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技術國產化影響擴大?製造業中2成5坦言受衝擊 化工與設備業首當其衝

產業動態

經濟部統計處昨(23)日發布11月工業生產指數為102.35,製造業生產指數102.69,皆年增超過10%,雙創歷年同月次高,表現優於預期,連9個月正成長,經濟部官員表示,主要受到基期與AI浪潮影響所導致,帶動了資訊電子產業動能,與半導體設備與機械設備增產。

至於傳產方面,雖也受益於半導體產業的先進製程投資,但當中各產業的表現存在差異、喜憂參半,其中又以化學材料及肥料業和汽車及其零件業則受到外部競爭和市場調整的影響而表現較弱,同時基本金屬業也因受低價競爭影響,累計前11月呈現年減態勢。

製造業依舊兩樣情,電子零組件、積體電路業連11個月正成長

根據經濟部數據,受惠於高效能運算、AI應用以及雲端資料處裡需求成長,製造業中占生產總值前2高的電子零組件業和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業,皆表現不俗。

電子零組件業11月生產指數創歷年單月新高,年增19.07%,其中,積體電路業因12吋晶圓代工、IC/晶圓測試等增產,年增23.8%,生產指數也創歷年單月新高,這已經是電子零組件業及積體電路業生產連續第11個月正成長趨勢。

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業則在AI相關需求帶動下,伺服器、其他通訊傳播設備等生產增加,雖通訊設備、行動裝置鏡頭等因訂單縮減,也不妨其累積前11月生產指數年增24.68%。

受中國等外部競爭,基本金屬、化學材料前11月仍呈年減態勢

不過,在傳產方面,雖然機械設備業也同樣受惠半導體產業先進製程投資動能強勁,帶動其半導體生產用設備及零組件增產,累計1至11月較上年同期增 加2.95%。但如化學材料及肥料業、基本金屬業、汽車及其零件業,則皆因主要來自中國的外部競爭受到影響,可說傳產依舊不同調。

基本金屬業11月因基期低等因素,年增1.72%,但銅箔卻受中國低價競爭影響而減產,累計今年前11月平均生產指數仍呈現年減態勢。另一方面,化學材料及肥料業更是受到海外產能開出所排擠,加上部分廠商排定歲修,11月年減2.82%。所幸下游橡膠手套需求有所助力,累計1至11月僅年減0.44%。

中經院調查:逾1/4製造業者受陸國產化影響,化學、設備業首當其衝

根據中經院最新調查結果顯示,台灣傳產確實面臨來自中國大陸技術自主和國產化策略的競爭壓力,並提及,有超過四分之一(26.3%)的製造業者表示,中國大陸在封測、設備、一般化學品等領域的技術自主和國產化策略,預期、已經對公司造成影響。

在26.3%受到影響的製造業中,又以化學暨生技醫療產業與電力暨機械設備產業受到的影響最為顯著,分別有 41.7% 與 32.4% 表示已經或預期會受到影響;進一步觀察,在這些產業中,有高達六至七成的業者表示中國大陸的訂單已經流失或下降。

這與經濟部工業統計中提到的化學材料及肥料業受到海外產能開出的影響,呈現衰退的狀況相符。

調查中顯示,69.6%製造業已經或預計採取相關因應策略,「提高產品技術含量」與「開發中國大陸以外市場」為前兩名。其中採用相關因應策略的化學暨生技醫療產業、電力暨機械設備產業與電子暨光學產業皆有超過七成。(圖片來源/中經院)

此外,地緣政治風險也是製造業者關注的重點,他們正積極採取分散製造等策略來降低風險。2023年以來有約 49.0%製造業者「已經」或「計劃」新增產線或產能,但動機並非是因為產能滿載,而是分散製造降低地緣政治風險、開發新產品或商業模式。

同時,在有擴產意願的製造業者中,最多人考量之設廠地點仍屬台灣(62.0%),其次則為東協(37.2%),再來才是中國(11.6%)。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