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新政治》蔡英文8年執政功與過一次看   她的歷史評價才要開始

520專題

蔡英文5月20日正式結束第二任期,台灣正式進入賴清德執政時代,信傳媒推出一系列520新政治專題,回顧蔡英文8年的功過以及新總統賴清德即將面臨的挑戰。

回顧過去蔡英文任內8年,台灣在國際社會中的能見度大幅提升,成為「世界的台灣」,她的「中華民國台灣」論述獲得朝野及國際的肯定,這是她留給台灣最大的資產;不過站隊美國的結果也讓兩岸關係付出代價,成為她留給繼任者的沉重包袱。

此外,8年任內,蔡英文在內部推動多項爭議性政策,包括年金改革、同性婚姻、一例一休、能源政策、轉型正義等,不過承諾的改善年輕人低薪、居住正義、司法改革卻都跳票了,網路詐騙橫行及網軍側翼對不同的意見動輒出征戴「紅帽子」,不僅讓原本應充分討論的公共議題失去討論空間,也導致台灣內部撕裂更嚴重,這些隱藏的未爆彈成為社會隱憂,如今也成為新總統賴清德需要面對的挑戰。

蔡英文做完兩任八年總統,卸任前數家民調都顯示,施政滿意度達四到五成,明顯高於馬英九與陳水扁兩位前總統兩成上下的卸任前滿意度。

然而,從蔡總統八年任期的滿意度曲線可知,第一任跟馬英九幾乎一樣,也就是從剛就任的四成多跌到第一任結束的兩成左右,何以第二任不只沒有繼續下跌,甚至攀升到將近兩倍之高?

執政環境有明顯變化,蔡英文避開「第二任詛咒」

美國總統第二任的滿意度大都低於第一任,這是所謂的「第二任詛咒」,原因很多,比如容易衍生弊案、施政疲乏、選民喜新厭舊,甚至是統計學上的「回歸平均」現象(高個子爸媽生下的小孩通常沒那麼高)等,只有少數總統第二任滿意度沒有明顯降低,因此,蔡總統第二任滿意度不降反升,最合理的解釋就是執政環境有了明顯變化,而非一個上學期本來要被當掉的學生,下學期突然變成了高材生。

當然,蔡總統本身的適應能力也很重要,在劇變的時刻能夠抓住契機,調整施政方向與手段,乘風而起,而避開了「第二任詛咒」。

蔡總統如何在八年任期內順勢調整,化險為夷,從她在2012年發布的、展現深厚政經素養格局的「十年政綱」、2016年與2020年兩次競選總統的政見與就任演說,與實際執政的議題與做法之間的落差,可以看出端倪。

蔡總統在2016年就職,當時經過馬前總統的努力,兩岸關係和諧,因此施政重點放在內政與民生議題。從來沒做過行政首長,又充滿學者氣息的她,以為執政就是照著書本上那一套推行,興利除弊,就會得到人民讚賞,於是找林全組閣,一上台就想要大刀闊斧,把年金、勞工休假、性別平權、轉型正義、能源、長照、社會安全網、司法改革等議題全部按照自己的理想來改革,可說充滿了「救世主情懷」,想讓大家「改革吃到飽」,而其結果就是滿意度快速下滑,林內閣做了一年多就下台了。

後來換上賴清德內閣,為時已晚,導致九合一地方選舉大敗。蔡總統學得教訓,知道人民嫌她太疏離、太冷漠,於是開始放下身段,在網路、媒體與下鄉的場合,打造輕鬆、可親的人設,甚至刻意與網紅同台,連「撩妹話術」這樣的表演都來者不拒,足見她的調整與適應能力。

 年金改革、一例一休,勞工真的是心頭最軟的一塊嗎?

一般認為,蔡總統第一任施政未獲民眾認同,問題出在操之過急,事實上不管是對政策的理解、分析與施行步驟,以及跟反對黨與人民的溝通,都有明顯不足之處。

以軍公教年金改革來說,就是「政府沒錢了,年金就得少發」這樣的小學算術思維,事實上除了節流,還可開源,比如年金基金的投資,以及政府稅收的提升等。以租稅負擔來說,台灣在1990年代高達兩成,但這幾年只有一成三左右,當然政府錢不夠花。

年金改革同時,刻意營造「軍公教宛如米蟲」的氛圍,事實上那些退休福利,是當年政府制訂的,如今強制收回,其蠻橫就跟1950年代徵收大地主土地的做法差不多。如果「沒錢就少發」的邏輯講得通,已經出現危機的勞保年金,是不是也要大砍特砍?當政府,就這麼好當啊?
 
