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軌跡」變成「商機」 其實你我的電信資料早被業者浮濫對外提供了

個資保護

民進黨政策會執行長王義川27日在政論節目上自曝,可依手機訊號定位分析「青鳥行動」、民眾黨519集會群眾資料,引發各界質疑民進黨監控個資疑慮,現在不僅北檢介入調查,電信個資外洩問題也引起人權團體、學界、法界高度重視。

這幾天看到政府官員、立委和電信業者的說明,真是看到火冒三丈!竟然到現在還有這麼多人認為「只要去除姓名身分證字號就叫做去識別化,沒有違反個資法」。甚至還有電信業者回覆說︰我們提供的資料只有「人群」、「人流」資料,根本沒辦法識別到「個人」----我看了更氣,因為那就是胡扯!胡扯!胡扯!

把軌跡換成錢,大數據太好賺,電信業者打算成立子公司

請問除了姓名和身分證字號,電話門號本身是不是個資?手機識別碼IMEI是不是個資?SIM卡的IMSI是不是個資?Android ID/Apple ID是不是個資?手機用戶所在位置和移動軌跡都已經精確到「經緯度」了,它是不是個資?

至於電信業者辯稱只是「人群」資料,那你究竟幾個人以上可以叫做「群」,能被認為不足以識別出「個人」?三家電信業者全部都早已常態性地以自己用戶(就是我們每個人)的通話、簡訊和上網及行動軌跡資料,對外兜售「大數據服務」,給許許多多的企業、廣告公司來比對出我們每個人的生活習性、上網記錄、消費習慣、我們的生活圈和行動軌跡,並不是只有給政府單位或針對大型人群集會而已。

而且當然不是只有官股的中華電信,而是三家電信業者通通這樣做,業務已經多到和好賺到它們計畫把這樣的業務獨立出去開子公司的地步。

我用白話文舉例說明︰真的只要沒有我的姓名身分證字號,就不會暴露我的隱私嗎?電信公司提供的真的有可能都是「人群」資料不足以識別出個人嗎?

請問只要根據以下區區五項資料,是否就足以識別出特定個人,而且是全世界獨一無二的那個「個人」︰男性,使用Android手機,經常用某App買書,幾乎每週三都固定時段會從台北市中心特定經緯度移動到文山區另一特定經緯度,又在同日稍晚某固定時段會從文山區特定經緯度移動回台北市中心特定經緯度。

對,這樣五項資料就夠了,甚至只要最後兩項資料就夠了,那個人就是我,因為我那一天的那個時間會從家裡到政大上課又下課回家,都在特定經緯度,全世界符合這幾項條件的就只有一個人!

電信三雄普遍拿免費個資,發展大數據經濟

我們每個月要付錢給電信業者,然後電信業者還可以免費拿我們的個資對外招攬生意來賺錢,真是奇怪,應該是你們付錢給我們取得我們同意才可以使用我們的個資才對,我們消費者付錢給你還要義務提供自己個資給你當金礦,然後還要幫你數鈔票?

並不是只有電信業者對外提供用戶資料做政治集會判斷用的時候,才有個資保護問題,卻認為它們常態性的大量對外提供給企業、廣告公司、觀光行銷部門使用,就沒有問題。

更不應該以後者的常態性使用(我認為是常態性的違反個資法使用),來正當化前者的使用。我不管你哪一黨在執政,你任由電信業者可以這樣子濫用民眾的個資,甚至還鼓勵電信業者這樣子發展大數據經濟,你就是個不稱職甚且失格的政府。

至於在野黨立委,麻煩你們用功一點,不要只遇到政治集會大數據才覺得有問題,而電信業者對其他活動或民間企業廣告公司提供民眾大數據就認為沒有問題,好嗎?

我上面講了這是三家電信業者普遍在做的事情,我並沒有特別對遠傳電信有意見。但是身邊某好友他就是遠傳大數據服務的購買者,拿來對特定消費者做「精準行銷」之用,所以我手邊有遠傳電信的詳細資料。

請各位仔細看看底下幾張投影片,然後告訴我你覺得電信公司說它們只有分析和分享「人群」、「人流」資料,不涉及「個人」,它們是不是在胡扯。(請千萬不要漏看到最後一張的左下角,電信公司特別對資料買主強調「不僅可觀察整體趨勢,亦可了解單一用戶,進行個人化分析」)

電信公司特別對資料買主強調「不僅可觀察整體趨勢,亦可了解單一用戶,進行個人化分析。(資料來源/劉宏恩臉書)

本文授權轉載自劉宏恩臉書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