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放話收回巴拿馬運河 也傳上任第一天退出WHO

國際

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近期的一系列發言再次引發全球關注。他在12月21日於其社群平台「真實社群」發文,要求巴拿馬降低巴拿馬運河的通行費,否則應將運河歸還美國。同時,也有消息傳出,川普計畫在上任首日(2025年1月20日)宣布美國退出世界衛生組織(WHO)。這兩項主張在國內外掀起激烈討論,並引發各界對其政策走向的猜測。

川普指控巴拿馬運河費用不公平,要求「歸還美國」

川普的最新聲明直接針對巴拿馬運河,批評其向美國海軍及商業船隻收取「不公平」費用。他表示,美國作為巴拿馬的最大支持者,卻被「敲竹槓」。川普強調,若巴拿馬無法降低費用並確保運河的安全與可靠,美國將要求運河重新回到美國控制之下。

巴拿馬運河對全球經濟與國際貿易具有重要戰略地位。根據彭博資訊,美國是該運河最大的使用國,約占每年通過運河貨物量的75%。此外,運河每年為巴拿馬國庫貢獻數十億美元,占其國內生產總值的3.1%。然而,氣候變遷引發的長期乾旱,已削弱運河的運輸能力,進一步加劇供應鏈壓力。

路透社指出,川普的言論還暗示對中國在巴拿馬運河影響力的擔憂。目前,中國是運河的第二大客戶,且有中國公司控制了運河兩端的部分港口。川普警告,絕不容許運河落入「錯誤的人手中」,矛頭直指中國的潛在影響力。

針對川普的發言,巴拿馬政府暫未立即回應。一名巴拿馬官員表示,將於12月22日或其他時間作出正式回應。

巴拿馬運河的歷史與爭議

巴拿馬運河於1914年建成,歷時美國數十年的規劃與建造,橫跨中美洲地峽。然而,根據1977年美國總統卡特與巴拿馬簽署的協議,運河於1999年正式移交給巴拿馬。這一決定當時在美國內部引發激烈爭議,川普更是多次公開批評,稱其為「愚蠢的決策」。

運河的控制權問題涉及國際法與主權問題。川普的最新發言被視為極為罕見的美國領袖施壓主權國家的案例之一,或將引發國際間的法律與外交對抗。

計畫退出WHO,全球衛生體系面臨挑戰

除了巴拿馬運河的議題外,《金融時報》報導稱,川普的交接團隊正在策劃美國退出WHO的行動,且可能在其上任首日便宣布。作為全球公共衛生的重要機構,WHO在應對新冠疫情等危機中發揮了關鍵作用,而美國則是其最大單一捐助國。美國喬治城大學教授高斯丁警告稱,若美國退出,將對全球衛生與健康帶來災難性影響。

根據數據,美國在2022年至2023年間提供了WHO約16%的資金。高斯丁指出,美國的退出將使WHO的資金籌措與領導地位出現巨大空缺,並削弱其應對未來衛生緊急事件的能力。儘管一些歐洲國家可能試圖填補這一空缺,但高斯丁認為,中國可能藉此機會擴大其影響力,這對美國而言是戰略性錯誤。

WHO對此暫未置評,但其秘書長譚德塞早些時候曾表示,希望與美國合作,並相信美國領導人了解「除非世界其他地區安全,美國也無法安全」。

內部分歧與爭議聲浪

川普的交接團隊內部對WHO問題存在分歧。布朗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院長吉哈透露,有部分成員主張美國應留在WHO並推動其改革,但希望退出的一派目前占據上風。吉哈表示,川普團隊希望退出WHO以象徵性推翻拜登政府的政策,並強調新政府與國際多邊主義的決裂。

另一方面,川普政府還可能讓疫苗懷疑論者小羅伯特·甘迺迪擔任衛生部長,這引發更多爭議。有專家擔憂,川普若推動立即退出WHO,可能大幅削弱國際衛生合作,尤其在下一次全球疫情到來時,美國將失去獲取重要訊息的管道。

川普的政策方向引發擔憂

川普的巴拿馬運河與WHO政策表態,被視為其強硬外交與國內優先政策的延續。無論是要求巴拿馬運河回歸美國,還是退出WHO,都展現出川普的「美國優先」理念,強調對外政策的單邊主義。這些舉措可能在短期內迎合部分美國民眾對國際機構的不信任情緒,但也可能引發國際社會的強烈反應。

未來幾周,巴拿馬政府與WHO的回應,以及川普交接團隊的進一步動作,將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無論最終政策走向如何,川普的這些主張已經為其即將到來的第二任期奠定了充滿爭議的基調。(本文初稿為信傳媒使用AI編撰)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