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不如工人智慧?美國企業採用AI助理 員工、主管工作量反而增加

人工智慧

根據《華爾街日報》一篇報導分析,大家以為有了人工智慧(AI)工作助理,企業員工和主管的工作量會變少,但事實證明,要充分發揮AI工作助理的價值,反而需要企業員工的大力支持,一位資訊長坦言:「工作量比預期要多」。

理論上,人工智慧工作助理存在目的,是為了對企業提供相對簡單的接觸尖端技術途徑。但事實並非如此,一家公司的資訊長表示,需要內部員工大量投入,才能從昂貴的工具獲得全部價值。

Juniper資訊長:需要內部員工大量投入AI工具

美國網路科技公司瞻博網路(Juniper Networks) 的資訊長曼德爾(Sharon Mandell) 指出:「工作量比預期要多。」她正在測試多家供應商的AI工具,但感覺還沒準備好要把任何一套工具投入生產。

例如,微軟365的Copilot或谷歌Workspace的 Gemini等AI工具用途是,將生成式AI功能的全部力量交到企業員工手中,幫企業提供安全方式來使用AI技術。

這些AI工具以大型語言模型和微軟圖形的數據和人工智慧輔助工具為基礎,可以將用戶的自然語言輸入轉化為高效的生產力工具。

透過與微軟或谷歌套件、大量企業資料(包括電子郵件、文件和電子表格)協同工作,這些工具有望回答「最新銷售資料是多少?」等問題,提供可靠的答案給員工。

然而,答案不全部是對的,部分原因是他們存取的企業資料不總是最新或準確的,以及AI工具本身仍在發展階段,尚未成熟。

員工問2024年營收,AI助理回答2023年數據

曼德爾表示,假設她問一個2024年數據相關的問題,AI工具可能根據2023年營業數據給出答案。

農業巨頭嘉吉(Cargill)指出,該公司AI工具未能正確回答公司主管的簡單問題。禮來製藥(Eli Lilly)的資訊和數位長迪奧戈勞(Diogo Rau)也說,該公司的一個工具對有關費用政策的問題給出錯誤的答案。

即使AI工具頻頻給出錯誤答案,但是企業對生成式AI的興趣仍然高漲,例如每一個AI工作工具用戶、每月付費30美元,所以,資訊長積極使用AI工具,努力測試各種AI功能。

不過曼德爾強調:「我仍然是人工智慧樂觀主義者,並且相信我們會實現這一目標,只是花費的時間可能比我們想像的要長一些。」

AI助理經常給出錯誤數據與資料

對推進該技術感興趣的資訊長現在正在努力清理和管理他們的數據,以便他們能夠充分利用。

日立美洲公司副總裁兼資訊科技小組的負責人克里希納皮萊(Bala Krishnapillai)表示,該小組發現數據前後不一致、重複和不正確的情況,導致資訊相互矛盾,凸顯AI輸出的資料混亂。

他指出,該公司正在定期更新和完善數據,以確保AI工具在存取數據後得出準確的結果。這個過程包括組織的資料工程師驗證和清理傳入的數據,將這些數據整理成「黃金記錄」,不存在矛盾或重複的資訊。

「資訊準確性是我們關注的第一件事。」Kyndryl資訊長Michael Bradshaw在該小組準備使用Copilot 時談到清理資料時說道。

資訊準確性是公司關注的第一件事

Bradshaw指出,Copilot擁有強大的功能,但是公司必須做好使用它的準備,保持輸入的資料井然有序、最新而且安全。Kyndryl是在美國紐約註冊的國際資訊科技基礎設施服務供應商。

供應商已經注意到這個問題。「隨著更多公司開始使用Copilot,人們開始發現很多公司不知道他們可以存取哪些資料,或者他們意識到這些數據不是最新或不那麼有價值。然後他們意識到,『哦,我們必須做得更多』」微軟的AI工作助理事業副總裁斯帕塔羅(Jared Spataro)解釋說。

斯帕塔羅指出,讓事情變得更加複雜的是,副駕駛不一定知道去哪裡尋找特定問題的答案。他舉例說,Copilot被問及有關營收的問題時,Copilot經常不知道直接進入企業財務記錄系統,反而去撈電子郵件或其他文件出現任何與營收相關的數字。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微軟最近推出一款名為「Copilot Studio 」的工具,該工具允許公司指導Copilot存取系統內的權威資料來源,來解決特定問題。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