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技術的推陳出新,催生各種日新月異的商業模式。為了因應此趨勢,全球的電信業者都在大力加快轉型為「資通信服務平台」的速度,國內電信界龍頭業者中華電信也不例外,責無旁貸扮演起推手的角色。
鄭優就任中華電信董事長時,提出的目標是:讓中華電信成為「數位經濟的發動機,創新產業的領航員」,一方面持續投資固網、行動寬頻、網際網路、IDC與海纜等基礎設施外,另一方面也要強化軟體研發能力。
擴展行動通信基礎建設
的確,台灣寬頻網路的普及率,在全世界名列前茅,民眾上網時間長,對於新科技的接受度也頗高,而且人口密度高,資通訊產業鏈完整。整體而言,台灣發展物聯網、智慧城市服務的條件不錯。
以硬體設施來說,中華電信身為全台灣唯一一家4G「鄉鎮數涵蓋100%」的業者,優勢明顯,無庸置疑。如今5G相關業務崛起,包括資訊安全、雲端、物聯網等,都將成為大勢所趨,為了迎合潮流,並配合前瞻基礎建設計畫中的「數位建設」,中華電信已擬定通盤的作戰計畫。
以國內來說,中華電信的4G服務不僅全台鄉鎮數最「廣」,今年還要強化「加深」、「加厚」的布局邏輯,持續推展行動通信基礎建設,預計4G基地台設備數量將擴增至去年的1.4倍,讓民眾的上網、行動通訊服務的品質皆能有感提升。
投入5G關鍵技術研發
面對5G的新浪潮來勢洶洶,身為電信界領導品牌,中華電信當然不落人後。今年2月底,鄭優率領幾位同事赴巴塞隆納,參訪「2017年世界行動通訊大會」,除了領略5G大頻寬、低延遲及大量聯網物件等特色外,在會場中,看到自駕車、健康照護、智慧城市以及很多結合AR(擴增實境)、VR(虛擬實境)與人工智慧等的創新應用服務後,他下定決心:「這股趨勢,台灣絕對不能夠落後。」
雖然5G規格要到2019年才會公布,商用系統最快可能在2020年出現,但許多業者和設備大廠早已摩拳擦掌,積極發展相關應用,特別是物聯網,讓人對5G時代的商機充滿無限想像。
為了搶攻5G商機,中華電信磨刀霍霍,持續與國內產、官、學、研各界保持密切的合作關係,鄭優對未來也深具信心,他說:「國內的科技教育水準本來就夠高,人才素質很強,我們又擁有完整的網路、技術能力以及人才,基礎很堅固。」
舉例來說,電信研究院極早就加入3GPP、NGMN等國際組織,參與標準制定活動,同時也是國內TAICS(台灣資通產業標準協會)會員,共同投入5G關鍵技術研發。今年初,中華電信也與諾基亞、愛立信等業者簽訂5G合作備忘錄,規劃建置NB-IoT以及5G實驗網,開發各項創新服務。
不過,鄭優也坦言:「未來要推廣5G,單靠我們自己的努力還是不夠,必須結合各界的資源,才能夠把市場做得更大。」
打造跨業物聯網大平台
推廣物聯網服務方面,中華電信除了本身積極提案參與政府「亞洲.矽谷」專案外,近期研擬「物聯網發展計畫」也告一段落,將以電信研究院自行研發的物聯網平台,發展成一個不同領域業者皆可以來進行交流與合作、開放性的「大平台」,不論是大企業或新創公司,加入該平台後,只要是有關網路連線、平台維修、大數據分析或資訊安全,甚至計費方式,全部由中華電信協助處理,業者只要心無旁騖的做好自己提供的產品、服務即可。
再者,電信研究院擁有上千位研究人員,長年下來,累積了為數可觀的軟體與應用服務研發成果,這亦是中華電信扮演「資通信服務轉型推手」很重要的優勢。
鄭優認為,台灣優秀、具有創意的年輕人其實不少,但近年來國內沒有努力改善創新、創業的環境,造成許多人才外流,反而被其他國家所用,非常可惜。
