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獎和平獎得主、中國民運標竿人物劉曉波,13日病逝,引起全球同聲哀悼,並要求中國釋放所有政治良心犯。就在劉曉波逝世前幾天,世界主要民主國家,包括蔡英文總統及陸委會,都公開呼籲中國釋放劉曉波,但這些聲援都已經為時已晚。
劉曉波的病逝是被中共蓄意謀殺?
2009年12月25日,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在門外有近百民眾舉牌抗議、超過15個歐美駐中國外交官及國際媒體關注下,依「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名判處劉曉波11年有期徒刑。但是2010年,劉曉波就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理由是「在中國為基本人權持久而非暴力的奮鬥」。
得年61歲的劉曉波,是1989年「六四天安門事件」要角,與周舵、高新、台灣歌手侯德健,並稱「天安門廣場四君子」。事件後,劉曉波遭到逮捕,關押2年,1991年出獄後,積極推動中國民主化。
今年5月,劉曉波向中國當提出「海外就醫」,遭到拒絕。數日前,中共宣傳劉曉波已能四處走動、進食,卻突然死亡;流亡美國的維權人士陳光誠說,「劉曉波是被中國共產黨蓄意殺死的」,「必須將他的死,視為不自然、不正常的死」,中國政府拒絕劉曉波到海外就醫,因為「可能會發現他真的有哪些不對勁的地方,揭發用藥物或這類的東西傷害他的事情」。
零八憲章讓劉曉波被關押的關鍵在哪?
劉曉波於2008年發起「零八憲章」,隨即遭到拘留、被監視居住;但是讓外界不解的是,「零八憲章」所提的自由、人權、平等、共和政體、民主制和憲政等原則,都符合中國憲法,為什麼還是遭到判刑與整肅的命運。
澳洲學者馮崇義在「劉曉波、『零八憲章』和中國政治改革的挑戰」書中指出,透過「零八憲章」的起草連署過程,劉曉波把以前分裂的自由派勢力組成一個廣泛聯盟,還為弱小分散但廣泛不斷發展的弱勢群體運動,提供一個繼續整合的凝聚點。
這一點,就讓人聯想到民進黨正在舉辦「解嚴30周年紀念」,當時蔣氏政權可以容許零星的反對派,卻不能忍受異議人士拉幫結黨,畢竟單一個體無法撼動一個政權,但一個群體就有推翻執政者的可能。所以,雷震要組黨、美麗島運動朝向組織化,國民黨政府就必須一網打盡,這應該是威權式政黨慣用的策略。
劉曉波主張:兩岸建立中華聯邦
劉曉波是一個民族主義者,他在「零八憲章」還主張,於自由民主前提下,透過平等談判,尋求海峽兩岸和解方案,在民主憲政架構下建立「中華聯邦共和國」;他亦主張「轉型正義」,為歷次政治運動中遭受政治迫害的人士及其家屬,恢復名譽,成立真相調查委員會,查清歷史事件的真相。
這些主張,被認為與西方民主國家的思潮相接軌,因此劉曉波得以成為中國推動民主運動的指標性人物,國際上有極高的聲望。但是劉曉波沒有想到,要轉型正義,是納粹黨倒台,或是國民黨下野,由繼任的民主政黨來推動才容易成功,要共產黨自己來做轉型正義,在國際上還沒有前例可循。
值得觀察的是,中國會不會掀起要求中共政改的聲浪?民運、維權、宗教、異議與分離主義人士,會不會進一步串連?台灣與中國的距離會不會愈趨遙遠?國際對中國民主開放的壓力會不會增高?中國的大國形象會不會一落千丈?中國,又會採取什麼做法,來因應劉曉波逝世所引起的負面效應?
中國形象受損時是台灣的機會
當年,天安門事件後,中國的形象雪上加霜,讓台灣在國際上很容易結交朋友;之後像是魏京生、方勵之夫婦,還有幾年前的艾未未,都讓中國人權形象受損,台灣則與更多西方國家產生共鳴。
習近平時代的中國經貿更加突飛猛進,國力外擴與援助更為廣泛,但習近平與之前的領導人胡錦濤、江澤民、鄧小平,並沒有本質上的差異,在自由、人權上的表現仍然不及格;但是要維持強國身分,「維穩」高於一切,朋友可以用錢堆砌,但真心的有幾個?
劉曉波過世,台灣可以從中尋求與民主國家更多的對話,建立與鞏固民主價值,也是防衛中國的利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