尬林百里 童子賢:AI未來十年一定是龐大產業

企業動態

有別於去年大秀VR背包、頭戴式裝置與無人機、腦波偵測耳機等新科技「玩具」,和碩1日舉行年度創新產品發表會,產品開發風向轉回「強化本業實力」與「深入技術應用」兩大核心,除了車用電子與智慧會議系統,傳統筆電更重回展示行列。

「筆電若沒有新材料、新機械工法的幫助,不可能把以往三公斤才能做到的產品,做到小於一公斤」,和碩這次展示的筆電運用新工法,也大幅縮減內部機構元件等,和碩董事長童子賢邊把玩邊說,「好像假的」。談到人工智慧話題,他強調,最重要的是AI領域深入基礎的技術與耐性跟韌性,不要很快被趕下舞台。

童子賢:IT基礎架構累積越大,趨勢來時會浪潮洶湧

近來台灣發展人工智慧議題,不但是官方著急,就連產業界也隔空論戰,童子賢繼上月30日在台北國際電腦展開展時表達,台灣發展AI商機,只是一人說不可能,多數人都仍願意嘗試,希望在 AI 發展中找到創新處,爭取商機。1日再次發表看法強調,大家對AI的辯論短期不會有結果,如果辯論馬上有結果就不是資訊產業了。

童子賢說,回想2000年網路剛起來,然後又泡沫,當時所有人投入的都是入口網站、搜尋引擎等,「但想像一下,現在落差有多大!」,他表示,有臉書後,大家以為社群僅止於此,但後面爆發出通訊軟體等威力,而網站購物經驗的人也無法想像,現在用手機支付架構出購物方便性。

他進一步比喻,十多年前難以想像回家不打開電視、書本、紙媒,現在已有部分人從手機追劇、使用平版,這都非1998年講網路時所能界定。「若當時能辯證思考,就成為另一個傳真機產業」,童子賢說,這不是消遣傳真機,因為傳真機已經貢獻到盡善盡美,沒有演化必要,產業就會停留在一定狀態,但資訊產業展現的基礎架構越累積越龐大,趨勢來時會還是會浪潮洶湧。

童子賢認為,雖有個別產品因市場演化,「前進三步後又退後一步」,如平版浪潮,但平版曾把筆電打趴,並非必須退出,而後又面臨智慧手機興起,局部功能重疊,這樣的發展,產業都會做出調整。

和碩攻車電:童子賢:不心急

「AI就像網路,是很廣泛的領域」,童子賢解釋,這領域因電腦、網路、雲端跟個別感測器進步,「AI未來十年一定是很龐大的產業」,他強調,從兩個面向討論,一是掌握標準,但這標準台灣不見得能掌握,而另一端則是運用,如開設群網站非常成功的人,未必要去掌握網路基礎架構,只要在網路基礎架構上去做出重要運用,一樣可以在某個領域奪得冠軍地位。因此「最重要的是在AI領域中打基礎的東西與深入基礎的技術不可以忽視」,他並說,除了基礎與技術外,一定要有耐性跟韌性,不然很快被趕下舞台。

和碩今年展出的創新產品相對「溫和」與「務實」,不過對於新科技發展,童子賢自有一套演化論。他分享自己的感觸,「電子業對精密機械與精密材料倚賴非常深,這個趨勢現在還在演化中」,除了這次超輕薄筆電產品外,也適用在汽車電子,他說,「電腦業快變成機械業跟材料業,相對汽車業,看起來不像機械業,像電子業」,童子賢解釋,包括筆電、汽車的發展史上,「產業類型基礎發展越來越成熟,可以提供消費者越來越細緻分工」,如電競筆電已經自成一格發展,而汽車演化出不同的使用車款,如SUV因「很合用」,所以刺激了車市發展,如今汽車產業更進到新能源與電動車。

和碩這次罕見展出新概念汽車電子座艙,何時能搶下商機?童子賢則說,汽車產業是耐久性消費財,特徵是對耐候性、產品的保固都有不一樣要求,要接受日曬雨淋風吹雨打考驗,產品開發節奏,驗證、認證時程會非常謹慎走,很多事「要照起工來走」,「不心急」,先把基礎厚植實力這個主題做好。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