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份集結十七位頂尖學者、近期發表的專案報告,揭開14年後生活面貌。機器人幫你開車、當你祕書,它是人類的阿拉丁神燈,還是潘朵拉盒子?
你是否擔心,人工智慧最終會取代你的工作、取代你的親朋好友、取代你身邊的一切,最終,決定你生命的歸宿?
全球賽局開打!AI走上大量商業化的黃金交叉
在一部又一部好萊塢人工智慧電影裡面,機器人反噬、人類反而淪為機器人的奴隸,這樣恐怖的情境,會不會成真?
九月一日,美國史丹佛大學「百年人工智慧專案」(One Hundred Year Study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100)發表了一篇重要的論文,這篇標題是《 二○三○年的人工智慧生活》 ,是第一篇以科學客觀的學術架構,探索人工智慧即將改變我們生活的研究。相較於好萊塢電影戲劇化的想像,史丹佛AI100專案踏出了探索人工智慧真實衝擊的第一步。
史丹佛大學是人工智慧研發重鎮,AI100專案由微軟實驗室(Redmond Lab)主任霍維茲(Eric Joel Horvitz)主持,集結了十七位人工智慧八大領域最頂尖的學者,以百年的視野來摸索人工智慧的發展與規範。
如同一九九○年代,美國科技業者與頂尖學校制定網際網路的各種規範,形塑網路世代的面貌,並在一九九五年八月,網路瀏覽器公司網景(Netscape)股票上市,以當時高達七○%的市場占有率,瞬間將人類社會帶進了網路世界。二十年後,史丹佛AI100論文,也將是迎接人工智慧新世代的起床號。
不同於網路革命,沒有通用平台、沒單一共主
近年人工智慧相關的軟硬體,不只是突飛猛進,更來到了大量商業化運用的黃金交叉點。
例如,電腦視覺與虛擬實境的軟體,讓網路遊戲市場快速壯大,每年的營收規模已超越好萊塢電影,成為人類最主流的娛樂;「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模擬類神經系統,讓手機語音辨識系統成為我們的私人祕書。Google今年五月發表智慧家庭服務,內建「谷歌助理」(Google Assistant),可以連續和使用者對話。普及後,我們每天張開眼睛、說早安的對象,將是人工智慧。
當然,自動駕駛汽車已經完成商業化的準備工作,特斯拉完成了一.六億公里的道路測試,自駕車將改變所有人的生活形態;日本軟銀與鴻海合作的Pepper照顧機器人,也在八月登陸美國;里約奧運期間,在中國擁有五億多訂戶的《今日頭條》,用電子記者發出四五○則新聞,搶走了記者的工作;還有銀行用「聰明錢包」等尖端技術,蒐集客戶的消費與資產負債模式,發展出「AI理財顧問」提供最佳的投資選擇。
史丹佛的《 二○三○年的人工智慧生活》 報告指出,人工智慧將在八個領域徹底改變未來的生活模式,分別是:交通、服務機器人、醫療保健體系、教育模式、低收入社區、軍事與國家安全、職場就業及娛樂。與網際網路不同的是,這八個領域各自發展,不會有一個通用、無所不在的平台,而是多元、有機的產業架構,不會有微軟或是Google這樣贏者全拿的壟斷者。
人工智慧相關的科技,具有「客製化」的特性,例如AlphaGo圍棋使用蒙地卡羅樹狀搜尋決策系統,能在圍棋決策上自我增進,打敗人類,但卻無法普及到家庭或是企業決策;即使是自動駕駛汽車,具有強大地圖與搜尋能力的Google,今年八月也退出開發競賽。史丹佛報告認為,每一項人工智慧的應用,都是為了特殊目的量身打造,沒有通用的平台,而未來幾年的發展主力,將會在自駕汽車、醫療診斷與精準治療、老人照護等領域。
不用太焦慮反撲,好萊塢情節現實未必上演
史丹佛報告特別強調,人工智慧的發展是正面的機會,好萊塢電影所製造的機器人陰影並不會存在,「沒有跡象指出,人工智慧的發展會對人類造成威脅。」但是,機器人取代人類的工作,必然帶給社會廣泛的衝擊,這是政策制定者所面臨的挑戰。如何在新技術的發展與勞工就業之間找到平衡點;人工智慧創造出的社會利益,如何平均分配到社會大眾身上,史丹佛報告沒有答案,只有警訊。
對於這個警訊,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是科技領袖中最積極表達憂慮的。馬斯克發展的自動駕駛汽車、SpaceX太空計畫,必須大量應用人工智慧,但是,人工智慧的研究人員大多掌握在Google、臉書、微軟等龍頭企業手中,馬斯克要突破障礙,最佳的方法就是另起爐灶。
(更多內容,請見今周刊原文https://goo.gl/R7tu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