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每5個年輕人有一人失業!為何青年寧可啃老也不想努力了?

中國議題

本文作者為:

錢楠筠,中國學者,美國西北大學(Northwestern University)凱洛格管理學院教授,她也是該校「中國實驗室」及「中國經濟實驗室」的創始主任。

中國本月公布的官方資料顯示,4月16-24歲年輕人失業率創下新高20.4%。更糟的是這項數據發布後一個月,將有另外1160萬名大專院校畢業生進入就業市場

和其他國家的封鎖政策相比,中國政府秉持清零策略大舉封城確實更嚴格、對經濟傷害更甚,執行時間也更長一年。因此,中國經濟復甦比其他國家慢也就不令人意外了。相形之下,2020年美國疫情最嚴重時該國青年失業率達到14.85%,接著2021年降到9.57%,今日再進一步減至6.5%

低學歷保母薪水甚至比大學畢業生高

然而,隨著中國大部分與疫情相關的就業障礙消失,降低該國青年失業率的重要條件卻沒有改善。儘管長期而言疫後失業率將再下降,它很可能還是會高於比前疫情時代。導致這個情況的原因有很多,但其中一項關鍵因素在於年輕畢業生願意接受的「保留工資」(reservation wage,指個人期望薪資),和企業願意付出的薪水具有顯著差距

這樣的落差,反映出生活成本的增長速度遠高於薪資成長。根據2021年一項調查在上海、北京等大城市付給新鮮人的平均月薪為人民幣5290元(約新台幣2萬3044元),這只夠租一間25平方公尺(約7.6坪)的公寓(中國城市現在有些建物躋身全球最貴房地產)。而年輕人可能認為一份起薪這麼低的工作,其未來十年的薪資成長前景也不太可能讓他們撐起一個家庭。有鑑於城市白領勞工往往被期待每週工作6天、朝九晚九,擁有一名子女的雙薪父母勢必會很依賴保母。然而在上海和北京,通常來自鄉下且連中學都沒畢業的保母,其平均月薪達人民幣6000元(約新台幣2萬6137元),甚至高於最近的大學畢業生

有些人可能會奇怪,為何這些新鮮人不乾脆搬到生活成本較低的小城市。許多年輕美國勞工就是這麼做的,從舊金山灣區或紐約市搬到南部的太陽帶(Sunbelt)或五大湖區的「鐵鏽帶」(Rustbelt)。但對中國勞工而言,搬去規模較小的城市要付出更多代價,因為那裡的舒適程度遠不及大城市(大部分中等收入國家都是如此)。儘管中國一線城市有些區域感覺甚至比紐約或東京更富裕,許多三線城市連提供穩定電力和基本衛生設施(例如私人的室內廁所)都有困難。

能「啃老」又何必辛苦賺微薄薪資?

這也難怪大部分大學畢業生不願搬到那些「更負擔得起」的地方,而是仰賴雙親幫忙支付基本開銷。2014年一份國家調查發現,約3成中國大學畢業生繼續和父母同住。不過談到青年失業率時,父母後援是一把雙面刃。當一些年輕勞工的確無法在缺乏雙親支持下獨自謀生,也有人正因能「啃老」而乾脆決定不工作

1990年代住房改革使大量產權從國家移轉給居民,因此在都會區出生的中國年輕人,其父母或祖父母通常在市中心擁有房產。而1978-2016年強制實施的一胎化政策,讓這些年輕人沒有手足,他們因此成為房地產的第一順位繼承人。如果你有這樣的條件,父母又能負擔你的生活花費,那又何必為賺一點微薄薪資去工作?

中國不只需要工作,而是「高薪工作」

中國需要的不只是更多工作,而是更多高薪工作。對任何經濟體而言這都是一項艱鉅任務,而中國甚至會面臨額外的困難。例如高青年失業率會導致其他問題,像是犯罪增長、社會和政治環境不穩定。研究也顯示高青年失業率會減少終身所得,因為年輕人失去發展技能的重要機會。在英國,一名22歲年輕人失業一年,會導致他20年後的薪資降低13-21%

長期且廣泛的青年失業現象,在任何地方都會對宏觀經濟造成深遠的負面影響。但考量到中國現在是世上人口最多且老化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這項問題對中國而言尤其嚴峻。中國經濟急需高生產力的新血勞工加入,以協助支持迅速成長的高齡人口。中國決策者必須聚焦經濟成長,沒有比此刻更需要這麼做的時候。

© Project Syndicate

註:本文是由《信傳媒》洪培英編譯。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