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評鑑傳台北慈濟晉升、萬芳落馬 醫界高層看排名:慈濟先斬後奏、先講先贏

醫界人事

醫學中心是衛福部(包括前身行政院衛生署)於1988年起全面實施醫院評鑑後,對國內各醫療機構(根據醫療法第18條,醫療機構應置負責醫師)的最高評級,高於「區域醫院」、「地區醫院」、「診所」。

執行30多年的醫院評鑑,一向只升不降,但在還沒正式公布名單時,29日台北慈濟醫院院長就自行公布即將晉升為醫學中心,原本列在第八名的萬芳醫院恐意外落馬,成為準醫學中心。若結果確定如此,隸屬於台北醫學大學體系的北醫附醫、萬芳醫院與雙和醫院,可能將沒有一家列名醫學中心。

這是進行醫院評鑑迄今首度有醫學中心被降級,消息一出也令外界議論紛紛。

目前中華民國共計有23家醫學中心級醫院(部分私立醫院為共同評鑑,故部分數據來源會顯示19家)及3家準醫學中心級醫院。全台現有19家醫學中心,8家位於台北區,包括台大、北榮、三總、馬偕(台北及淡水院區)、亞東、新光、萬芳、國泰;北區現有1家長庚醫院(林口及台北院區),衛福部每4年進行評鑑,因新冠肺炎疫情停擺3年,在相隔7年後今年恢復辦理,並擬增加1家醫學中心,預計12月中旬公布結果。

北醫系統落馬,顯示陳時中式微?

而醫學中心與非醫學中心的差別,在於醫學中心為所有醫院中最頂尖,不僅享有高名聲、更多計畫補助,健保給付也是最高等級,即點值越高,醫院向健保署請領的錢就越多,而即便是「準醫學中心」仍屬於區域醫院等級,因此是否列為醫學中心,對醫院的收入也會有很大的影響。

「因為陳時中的勢力已勢微,這次不分區,沒有陳就代表他已經勢微了!而萬芳落馬,表示賴清德已掌控大局,賴蕭第一站選擇花蓮,就表示他非常重視花蓮。慈濟背後應有商業界人士在主導,若明年沒有選舉,慈濟這招就不管用了!」一名北醫校友向《信傳媒》透露。

究竟對於這次醫院評鑑排名變動,醫界怎麼看?

醫界高層看排名:慈濟先斬後奏,先講先贏

一名南部醫院高層向《信傳媒》表示,「就是先講先贏,可能能力相差很少,在比誰後台比較硬。」不過他認為其實慈濟在花蓮已經有一家了,現在若擠進排名就變成2家,「反而北醫沒有半家,虧大了,且北醫學校不論是產學、研究近年都衝得很不錯,進步很多。」

他也提到從前陣子慈濟大學超額設藥學系引發爭議,到這次超前衛福部率先宣布名單,這名醫院高層認為慈濟的動作一定會越來越大,「因為已經站穩腳步了,但慈濟其實有很多捐獻,為何會插旗在醫療資源相對充足的地方?在花蓮我是同意,但像在大林也都跟長庚在一起,都在醫療已經很充足的地方,真的有需要嗎?」

雖然排名上的異動對後續醫界不至於造成巨大的影響,但他認為主要影響層面在於形象問題,「慈濟的研究不像北醫那麼好,但外部形象比較好,也有很多志工都是免費的、外在資源很多,起步其實比別人更有優勢,其他人相對沒有,全台慈濟加起來的有形無形力量一定是比北醫強大。」

他認為慈濟也是擔心北醫體系在台北多年已站穩腳步,擔心地區性的平衡關係,因此認為應該也要保留一席,「我想衛福部也很頭大,慈濟就先斬後奏,他也不用怕,反正信眾這麼多。」