鼓勵研究人才內部創業
因此,「投資適當的對象」當然也是中華電信的策略之一。既有的電信研究院,已發展出可遵循的模式。
中華電信一向很鼓勵電信研究院同仁Spin-of f(一種成立新創公司的模式,從原本的母公司再分拆出子公司),先前已經有精測、立鼎2個成功的Spin-off案例,精測去年3月已IPO(公開發行上市),股價最高曾一度突破1,500元,表現優異,對同仁發揮不小的激勵作用。
為了提高同仁的創業誘因,去年中華電信內部修訂了「激勵員工內部創業作業要點」,今年下半年,中華電信將把資安方面所累積的技術、經驗及人力,轉投資成立資訊安全子公司,擺脫母公司既定制度的某些限制,帶動更大的成長空間。
「我們應當把研究院的研發能量與成果有效釋放出來,並且廣泛結合產業界夥伴共同合作。」鄭優說,如此一來,不僅對中華電信未來的發展有利,也能對我國發展數位經濟有所貢獻。
談到發展數位經濟,就不得不慎重討論前瞻基礎建設計畫中的「數位建設」,這也是中華電信的重要發展方針。
「政府透過前瞻基礎建設計畫中的數位建設,係為發展智慧城市的重要基礎。」鄭優解釋,智慧城市各種應用服務,必須建立在高品質的寬頻網路、雲端、物聯網等基礎建設上,並搭配資訊安全、大數據與人工智慧等技術,這些都是數位建設計畫的重點項目。
除此之外,政府數位建設計畫也涵蓋了數位文創內容、人才培育及縮小城鄉落差等面向,整體發展方向值得肯定。
攜手金融業拚FinTech
可以確定的是,產、官、學界戮力推動數位建設與智慧城市的大趨勢,將銳不可擋。在這樣的浪潮中,金融業適合扮演什麼角色?
「其實電信、金融業都一樣,不得不面對數位轉型的挑戰。」鄭優指出,網際網路興起前,銀行主要是靠實體分行與客戶接觸,但隨著網路銀行、網路ATM興起後,消費者的行為逐漸產生質變,多數金融交易活動只要利用網路或行動裝置,即可在線上輕鬆完成,實體分行的價值與功能不斷被重新檢視,「虛擬銀行」成為必然趨勢。
歐洲部分先進國家已開始邁入所謂的「無現金社會」,人們出門消費、購物,可以不必攜帶任何現金。台灣可以嗎?鄭優指出,台灣不會不行,但必須把金融服務、寬頻網路、資訊平台、銷售通路等不同環節,完整的串聯起來。此時,進行跨業合作是無可避免的,而且應當挑選類似中華電信這種優勢穩健、不可替代性高的合作對象。
鄭優認為,多數金融業者可能都還不太了解中華電信的許多強項,比方說,中華電信是國內FinTech支付類專利申請數最多的公司,專利範圍從安全機制、雲端系統到大數據應用皆有。
以中華電信自行研發的服務來說,「Hami Wallet」應該是民眾最有感的一項,之前Hami Wallet已結合悠遊卡及公用事業繳費等服務,近期應用範圍將擴大到一卡通iPass、iCash與市民卡等載具,滿足民眾各式支付需求,用途可望比Apple Pay、Samsung Pay或Android Pay更廣。
手機方面,中華電信也將擴大到非NFC之Android手機,隨後還會獨步全球,提供信用聯名卡,讓各式交通票證、icash卡都能透過信用卡自動儲值,而且將支援所有iOS,之後即使卡內餘額不足,用戶也不會遇到當場付不出錢、無法搭車的窘境。
金融業者推動FinTech時,發展自有的技術與載具之能力,泰半相對弱勢,這正是中華電信之強項,雙方若能充分交流、合作,勢必擦撞出美麗的火花。
本文經台灣銀行家雜誌授權刊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