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新聞》記者本周一(5月6日)獲悉,隨著美國和日本尋求降低半導體供應鏈的地緣政治風險,美國晶片商巨頭英特爾將與14家日本公司合作開發技術,以實現封裝測試等「後端」晶片製造流程的自動化。
這次合作的日商包括電子產品製造商歐姆龍(Omron)、雅馬哈汽車(Yamaha Motor)、材料供應商Resonac、信越聚合物(Shin-Etsu Polymer),將由英特爾日本部門負責人鈴木國正(Kunimasa Suzuki)領導自動化團隊。
美日合作團隊預計將投資數百億日圓(100億日圓約6,500萬美元),目標是到2028年實現可行的技術。
英特爾與14家日商合作
隨著電路形成等晶片前端製程技術的進步空間有限,接近物理極限,晶片封裝等後端製程(例如堆疊晶片以提高性能)的競爭壓力也在加劇。
手工封裝是晶片後端生產的主要部分,集中在中國和東南亞國家等勞動力資源豐富的國家,因此,英特爾認為,自動化技術在成本較高的美國和日本設立工廠,是必要的先決條件。
英特爾領導的團隊未來幾年將在日本建立一條試驗性質後端生產線,目標是實現流程全自動化。它還將尋求標準化後端技術,使製造、檢測和搬運設備,能夠由單一系統進行管理和控制。
日本經濟產業省(經產省)的數據顯示,日本企業約占全球半導體設備銷售額的30%、占全球半導體材料銷售額的50%,經產省將對英特爾團隊提供高達數百億日圓的補助。
日本政府在2021至2023年度的3年內,將撥出約4兆日圓(約260億美元),幫助他們認為對經濟安全至關重要的產業。
日本對Rapidus補助535億日圓
今年4月,日本政府批准535億日圓的援助資金,用於支持Rapidus的後端技術研發,最後目標是在日本大規模生產尖端晶片,目前Rapidus考慮採取激勵措施,來吸引外國後端生產廠商。
日本和美國決策官員正在想方設法,盡可能把更多晶片製造流程轉移到本國境內,以降低重要供應鏈環節被切斷的風險。
波士頓顧問集團的數據顯示,到2022年底,全球約38%的晶片後端產能位於中國。一家美國晶圓代工製造商的高層表示,該公司已收到美國和歐洲客戶的要求,要求降低中國供應鏈的風險。
英特爾和日本企業也希望後端自動化,將有助於解決日本晶片工程師短缺的問題,因為台積電和Rapidus經營的大型晶圓廠會吸收大量可用工程師。
它還可以為人工智慧(AI)技術開發提供優勢,因為將處理器、記憶體和其他功能組合到一個封裝晶片,可以使它們更有效工作。
三星在日本豎立先進晶片封裝研發中心
除了英特爾專案之外,台積電和三星電子已經或計劃在日本建立後端生產研發中心。市場研究公司TechInsights預計晶片後端市場今年將成長 13%,達到125億美元。
《韓國經濟日報》去年底報導,隨著南韓與日本關係大幅改善,全球最大的記憶體晶片製造商南韓三星電子將耗資400億日圓(2.81億美元)在日本建造一座先進晶片封裝研發中心。
根據日本橫濱市政府的公告和媒體報導,三星將在東京西南邊的橫濱設立研究中心,以開發新的晶片封裝技術,並加深與日本晶片製造設備、材料製造商的聯繫。
另外,日本經濟產業省表示,將向三星提供高達200億日圓的補貼,以振興國內晶片製造業。三星將與日本公司合作研究人工智慧(AI)和 5G晶片的後端製程技術,三星看好日本後端研發中心將加強其「晶片領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