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電大戰尾巴搖狗 誰能抵擋台電中油「能源採購利益」這只魔戒?

能源議題

The tail wagging the dog,尾巴搖狗,是英文俚句,是本末倒置、以小制大的意思,中油、台電本來就是國營事業三級單位,但是長期的政治酬庸、政治資源競逐下,中油、台電公司這兩家公司已凌駕政府行政倫理,搞到出一點事故,就可以動搖國本。台灣30年的解嚴史,不斷上演著執政者又愛油電的隱藏政治利益,又害怕油電出事,位置、政權不保,不斷不斷的上演尾巴搖狗的政治鬧劇。

要看懂815大停電後的政治權力版圖發展,就必須先了解中油、台電的前世今生、恩怨情仇,這一切發生都是自然、必然的。

蔡總統,請您從國家的高度、人民利益的角度來看這段歷史演變,掌握脈絡,讓中油、台電,和其他的國營事業回復到真正的「國營」,放棄政治酬庸,唯才是用,讓能夠落實您競選政見的人來擔任中油、台電的舵手,才有機會實現您所承諾選民的轉型正義、非核家園。

818上午中油董事長陳金德下台,還有後續的政治震盪,815大停電引發的一系列政治衝擊效應,其災難性將遠勝於斷氣兩分鐘,停電數小時,668萬戶停電所帶來的破壞。

我可以預言,未來台電會窮盡洪荒之力,把進口天然氣的權力,從中油手中搶過來,這會是台電最終的鬥爭標的。在這場資源爭奪戰中,國內外的政黨,到黑白兩道都會捲進來這個漩渦,因為這牽涉到非常深厚廣泛的利益結構,能源採購利益分配這只潘朵拉的盒子,已經打開,誰都關不上。

來自甘肅老君廟的龍幫

第一次聽到「龍幫」是在1980年代末期,中油總經理關永實升任總經理之前。

關永實為人處事圓融,後來中油高雄煉油廠五輕動工是在他手中完成,他接任時中油正面臨遍地烽火的高雄後勁反五輕事件,煉油總廠的西門被居民圍堵封路超過1千天,是台灣最大規模、持續最久的反公害抗爭。時勢造就了關永實,之後1990年郝柏村組閣,關受到當時經濟部長「微笑老蕭」蕭萬長的賞識,用搏軟的方式化解後勁的抗爭,蕭將關永實推薦給層峰,成為中油第一個非技術出身的總經理 。

據當時國營事業的朋友說,關永實是學會計財務的,從中油基層做起,他會出任總經理是一大「異數」,因為中油公司是從中國大陸遷來台灣,一向是中央重臣擔任董事長,遷台前的第一任董事長翁文灝原來是行政院長,遷台後的第一任董事長嚴家洤後來是行政院長、總統,這就是中油的強大政治背景。(相對於後來的董事長,中油董事長們反而是越做越小了)

而總經理一直是技術人員在擔任,這有其歷史脈絡可循。二戰後在甘肅玉門老君廟挖油、煉油,在沙漠中工作環境艱困,再加上探勘、鑿井、採油、煉油的工作充滿危險,這批技術專業人員彼此之間養成了出生入死的革命情感,形成了「龍幫」文化,這是真正讓中油能運轉的技術骨幹,「龍幫」在中油內部人事安排擁有話語權,否則誰會去為公司賣命。

前中油董事長李達海(後就任經濟部長)的《李達海筆下的老君廟經驗》中描述在老君廟的工作實況:「原油蒸餾後約有一半的殘渣油,一小部分供員工冬天取暖用,其餘90%都排入石油河中流到戈壁灘,隨水滲透到地下。到了冬天,整個玉門油礦一片黑煙繚繞,而石油河則變成一大塊三明治,一層油,一層冰雪,常堆積得很高,到春天冰雪融化,常必须點火燒掉河上的油,以免釀成巨災,這種奇觀,在當時限於設備,也只能如此了。」

這些「龍幫」人士出生入死早就看淡了生死,自然對公安勞安環保也看得很淡,到台灣後仍保持「傳統」,讓後勁地下水都可以遇火即燃,下雨反潮季節老太太點蚊香都會引爆,其來有自。815大停電的肇因關錯開關,小菜一碟。

近年「龍幫」式微,現在媒體已經極少出現這個名詞,像過去「龍幫主導中油人事」偶有出現,前中油副總經理曹明,後來在台塑化董事長陳寶郎(中油前總經理)延攬下,出任台塑化總經理,6年前媒體還有這樣的報導:「曹明是中油公司『龍幫』最後一位傳人,龍幫是指公司煉製技術傳承的系統,因此『龍幫』出身意味著是『煉油高手』」。

錯亂政治倫理的油電天然氣大戰

雖然「龍幫」最後一位傳人都出走到台塑化了,但是龍幫過去的影響力其實是非常大的,甚至超過台電,這在從1980年代初期到1990年代的「天然氣進口營運權」爭奪戰中可以得到印證,那一場「天然氣進口營運權」爭奪戰,龍幫發揮了無比團結的力量,擊潰台電,這也讓最大天然氣用戶台電至今無法釋懷,一直到現在仍然時時刻刻在尋找翻盤的機會。

在1980年代初期,台灣自產天然氣有限,為了能源多元化,政策決定把部份燃油電廠改成燃氣電廠(大林、南部、興達等),而進口天然氣,以及運輸、儲存等特許權,成了中油、台電兩家公司重要的「資源戰爭」。

