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子賢以「猛獸動物園」比喻核電廠 強調:核電是盟友 地球暖化才是敵人

能源政策

和碩董事長兼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副召集人童子賢今(28)日出席「2024碳費元年高峰論壇」進行專題演講並接受媒體聯訪。

童子賢於論壇中致詞表示,針對防止全球氣候變遷,台灣在2030、2050年都有設定目標並提出對策,但無論在進或遠程目標上,「台灣都要加一把勁」,雖然我們過去在經濟發展上表現傑出,但從工業革命以來,改善生活的同時,也帶來很大的後遺症。

他強調,全世界已經很清楚,若2030年無法減碳達42%,地球平均溫度上升攝氏1.5度將在所難免,一旦地球升溫超過2度,環境就將不適合人類居住,在這場欲來的風暴,台灣不能置身事外。

主張「核綠共存」、煤氣逐步退場,童子賢2點呼籲

童子賢演講後接受媒體採訪,被問及民調顯示有超過6成民眾認為台灣缺電,他回應,台灣經濟發展不錯,高科技產業發達尤其是高階晶片、ai以及電動車等,而這些產業都需要用電,其中相當關鍵的即是電力來源,如果僅談論缺電不缺電等low lable(低等級)的問題,這樣不太像是現代化的國家,「反而會像是國民所得還在3千塊左右掙扎的國家」。

他認為,應該擺脫缺不缺電,而是直接進一步進入電哪來、電排不排碳與電成本議題,希望台灣產業要能夠持續發展,就要掌握能讓產業未來延續基本優勢的條件,其中電就需要不排碳且具經濟性(不太貴的),因此需要靠「核綠共存」,並讓煤氣逐步退場,如此不僅減少排碳,又成本合理,夜間基載也能有高品質、穩定度的電力供給。

童也呼籲,第一,電網要趕快更新,這投資絕對划得來;第二,人才保留,他直言,若一直打壓某個領域(核領域),人才就會流失,等到需要時可能會找不到人。

童子賢在演講中直言,2025非核家園,理想很好,困難很多,30%煤炭大量排碳、 50%天然氣價格高昂,同時PM2.5也損害國民健康。(攝影/李海琪)

台灣無碳電遙遙落後全球...童子賢:核電是盟友,地球暖化才是敵人

童子賢演講主要是對於「核綠共存」的主張進一步解釋。他表示,電力是台灣排放二氧化碳的主要來源,目前佔56%,未來在交通工具進一步電氣化、石化產業受壓制等情況下,將很快就超過6成,電的重要性更加提升,因此發電本身的減碳也非常重要;然而,面對無碳電力的新挑戰,光靠風電、光電等真的可以足夠應對嗎?

童子賢表示,2023年全球發電量約39.2%為低碳,其中風電、光電各佔5.5%、7.8%,合計13.3 %,低於全球對無碳電力需求,並且這還是人類努力30年的成果,「這就是我悲觀的由來」;另外的古典水利發電、核能則各佔14.2%、9.1%,合計23.3%,二者貢獻不排碳發電可說良多。

在風電、光電全球努力30年只有13%,若要在剩下的6年不到想大躍進使其能夠支應總電力的一半,「我沒辦法相信」童子賢說,因此他才提出「核綠共存」的主張。

若回頭看台灣,相較於全球的無碳電力比例,童子賢直言,「台灣遙遙落後」,若不包含部分核能,頂多只有16.3%,其中風電、光電各佔2.2%、4.6%,其他則依靠古典水利或具作弊嫌疑的生質能等。

童子賢說,RE-100傾向的綠能無法支應夜間基載,台灣深夜需要基載電力6~7成 ,綠能是間歇性發電,無法承擔穩定基載電力;儲能設備若做為電網的救援裝置OK,但若作為電力供應,其電池的特性有將有沉重開銷以及碳汙染。(圖片來源/2024碳費元年高峰論壇-童子賢簡報)

童子賢認為,製造業用電佔台灣65%、服務業佔18%,全球產業用電類似於台灣,在綠能不足的情況下,RE-100以「非核」的綠能為限制,恐怕難以實踐,若要將製造、服務業加入RE-100且不能使用核電,如此綠電須佔比超過8成,而台灣綠電卻僅在10%邊緣,童清楚地呼籲,若沒有核電幫忙,RE-100根本沒有機會。

