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展委員會昨(25)日舉辦年終記者會,主委劉鏡清除細數今年國發會業務狀況,並提及今年台灣經濟是「豐收的一年」,也向媒體透漏國發基金日前啟動對持續虧損的聯合再生退場機制,卻因私募投資的交易限制面臨「估價難題」。劉鏡清坦言,私募模式無法公開銷售,只能尋找特定人交易,加上交易量過大,價格恐低於市價,導致退場進度緩慢,近期可能再找2家券商提供合理價位,從中找出交集,看能否有第二次處理。
同時,劉鏡清也提及國發基金五大改革,包括提高投資門檻、分割股權銷售,以及調整私募合約機制,以提高資金運作效率。然而,聯合再生不僅財務狀況不佳,還遭民眾黨立委黃國昌指控土地套利爭議,早就引發國發基金在公司治理上的角色質疑。面對外界批評,劉鏡清強調,國發基金始終維持中立,未來將持續調整管理模式,改善投資成效。
騎虎難下?想退場聯合再生但價錢不滿意,國發基金陷「估價難題」
身為國發基金召集人的劉鏡清曾在立法院說過,將對過去投資卻虧損累累的聯合再生啟動退場機制,同時評估是否要從弊案叢生的如興撤資,並與近期股價減損94%的Gogoro接班團隊討論其未來發展。當日劉鏡清被問及退場機制的進度時指出,國發基金退場聯合再生遇到了「估價難題」。
他表示,8月27日啟動退場機制後,有找券商估賣出合理價,但因為當初國發基金是以私募方式投資聯合再生,不能公開銷售,只能找特定人交易,但又因為交易量較大,價格恐怕不會高於市價,「事實上,聯合再生當時最低售價是比當天收盤價高很多」。
「的確銷售期到明年二月,機會是不大的」劉鏡清坦言,近期會再請兩家券商給合理價位,請外部評審看一下,是否能在兩券商交集中尋找合理價位,再做第二次處理。
劉鏡清提出國發金5大改革,逾改變私募機制並加嚴投資門檻
聯合再生持續虧損,又被民眾黨立委黃國昌指控標購工業區土地不當轉售套利,從中獲利約2.63億元新台幣,當時劉鏡清以官股董事有在董事會上表達意見,但卻被該公司要求更換董事,當作國發會對聯合再生治理問題的解釋,試圖表明國發基金的中立角色,並非積極干預或圖利行為。
不過,國發基金與經濟部耀華玻璃管委會持有聯合再生11.9%股票,卻在8席董事中僅占2席董事,其他6席董事代表持股也不多,聯合再生的公司治理出現問題,國發基金與經濟部依舊難辭其咎,也點出國發基金面臨的困境,即如何在有限影響力的情況下,平衡對被投資企業的監督責任與退出機制的實施。
對此,劉鏡清昨日進一步指出,國發基金正規劃5大改革。第一,可能改變投資前的合約,例如從私募轉為一般股,讓國發基金達到目的後,好快速進行財務處理,不一定都用私募方式處理。
其次則是改變私募策略,股權改為透過分割方式賣出,而非合併銷售,劉鏡清說,因為如果全部都必須一起賣,規模過大可能影響特定人意願;第三,國發基金可能從過去一次付清,改為以階段性里程碑來做付款。
最後,在投資評估審議階段,以前是過半同意即可,現在提高門檻到2/3同意才行。他也再三強調,「國發基金還是維持一貫的公正立場」,國發基金任何改變依舊要經過外部委員同意才會進行。
此外,劉鏡清也進一步表示,其實很多公司處在虧損狀態,但股價很高,是因為外界認為公司有未來發展性,但看財報可能會覺得危險,但以投資角度而言,公司可能還在往上走。因此國發基金可能也會改變方向,從投資角度來看公司評價,其次再以財務角度;最近也找3家專門從事創投的公司,參考其管理模式並做調整,未來國發基金管理應該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