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好半導體和電商前景 全日空收購日本貨物航空 擴大貨運機隊

國際

《日經亞洲評論》報導,隨著全日空航空公司(ANA、全日空)和日本航空(JAL、日航)引進貨機,支持航空貨運業務,半導體和電子商務產品等商品的需求旺盛,可能成為日本航空貨運業務成功的關鍵。

從長遠來看,航空貨運市場仍將增長

這2家大型航空公司坦言,航空貨運市場在新冠疫情後出現萎縮,但是從長遠來看,航空貨運市場仍將增長。全日空計劃於10月1日收購日本貨物航空公司(NCA),而競爭對手日航13年來將首次擁有自家的貨機機隊。

7月份,全日空與NCA簽署股份交換協議,為實現NCA成為全日空子公司計畫的必要程序 NCA擁有8架大型貨機(不包括租賃貨機),並在歐洲和美國擁有廣泛的航線網絡,日航正在將3架中型客機改裝為貨機,計劃於明年4月投入營運。

在充滿挑戰時期,2家公司做出上述決定,2家航空公司均已經公佈第2季(4-6月)貨運收入年比下滑。全日空第2季貨運和郵件收入大跌56%,成為453億日圓(約3.1億美元)。同時,由於需求和空運運費下跌,日航第2季貨運和郵件收入銳減47%,成為343 億日元。展望2024年3月為止的2023年度,全日空航空的貨運和郵件收入將大減 2,530億日圓,日航將減少1,720億日圓。

在疫情期間,全日空與日航貨運收入大增

2021年全球航空貨運需求激增,部分原因是電商銷售高漲和海運物流中斷,抵消航空公司客運收入大幅下跌的影響。 全日空2021年度貨運和郵件收入為3617億日圓,比疫情前的2018年度大增2.25倍。

航空運輸多半以半導體、電子產品、藥品、食品和汽車零組件等高價值和時間敏感的產品為主。

日航2021年度貨運和郵件收入為2183億日圓,比2018年度增長2.18倍,2022年度進一步增至2247億日圓,2021年度,這2家航空公司都增加貨運航班,以滿足不斷增長的需求。

即使面對逆風,全日空集團旗下全日空貨運公司總裁Kenichi Wakiya看到擁有更多貨機的長期好處。他強調,「我們預計運輸高價值和時間敏感產品的需求將不斷增加,包括半導體、電子產品、藥品、食品和汽車零部件,雖然市場可能會波動,但需求將緩慢但穩定地增長。」

美國研究機構Global Market Insights預計,從2023年至2032年期間,全球航空貨運市場將以每年平均5%的速度增長。

近期空運汽車零組件的需求增加

空運貨物的成本高於海運,但是速度更快。全日空指出,隨著全球汽車市場保持強勁,最近運輸汽車零組件的需求持續增加。生鮮食品仍是主要品類,海鮮和牛肉主要運往北美,水果運往東南亞,空運賽馬和豪華汽車的需求也很高。

由於全球經濟放緩,半導體出貨量停滯不前,但是Wakiya表示,從長遠來看,其需求將會增加。麥肯錫公司(McKinsey & Co.)預計,2030年全球半導體產業收入將從2021年的 6000億美元攀升至1兆美元,增幅約66.7%。

至於航空貨運業務,全日空擁有9架中型貨機,並利用客機「腹部」(行李艙)的備用空間。目前為止,全日空只有2架大型貨機。Wakiya表示,擁有更多大型貨機之後,該公司將增加飛往歐洲和美國的貨運航班,回應高需求,包括從亞洲大城市到歐洲和美國在日本轉機的航班。

與此同時,日航宣布將與日本領先的物流公司Yamato Holdings合作,加強日本電子商務產品的空運,改裝的3艘貨機將用於聯合業務。

航空貨運跟客運業務波動都很大

日航總裁赤坂雄二在5月份記者會上聲稱,貨運業務波動很大,但是該公司從疫情期間了解到,客運業務同樣波動很大。

日航貨運和郵件部門主管荒木佑介表示,「隨著電子商務市場穩定增長,我們能夠確保需求穩定。雖然日航運輸多種貨物,但電子商務產品將在業務中佔據更大比例。」

他還表示,「航空貨運將有助日本物流業克服2024問題,即限制加班的新規定,導致卡車司機短缺,從而引發可預期的物流危機,這是我們推出新業務的另一個原因。」

然而擁有自己的貨機既帶來收益,也帶來風險。日航在2010年之前使用大型貨機承攬貨運業務,在2006年的高峰使用14架,導致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期間出現巨額虧損,迫使陷入管理危機的日航縮減表現不佳的業務。

日航與Yamato合作,將貨運風險降至最低

從那時起,日航的貨運業務就一直依賴於客機機腹和承租貨機,赤坂強調,該公司能夠通過與Yamato合作,將風險降至最低。

全日空的Wakiya承認,「許多因素可能影響貨運市場狀況,包括衝突和全球經濟衰退;近幾個月來愈演愈烈的美中貿易戰是另一個大問題。」

東海東京研究所高級分析師Kenji Kanai表示,全日空必須做好承擔風險的準備,因為NCA不會立即產生他們預期的現金流或協同效應。

他也說,隨著客機航班恢復,腹艙容量增加,供需更趨於平衡,航空公司能否掌握足夠的需求來衝刺業績,是航空貨運業務能否成功的關鍵因素。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