「一例一休」的問題在於,蔡總統空談「勞工是心頭最軟的一塊」,但她根本不知道底層人民想些什麼。這幾年外送工作盛行,證明了勞工不是怕累怕苦,而是怕所得不成比例。

許多台灣的小工廠、小公司、小店家,老闆與勞工既是同事,也是朋友,他們早有自己的工時彈性,強加一套規則只是治絲益棼。又因為「一例一休」施行,七天國定假日變得沒有必要,但給假容易收假難,最後弄得勞資都得罪,兩面不討好。

同婚專法、非核家園,都是吃緊弄破碗的例子

性別議題特別被蔡總統關注,事實上台灣的女權比起鄰近國家早就不惶多讓了,至於同性戀者的人權,也大步邁進,只是需要時間與社會溝通。因為蔡總統的鼓勵,一開始性別平等運動者野心很大,提出驚世駭俗的訴求,還好最後剎車,簡化成同婚一項。

確實在國外,同婚爭議可以用憲法官司來解決,但人家的社會為了同婚議題已經溝通許久,而台灣,才剛通過反民法同婚公投,馬上就有釋憲案來介入,於是只好弄個專法取得折衷解決方案。「專法就是歧視」,當初同運團體不是這麼宣稱嗎?如今再也沒有機會把同婚修進民法了。
 
「轉型正義」幾個字是從德國借來,人家的背景是納粹大屠殺,但不少綠營人士總把國民黨比做納粹,把二二八與白色恐怖當成類似暴行,事實上多數台灣人並不這樣認為。民進黨的陳水扁曾經執政,早已對獨裁與威權年代進行調查與撫平工作,蔡總統上任以後再補一腳,說穿了就是一種對國民黨的清算與追殺,在政治哲學上根本站不住腳。
 
反核是所謂民進黨的神主牌之一,起因是對核災的恐懼,而在三一一福島核災後到達頂點,於是急就章弄了個「2025非核家園」目標,現在已經證明完全不可行,接任的賴清德很可能考慮繼續使用核能。能源議題的焦點在近十年丕變,大家對空污與碳排的重視,早已超過對核災的擔心,但蔡總統依然抱殘守缺,誇口說綠能要提升到兩成占比,結果卸任之時,連一成都達不到。

內行看門道,長照、社會安全網、司法改革都沒有真正解決問題

至於長照,好像是蔡總統滿意度最高的項目,問題是內行看門道,「長照2.0」只照顧輕中度失智失能長者,中重度乃由二十多萬外籍看護與十萬張長照機構床位負責,而外籍看護與長照機構的照顧品質如何,從負責督導長照的林萬億政委到蔡總統,恐怕都沒有深入了解。

全世界沒有其他國家,醫療採用社會保險,長照又採用稅收,宛如「吃麵用筷子、吃飯用湯匙」;台灣長照最迫切就是施行長照保險,跟健保整合,並納入外籍看護與住宿式長照,但蔡總統完全沒有做到。 

「社會安全網」從頭到尾就是一個錯誤的概念,其實把精神病患治療好與照顧好,乃是他們的基本醫療人權與國家的義務,而不是因為幾個治安事件,造成輿論譁然,就有意無意把他們當成危害社會安全的人。

精神病患與其他弱勢者需要的也不只是安全,而是生活、工作與其他社會需求的合理滿足。以「待出養幼兒遭托育保母殺害」一案來看,「社會安全網」八年來根本越補越大洞,因為從頭到尾就沒有把事情原委弄清楚。

至於司法改革,最根本的問題是辦案、審案品質太差,從司法人員的問案態度、會談技巧,一直到審理時效、裁判結果,講好聽是所謂自由心證,但事實上就是變異度太大,給人一種「你愛怎麼判就怎麼判」的印象,當然大家不服氣。

其解方,絕非引進什麼國民法官,而是改革司法教育,並對司法人員的養成、訓練與繼續教育,建立一套科學、客觀的SOP,如有困難可以參考最獲台灣人信任的醫師養成與訓練制度。

國際局勢劇變,第二任重點在兩岸、外交與國防

最後,蔡總統在第一任所犯的最大錯誤是「卡管案」,竟然堂堂台大遴選出的校長被綠營批鬥到不堪的程度,真的把許多人都嚇壞了,怎麼會連大學自治這樣的基本理念都不懂?