「若北慈贏北醫體系,薛瑞元丟臉丟到家...」

一名醫學院教授則提到,現任衛福部長薛瑞元、次長王必勝、周志浩,都是北醫畢業的,「雙和腹地很大,現在北醫重金投入,如果這次雙和沒進、慈濟進,北醫是丟臉丟到家,但會不會是這次北醫太貪心,北醫也申請、雙和也申請,還要保住萬芳。」

他進一步指出,萬芳當年升格成醫學中心,就是北醫把資源都移過去,「所以這次如果都移到雙和,雙和應該是會上。有一個高層跟我說其實雙和夠資格,只差在國際支援和影響力的部分,因為成立時間還太短,但其他在教授、副教授的部分我不信會輸慈濟,因為台北慈濟只能靠花蓮慈濟大學的資源,但慈濟大學的規模沒有北醫大,所以現在如果慈濟贏的話,薛瑞元丟臉丟到家了。」

醫學院教授也提到,薛瑞元以前是雙和醫院的副院長,「假如我是慈濟院長我也會這麼做,不先講的話被換的機率很高,不過這種事情假如陳時中從中插手恐怕還是會有變數...。」

他認為總結整件事情就是北醫太貪心,想要三間醫院(北醫、雙和、萬芳)都上醫學中心,「但每次評選末段班就是萬芳、國泰、新光,亞東現在已經跳脫出來了,最後常常是萬芳跟國泰在爭,所以19家醫學中心可以分前段班、中段班跟後段班,就知道差距還是滿大的,但其實很糟糕啦,以前葉金川曾經講說要不要改成有醫學大學附屬的醫院才叫醫學中心,但這個難度也很高。」

醫界高層指出,萬芳醫院當年能升格成為醫學中心,是因北醫把資源都移過去。(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醫不解:通過評鑑就是大家真心認定的國際級醫學中心?

另一名北部醫學中心主任表示,有消息人士指出,台北慈濟的醫療品質、論文、國際醫療等評鑑項目都勝過萬芳醫院,雙方分數拉鋸,幾乎是統計誤差的範圍內,分別排名第八和第九,但最終結果仍有待衛福部公告。「聽說關鍵在醫學中心評鑑五大任務之第三及第五任務,北慈防疫成效得分較高。」

不過他認為,撇開中間細節項目的競爭,凡有名額限制就會有技術性取勝及惡性競爭的問題,「所謂二桃殺三士,衛福部或者政策高層若不是有意藉此來控制各醫學中心,就需要公開設定一客觀之國際標準,凡達到即可為醫學中心,不必設定名額限制,如同JCI評鑑(WHO認證的美國國際醫院評鑑組織的國際分支)。」

他也不解,「理論上,越多醫院有醫學中心水準而成為醫學中心,不是代表我國醫療水準的提昇嗎?所以令人無法不懷疑這只是一種控制的手段。大家都知道這是一場不得不演的大戲。」

他進一步表示,「我真的不懂,為什麼醫學中心要以地域分,台北的醫學中心和中南部的醫學中心理論上應相同,實際上大家都知道不全相同,這就給醫學中心評鑑有了人為操作的空間。事實上,為避免利益衝突,這次是由中南部醫學中心的委員來評鑑北區醫學中心,就前述水準不一的角度而論,是不是有點怪怪的?」

「通過這個評鑑就真的是大家真心認定的國際級醫學中心?或只是自己封的醫學中心罷了?大家憑良心講,我國到底有幾個拿得出去的國際級醫學中心?總而言之,大家島內互評,结果同質性高但眼界有限,更無利於國際化......」

這名主任認為,某種程度上這可能也是台灣健保雖包山包海,但心臟病、糖尿病死亡率並未下降反而昇高的可能原因之一,也是台灣醫療系統性的問題,「特別是醫學中心的問題,常做整體指標多於深入個案治療,畢竟評鑑主要看的是整體指標如何。」

不過對此,衛福部次長王必勝僅表示,現在的結果都還不是最終結果,醫策會完成評分,但後續還須經衛福部討論,預計12月中就會公布最終結果。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