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賺錢,相信大家都聽過一句台語諺語,叫做「第一賣冰,第二當醫生」,這是大家很容易理解的,賣冰,從前幾塊錢一碗的冰,市井小民大家都幾乎消費得起,所以生意好,又是現金生意...。現在這個賣冰,可能要改成賣手搖飲啦。
台灣隨處一間手搖飲店,國人可謂人手一杯,根據經濟部統計,除了飲料店(含手搖飲店、豆花店、飲酒店等)的營收今年前6月創下歷史同期新高,預期今年營業額將再締新猷外,其中手搖飲店的全台店數已達1.6萬家,近1年來,更以平均每月新開40.2家手搖飲店的速度快速展店。以全台便利商店家數1萬3706家來看,全台手搖飲的家數已經超過便利商店。
南部鍾愛手搖飲,北部愛喝咖啡
若以縣市別來觀察, 「飲料店」分布密度,先以人口計算,六都中以臺南市每萬人口有21.4家居首;從土地面積觀察,臺北市平均每平方公里就有12家飲料店,遠高於其餘五都的每平方公里1家左右,可謂獨冠全國,走在路上不看到飲料店都難。
值得注意的是,南北的飲品的嗜好也不一樣,比如手搖飲店的分佈,以高雄家數最多,接著台南其次,越往北家數遞減。但是咖啡就不一樣了,咖啡店是越往北部咖啡店越多,台北的咖啡店家數接近一千家,數量是高雄的一倍。
手搖飲每月狂開40家,高雄有超過3千家居冠
經濟部統計處表示,受惠連鎖業者積極拓點擴大規模經濟,飲料店數逐年成長;依據財政部營利事業家數資料顯示,近10年(103~112年)飲料店數平均成長5.8%,113年5月底飲料店數共計2萬8,193 家,其中以最受國人喜愛、進入門檻較低的「手搖飲店」共有1萬6,070家,占比57.0%最多。
更驚人地是,近1年來(與112年1月比較),手搖飲店以平均每月狂開40.2家的速度快速展店,增幅居各類型之冠,第二名則是咖啡館,平均每月新開24.9家,再來是其他飲料店以每月平均14.1家列居第三,如豆花店、冰淇淋店等。
依縣市別觀察,統計到今年5月,有多達7成的「飲料店」開在六都,都超過千家以上,尤其高雄市、臺南市占比15.0%及14.1%分居冠、亞軍,其中照樣以手搖飲店家數最多,分別超過3千家與2千6百家;另外,咖啡館、飲酒店及茶館的家數則都以臺北市居全國之冠。
進一步觀察「飲料店」分布密度,若以人口計算,六都中以臺南市每萬人口有21.4家居首;從土地面積觀察,地狹人稠的臺北市平均每平方公里就有12家飲料店,遠高於其餘五都的1家左右,可謂獨冠全國,走在路上不看到飲料店都難。
沒錢的生意沒人做,飲料店今年營收可望突破1300億元
沒錢的生意沒人做,家數不斷上升就代表有錢可賺。統計處指出,107年飲料店營業額首度突破千億大關,僅109、110年受疫情影響,分別年減0.1%及0.6%;而隨著國內疫情趨緩, 民眾外出餐飲需求回升,111、112年營業額重回成長軌道,分別年增11.9%及 7.7%。
統計處分析,基於國人對飲料的喜愛,手搖飲品牌及品項持續推陳出新,近年業者更積極與異業及網紅明星結合推出聯名商品,激發消費者購買意願,帶動飲料店營業額大抵呈逐年攀升態勢;今年1~6月營業額660億元,創下歷年同期新高,年增5.8%,預期今年飲料店營業額可望突破1,300億元,再締新猷。
外送成為重要營運模式,數位化程度優於整體餐飲業
此外,統計處也調查表示,飲料店營運數位化程度優於整體餐飲業。根據統計,112年5月飲料店提供的數位服務中,以「導入POS系統」為最多,超過8成,有「經營網路社群」的則超過7成居次,之後依序為「提供行動支付」有約6成6,「加入外送平台」超過5成,有使用「線上點餐系統」的飲料店則將近4成,與107年4月相比,呈上升趨勢。
針對外送服務,統計處進一步指出,整體餐飲業因解封後餐廳恢復內用,讓業者提供外送服務比率下滑,但飲料店在「加入外送平台」 (自109年4月開始統計)及「提供宅配或外送服務」的占比則呈逐年上升,顯見外送服務已成為飲料店不可或缺之重要營運模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