第一任快結束的時候,因為民調太低,蔡總統看起來難以連任,沒想到國際局勢出現劇變,讓她有機會喘氣與調整,重新站穩擂台。第一任的施政焦點是內政與民生議題,第二任完全翻轉,兩岸、外交與國防成了重中之重。

以擺在「十年政綱」最前頭,也是蔡總統卸任民調得分較高的國家安全、國際地位,以及相關的兩岸關係來說,當時希望兩岸「和而不同、和而求同」,也說「尊重九二會談的歷史事實」,後來卻丕變成「抗中保台」,兩岸形成對峙之勢,甚至把台海弄成西方媒體眼中「世界最危險的地方」,完全偏離蔡總統原先的設定,就因為蔡總統察覺到國際局勢與台灣民心的轉變,加上第一任執政成績幾近崩盤,於是大筆一揮,說變就變。

「十年政綱」說全球化是未來趨勢,事實證明,盡信書不如無書,美國人到了自身經濟利益與世界霸主地位遭受威脅的時候,就把自己寫的經濟學教科書丟在一旁,開始聯合盟友對中國進行圍堵,而蔡總統就選擇被收編進去以美國為首的國際政經體系裡。什麼「全球供應鏈」、「地緣政治」、「第一島鏈」、「印太區域安全」這些在「十年政綱」裡闕如的美式國際政經詞彙,這些年也就在台灣政壇風行起來。

抗中保台,保住民調卻讓兩岸關係降到冰點

雞蛋不要放在同一個籃子裡,讓台灣在政治與經濟都走向世界,多數台灣人都會同意,問題是有必要把對岸當成什麼「境外敵對勢力」,弄到兩岸完全沒有溝通,一有風吹草動就認為人家在搞認知作戰、滲透破壞,加深彼此的誤解與猜疑嗎?

比較蔡總統第一任與第二任的說法便知,這樣的轉變與其說是為了國家安全,更要緊的是維繫自身政權的穩定吧。果然,二〇一九年初,蔡總統把習近平的對台談話詮釋成「九二共識等於一國兩制」,加上香港反送中運動的爆發,使得原本黨外有「韓流」、黨內有賴清德挑戰的危機,幾個月內就挽回頹勢了。

「抗中保台」,保住了蔡總統免於民調崩盤,代價卻是兩岸關係降到了冰點,甚至瀕臨爆點,稍一不慎就可能引爆台海危機。

把戰爭的風險拉高到讓台灣人緊張,當然義務役延長到一年,多數人都同意了,多買武器,或者自製潛艦等國防武器,也能贏取民調,然而就在不久前,蔡總統卻忽然說,「中共現在不太可能犯台」!意思是多少役男得在軍營裡拔草度日一整年,浪費青春與人力。兵役制度是政治的延長,而兩岸政策隨著政黨輪替左搖右擺,人民就得跟著盪鞦韆,難怪年輕人對政府失望,對未來茫然。

九二共識被蔡總統毀掉了,但她拿不出取代的戰略口號,只能以「維持現狀」來塘塞,然後說我們是「中華民國台灣」,事實上這樣的說法在政治學上都是講不通的,就只是不敢獨、不願統,用來混日子的話術。台灣終究要面對,如果中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軍事第一強權,連美國都圍堵不了,屆時該怎麼辦?

疫情讓人民忘卻了對政府的不滿

蔡總統任內的第二個轉機當然是疫情,它帶給全民生命的威脅,於是忘卻了對政府的不滿,因為,活命要緊。當疫情最熾烈的時候,蔡總統的滿意度衝到六成,這是第二任剛開始的事,接下來疫情延燒了三年,掩蓋了其他國政大計,大家對其他議題的不滿還來不及發酵,就下課鈴響,讓她帶著不難看的滿意度下台。

台灣防疫前半段成功,主因在於優異的醫療與公衛的基礎建設,以及願意配合防疫的社會氛圍,而能達成與維持「清零」狀態,但後半段放棄「清零」的時機太早,疫苗施打率不夠高,使得防疫成績打了折扣。

防疫不只帶來醫療與公衛的滿意度,更大效應是拉抬了台灣的經濟,在舉世普遍停工停班的時候,仍能產出大量晶片,一舉打響了台灣半導體產業的名號。

經濟好,施政滿意度就不會太差,只是,這樣的成果顯然是蔡總統始料未及,證據便是「十年政綱」與兩任選舉的經濟政見,通通沒有出現「半導體」這樣的關鍵字眼,更不知道台積電會成為「護國神山」。

前瞻計畫花了八千多億,除了半導體,另一座護國神山在哪?

