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悄悄重回釘住美元政策?

中國經濟

日前國際信評機構穆迪投資人服務公司(Moody’s Investors Service)做出近30年來首次調降中國債信評等的決定,消息宣布後雖然一度造成人民幣的走貶,但市場在短時間內便再度恢復穩定,這也讓外界注意到今年以來人民幣兌美元的匯價幾乎沒有什麼太大的波動,顯示出中國政府的匯率政策似乎又重新走回以往釘住美元的舊路。

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報導,相較於去年人民幣兌美元的匯價大幅貶值了6%,人民幣在今年的走勢已經明顯回穩,就連匯市的隱含波幅在過去一段時間也持續下降,甚至跌到了近2年來的最低水準;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在穆迪調降中國債信評等之後,第二天中國人民銀行(PBOC)訂出的人民幣官方牌告匯率仍舊不貶反升,由此便可看出中共官方刻意維持匯市穩定的決心。

維持穩定成為施政最高指導原則

然而這樣的作法看在外資與國際社會的眼中,不免會引起一定程度的爭議。2年前中國政府為了要說服國際貨幣基金(IMF)將人民幣納入一籃子準備貨幣的名單當中,對外宣布要讓匯率政策更加透明化,並且讓市場力量發揮更大的影響力,不過隨著過去一年中國政府必須面對國營企業改革與金融體系去槓桿化等諸多挑戰,加上今年稍後中共高層即將進行每5年一次的權力改組工作,維持市場穩定成為了政府施政的最高指導原則,但這也讓人民幣的匯價更容易遭到人為力量扭曲。

當然,除了內部因素外,來自美國的政治壓力顯然也是促使中國政府刻意讓人民幣緊盯美元的原因之一,美國總統川普過去曾多次指控中國藉由壓低人民幣匯率來取得貿易競爭優勢,不過稍早前他已公開收回了此項指控,也並未依照競選時的承諾將中國列為貨幣操縱國家。

位於美國華府的國際金融研究所(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首席經濟學家Robin Brooks表示,自從美國總統大選過後,中國的匯率政策便開始出現顯著的轉變,人民幣的定價不再遵照原本既定的市場規則,而是再度回到了過去由官方擁有較大主導權的時代。

對中國經濟並不一定是件好事

在此同時,由於人民幣匯價基本上已經緊跟著美元在波動,因此隨著美元在今年的走弱,人民幣相對於其他主要貿易夥伴的貨幣反而呈現出貶值的走勢,也讓中國的出口業者在這些國家享有一定的競爭優勢;然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一旦美元因為美國聯準會(FED)加快升息腳步而再度轉強,這樣的優勢很快就會遭到逆轉,對中國經濟來說並不一定是件好事。

除此之外,新加坡瑞銀資產管理公司(UBS Asset Management)的亞洲固定收益部門主管Ashley Perrott則是指出,如果美元開始升值,而中國政府仍舊讓人民幣繼續釘住美元,基本上這代表中國國內的貨幣環境也將跟著進一步緊縮(因市場賣出的人民幣多半都被央行吸收),但這恐怕並非現階段中國所樂見的局面。

社群評論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