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來第一次!墨西哥取代中國 躍升為美國最大進口國

中國經濟

去年,隨著世界兩大經濟體之間關係緊張,供應鏈跟著重塑,使中國自2006年以來首次失去美國最大進口國的寶座,被墨西哥超越。

中國占美國進口總額的13.9%,創19年新低

《日經亞洲評論》1月11日報導,美國商務部本周公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1月至11月期間美國從中國進口商品的金額大減超過20%。中國占美國進口總額的13.9%,創下是2004年以來最低占比,2017年達到超過21%的高峰,而美國對中國的出口去年大致持平。

墨西哥自2000年以來首次年度領先,初估美國從這個南美國家的進口2023年創下歷史新高,2023年前11個月佔進口額的比重超過15%。

去年,美國從歐盟進口商品的金額也達到歷史最高峰。儘管同期從東南亞國家進口商品的金額下滑,但仍然是有記錄以來的第二高,而且東南亞國家在美國進口總額的占比較十年前水準大增一倍。

去年美元大幅升值,推升日本以日圓計算的出口額,但日本在美國進口總額的佔比仍低於5%。自2000年以來,由於日本製造商加大在美國境內的生產力度,日本的占比長期大減一半以上。

美國正在推動消費電子等商品的供應商產地多元化,而以前這些產品曾經嚴重依賴中國。

美國進口印度製智慧型手機激增5倍

例如,美國從中國進口智慧手機的金額減少10%左右,而進口印度製智慧型手機激增5倍。美國進口的中國製筆電更是大減約30%,但進口越南製筆電狂增4倍。

美國總統拜登政府推動的「友岸外包」(friendshoring),也就是說鼓勵供應鏈保留在盟友和夥伴國家內部,這種政策推動中國對美國的出口額下滑趨勢,拜登政府也延續前任總統川普對中國3700億美元產品徵收關稅的政策。

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後,華盛頓初期選擇與北京進行貿易合作,部分原因是為了開拓中國龐大的消費市場。但是川普總統2017年上台後,開始擔心中國快速增長的實力,以及廉價的中國產品對美國製造業的打擊,因而採取更強硬的立場,開始對部分進口中國產品課徵關稅。

目前,拜登政府正在考慮進一步提高中國電動車、太陽能裝置和低階半導體的進口關稅,預計將在今年上半年做出決定。

針對中美貿易下滑影響美國通膨,美國聯準會(Fed)曾經表示擔憂,有些分析師認為,以前從中國廉價購買的商品轉向美國境內生產,導致勞動市場吃緊,推高美國物價。

中國低價汽油車大量外銷中東與非洲市場

中國企業的因應措施是改變與美國開展業務的方式,其中一些中企轉向墨西哥加大投資。例如,中國海信電器2022年斥資2.6億美元的工廠開始大規模生產,為北美市場生產冰箱和其他電器。汽車製造商江淮汽車同樣已在墨西哥設立一家組裝廠,上汽集團也計劃在墨西哥設立一家工廠。

美國智庫「大西洋理事會」的分析師葛萊姆(Niels Graham)表示,美國從墨西哥和越南等國家的進口額激增,其中一些是轉運,而不是華盛頓鼓勵「友好外包」所希望看到新的盟國本地製造業。

中國對墨西哥的直接投資(FDI)大幅增長,這意味說,中國製造商在那裡設立工廠,進行最終產品組裝。

另一方面,中國政府正在加緊降低對商品出口美國市場的依賴。

首先,北京希望提升人民幣在國際支付的作用,中國在與俄羅斯、中東和南美的交易時使用人民幣代替美元。2023年1月至11月,中國對俄羅斯出口大增50%以上,全年也寫下歷史新高。

再者,根據中國海關數據,2023年中國汽車出口大增約60%。 一位物流業消息人士透露,其中大部分是遭遇中國國內需求疲軟的汽油車後,以低價外銷中東和非洲地區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