蔡總統屢次提出五大還是幾大產業發展目標,顯然是亂槍打鳥,於是八年下來,沒有帶出除了半導體以外,台灣未來可能的第二個火車頭產業。前瞻計畫花了八千多億,看不到中心思想,就只是凱因斯模型裡的大筆政府支出,只能拉抬當年度的GDP,難以對台灣經濟產生長遠影響。

反觀台積電,何時打下基礎?三十年前!當時是誰執政?國民黨。健保呢?也是國民黨建構。事實上蔡總統能有卸任前的滿意度,乃因「站在國民黨的肩膀上」,才能有防疫與經濟成長的成績。

只是,蔡總統要成為誰的肩膀呢?這八年,台灣做了多少基礎建設?閣揆陳建仁說在國際評比裡,台灣的基礎建設排名進步不少,其實若看硬底子的基本基礎建設項目,台灣已經倒退了九名。

台灣對大陸的出口,在蔡總統任內原本徘徊在四成,因為美中對抗與疫情才降到三成,看起來好像台灣可以擺脫對中國的經貿倚賴,走向世界,然而,如果除了半導體,沒有其他好東西可以賣給別人,當國際大廠追上台積電的製造技術,台灣經濟恐將面臨倒退。

在世界經濟論壇的評估裡,未來幾年台灣最大的風險就是經濟倒退。除了半導體,以台灣的醫療實力,很有希望的應該是生技產業,然而高端疫苗連國人都不青睞,顯見未來要做出可以打進國際市場的醫療產品,難上加難。

雖然台灣GDP在半導體產業帶動下持續成長,但平均薪資依然停滯不前,廣大年輕人並沒有得到經濟進步的好處,原因出在六、七成服務業人口的待遇比電子產業差了一截。

服務業創新與提升產品品質不足是一個原因,另一個原因是電子產品可以賣到國外,尤其是中國大陸,但服務業沒有這樣的機會。

ECFA的服貿部分,就是一個藉由貿易提升台灣服務業待遇的管道,蔡總統在「十年政綱」並不強力反對,但後來因為太陽花學運與「抗中保台」氛圍,就把ECFA跟九二共識一樣當成垃圾丟棄了。

低薪沒改善,房價飆更高,年輕人不婚不生

年輕人除了平均薪資低,也抱怨房價太高,而蔡總統承諾要蓋二十萬社會住宅,到了卸任仍只是海市蜃樓。其實即使蓋了出來,對年輕人的居住問題就有實質幫助,房價就會下跌嗎?台灣的房價問題恐怕已經超出台灣人智慧能夠解決的程度了,誰來主政都差不了多少。

在低薪、高房價之下,年輕人當然不婚不生,於是蔡總統自以為弄了好多生育補助、托育政策,台灣的生育率依然是世界最低。顯然,台灣年輕人對未來的世界與生活,並沒有太美好的期待,不希望下一代來加入這個擁擠的樂園(或地獄)。

「行人地獄」這一年成為熱門議題,但官方始終沒有抓到重點,在十字路口花費大批警力抓不禮讓行人忙了一整年,行人死亡數字並未明顯下降,原因就出在根本搞錯重點,因為行人死亡六成是高齡長者,而最大原因是行人違規。

交通問題是區域發展與治理的基本建設,但八年來,台灣的交通環境有變得更好嗎?此外,台灣大城市的市容,大家的居住環境,有變得更好嗎?恐怕還是落後鄰近國家太多了。

年輕人在低薪、高房價、不婚不生,對未來不抱期待的生活底下,閒暇之餘最大樂趣就上網,弄個假名當道德魔人或檢舉達人,而其中對政治有興趣或者不滿的人,就在網路彼此集結,成了特定政黨或政治人物的支持者,他們在網路上興風作浪,試圖影響政治氛圍,甚至成了「網軍」、「側翼」,不只對政治議題沒有實質建言,往往成了造謠與毀謗的來源。

進步改革的口號很多,公共議題討論品質越來越低落

台灣的民主與言論自由,在外人評比裡仍是名列前茅,但這幾年,蔡政府關掉了電視新聞台,也用爛法(社會秩序維護法)告發了異議人士,這都是前幾位總統不曾做過的事。

讓人憂心的是,網路時代到來,教改施行三十年,應該公民社會更加成熟,但這幾年明顯可見的是,公民論壇對於公共議題的討論品質越來越低落,公民社會對政黨與政治人物的監督越來越薄弱,商業媒體因為利益考量也加入了黨同伐異、吹捧執政者的行列,台灣各項議題的創意發想與解決對策,淪為少數政治人物與政黨的專利,而不是由公民社會指引與監督他們為國家社會尋找出路。

蔡總統下台了,她留下了一些改革的成績,台灣也確實向前走了幾步,但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後呢?台灣難道依然要倚靠「中華民國台灣」、「健保」、「台積電」這些民進黨口中的萬惡國民黨所建立的「護國神山」?蔡總統執政八年,進步的改革口號很多,但硬裡子的基礎建設呢?

蔡總統下台了,歷史的評價才剛要開始。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