他也補充,RE-100恐被CFE(無碳能源計劃)取代,現在世界潮流是重新把核能找回來,並強調,每一度「不排碳的電」都很珍貴,核電不是敵人而是盟友,地球暖化才是文明的敵人。

核能比火力發電負責任,土地、國民健康問題皆較優

「很多人都會問,你要發展核電,核廢料要放哪?」童子賢說,我告訴各位,核廢料就放在核電廠,核一到核四目前空間都足以建置四到六座機組,卻只放兩座,空間還很大,經過詢問前2任經濟部長,水池面積約奧運游泳池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水池若爆滿就利用剩餘空間多蓋幾座,「為何要自己嚇自己說,水池爆滿了」。

童子賢指出,若要全靠綠能滿足無碳電力,需設置12個北市大小土地面積的太陽能板,若使用核能,就不須其餘新土地,原來的土地就足夠,他語重心長表示,台灣地狹人稠,哪裡升這麼多土地,最後反而會變成摧毀農業。 

「自己的垃圾自己收在廚房角落」,童表示,核廢料存在場內是負責任的作法,等待終極的處理方式,目前終極的處理方式在科學上不難處理,而是商業上遇到問題。

誰不負責任?童子賢坦言,火力發電通通不負責任,除二氧化碳都未處理直接排放,國民健康也是一大問題。攤開2022年的PM2.5濃度平均值,雲嘉南來到17.1、中部13.8,北部也有10.1,國泰醫院心血管中心醫師陳玠宇曾說,近年來就是因為空氣汙染物的關係,可能會導致室內的PM2.5跟PM10的含量增高可能會增加罹患肺癌風險,都一再呼籲政府重視PM2.5造成的健康問題。

以「猛獸動物園」比喻核電廠,核能比燃煤負責任

童子賢演講中提及核廢料議題,卻對核安並未過多著墨,被媒體詢問時,童子賢先是開玩笑反問,「那我要請教你對彗星撞地球看法怎樣?」,他認為,核安當然值得重視,但「40年來核安害死多少人?能不能數得出來?沒有」。

外界總提核廢料、放射線危險,但核一到核四就像「猛獸的動物園」,沒事跑進去把手伸給老虎咬,然後控訴猛獸很危險,「這不是很荒唐嗎?」,童子賢強調,核安是可以專業管理、訓練、訂定SOP的。

他以飛安比喻,現代航空出事率其實比摩托車低,甚至不到萬分之一,但因為一出事就非常「戲劇性」,所以人們會對其印象深刻,核安也是如此;而飛安可以用嚴謹的制度去確保,是因為背後有高達每年1兆美元的產業,而「電力有6兆」。

童重申,核安、核廢料都要重視,「你養老虎(核廢料)就把他關在1公里乘1公里的地方」,若覺得靠鐵柵欄不夠安全,就再層層加上維護措施,相較於煤氣發電直接排放到大氣中,讓台灣肺癌、肺炎死亡率上升,核能反而更負責任。

同時還非常值得,因為電力消費是國防經費的4~5倍、醫療健保的2倍半左右,高花費情況下更值得盡心盡力把制度、系統的安全係數做高。童也做出結論,核安要重視,且40年來台電的核電管理團隊也好幾次獲得世界核安不錯的名次,在士氣低迷、廢核聲高漲的情況,仍維持不錯運作品質,「應該要鼓勵他們」。

被問AI換機潮,童子賢笑回:你們不要問太廣

童子賢已成為媒體焦點寵兒,除了因為有話直說、受訪容易,另一優點則是能回答多樣議題。

聯訪中他也被問到AI換機潮,他先笑笑說「你們不要問太廣」並接著說,AI跟網路相同,是一股潮流而非個別產品,數位化產品都會被網路浸潤,而AI在未來也會無所不在,當AI演變速度越來越快,消費者自然也會進行選擇,每個領域都會不斷有新AI功能出現,「要問可能會問不完」。

不過,今年是台灣碳權交易元年,童也認為「2024、2025會是AI邊緣運算的元年」,到了2027及28恐怕會有高達7.8成手機跟筆電要沒有AI都很難。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