台幣1,566.4億元),狂瀉68.73%。

同時,美國、台灣、韓國和日本的「Chip 4」聯盟對中國半導體供應的限制,仍然是一個主要話題。

某種程度上,習近平現在得償所願,美國今天可能沒有劫持中國經濟。但是中國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很難擴張全球業務,這已脫類中國經濟增長。

習近平現在如願以償,美中脫鉤了

在習近平執政的11年裡,推動中國經濟的根本原則發生變化,中共的政治邏輯優先於經濟自由的邏輯,經濟只是對中共政權服務的工具。

一個關鍵問題是,如果這種政治政策在改善民生方面存在根本錯誤怎麼辦?

習近平已經掌握至高無上的權力,身邊的人都是他的親信。 沒有人能夠從根本上糾正最高領導人出於政治因素提出的基本方針。

黨內僅次於習近平、主管經濟的李強總理也不例外。李強以前只是習近平的私人秘書,從公司的角度來說,類似執行長的角色。

中國周二公佈的官方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國內生產毛額(GDP)年增4.5%,超過市場預期的4%,由於當局解除封鎖,外出就餐和旅遊等服務消費支出反彈。

上海海洋大學就業率14.83%,更多年輕人在家啃老

但是房地產開發依然低迷,民營部門投資沒有增長。支撐中國經濟的中小型製造企業也陷入嚴重低迷。 如果他們不重新站起來,大量應屆大學畢業生和其他年輕人就很難找到工作。

中國官方數據顯示,2023年大學畢業生估計高達1158萬人。今年2月份,16到24歲城鎮青年人的失業率達到18.1%。但是年輕人實際失業率應該更高,網易4月15日一條熱傳新聞顯示,到4月11日,雙一流大學上海海洋大學整體就業率為14.83%,

與此同時,包括日本公司、台商等外國公司逐漸將部分產線從中國轉移到東南亞和印度。

今年3月,日本大型製藥商安斯泰來製藥(Astellas Pharma)一名資深日籍男性主管即將從北京返回日本之前被中國當局拘留,他在中國工作了20多年。

日籍主管被拘留,日企加速離開中國

一家在中國經營的中小型日本公司老闆在不願透露姓名的情況下告訴《日經新聞》,他們正在將生產從浙江省轉移到越南。他說,「我們已經遠離中國,一切成本都變得很貴,而且存在政治風險。安斯泰來主管倍拘留,只會加速這一趨勢。」

習近平自11年前承諾打擊「美國劫持中國經濟」以來,始終如一,美中脫鉤是一步步推進的,非美國公司也被捲入風暴。

最新數據顯示經濟增長回暖,但中國經濟前景並不光明。 未來4、5年它會發生什麼變化? 這取決於習近平的政治立場。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