過去在蔣氏父子時代,在中國期間是孔宋家族掌握了能源物資進口權力,到台灣後,孔宋勢力仍在海外,在台灣則成為蔣家手中的權力,這些利益如何分配?那當然是蔣家的人說了算,所以當然是由蔣家近臣執掌中油、台電。

在政府組織架構上,中油、台電一直是經濟部下國營事業下屬的三級單位,以前大家都認為中油、台電的董事長、總經理權力比經濟部長還要大,造成長期的政治倫理錯亂,在威權時代這些問題還不致表面化,頂多部長私下抱怨一下,就算了,反正大老板姓蔣,大家相忍為「國」。

只是到了民主化之後,問題越來越嚴重,到今天815大停電,當天下台的不是中油,也不是台電,而是經濟部長,下台,由此可以看出解嚴30年後,這威權遺毒仍未退散。

二戰後,國民黨從中國到台灣來,接收了日本的煉油廠、日本電力株式會社,安插自己人,但後來轉進台灣,從戰爭戰略上,油電缺一不可,油的部分有老君廟龍幫延續「中國石油」順理成章接手,只要有近臣看守即可;電的部分則是一盤新局,因為電力輸配無遠弗屆,更具有草根性,而且未來的發展無可限量,蔣家大太子蔣孝文進入台電營業部任職,後來照顧蔣孝文的台電總經理孫運璿出任經濟部長、行政院長,配合蔣經國推動十大建設,台電的身價節節升高可見一斑。

台電太子黨

在1987年1月13日前總統蔣經國病逝後,黨政軍權看似和平轉移,但是背後利益豐沛的軍購、能源採購卻是暗潮洶湧,從著名的拉法葉艦、海軍上校尹清楓命案,到台電購煤弊案,這些都透露出天文數字採購佣金的「弦外之音」。

在國際上,武器和能源是控制在少數家族、集團手中,無數的戰爭、 種族衝突、謀殺、爭奪都源自於這些附帶高達15%的回扣利益,特別是初級能源方面,煤、石油、天然氣、核燃料全是特權中的特權,一般人即使有錢也買不到,買得到也伴隨著豐厚且難以想像的佣金。

由於1980年代台灣經濟發展必須有電力為後盾,電廠用的煤、石油、核燃料採購全是台電的勢力範圍,在蔣經國過世後不久,就爆發了「台電購煤弊案」,用高價買了低價的煤,當時的台電董事長陳蘭臬、總經理陳振華,以及時任購煤處副處長陳貴明(後任台電總經理、董事長)等都被調查、甚至遭到監察院彈劾。

其實購煤弊案怎麼可能是陳蘭臬可以決定的?購煤案的售煤公司是「潘氏集團」,「潘氏集團」負責人潘盤新、潘方仁的兄弟是前台北市警察局長、第一任台北市環保局長潘敦義,潘敦義是官邸內臣,潘氏兄弟和蔣家三位太子從小就玩在一起,關係十分親近,若非蔣家和海外孔宋家族的支持,潘氏兄弟怎麼可能做得到煤的生意?

一位當年參與購煤弊案調查的長輩告訴我,台電沒有龍幫,但是有更厲害的太子黨,看到潘氏進口的煤會氣死,裡面什麼垃圾都有,也能進來,台電有誰敢不驗收?除非想捋蔣家虎鬚不想活了。即使調查了,真正的報告也束諸高閣,因為當時兩蔣餘蔭尚存,不可能公布真相,只能同情陳蘭臬為主受過。

煤品決定空品

但至今台灣的空污嚴重問題最大的原因恐怕不一定是燃煤的問題,而是煤品一直沒好過,燃燒效率不高,無法達到超臨界、超超臨界,甚至國外已經是超超超臨界,發電效率、空污減量、經濟效益高於天然氣,這也使燃煤在台灣一直被污名化,無翻身之地,即使30年後的今天,還是承襲了威權弊案的遺禍。

如果真要整治空氣,調整煤品採購、驗收制度,讓購煤、煤品、污染排放資訊完全透明公開,弊案消除,不用花一毛錢,還會省下想像不到的錢,立刻就能降低大量的空污排放,但是多年來,我還沒看到任何能源轉型正義的跡象。

雖然哥哥潘盤新過世了,但由他的弟弟潘方仁所主持的「潘氏集團」仍然活躍兩岸商界,仍在供應台電煤礦,潘方仁和被通緝多年躲到中國福建的東帝士集團陳由豪交好,共同投資經營事業,陳由豪當年也是參與石化、能源特許經營的要角,包括天然氣接收港。

國際能源採購誰有table manner才能上桌

今年美國總統川普下令軍售台灣,6月由國策顧問何美玥所率領的「2017台灣企業領袖訪美團」也赴美,前中油董事長陳金德也在訪美團之列,並赴德州商討投資頁岩氣的相關事由,我當時在想,可能蔡英文已經掌握軍售、能源採購之鑰,但轉念一想,以陳金德的背景去談能源採購,他知道這些餐桌禮儀(table manner),談得了嗎?有錢的人很多,但不是有錢就能構吃得了這頓飯的。

報載陳金德說:「泛中油體系目前四散,『各自謀生路』,這項高達100億美元的泛中油體系投資案,既可以滿足國內需求量也可以轉為提升質的產品,不過在美下游工廠所生產的石化產品,美國市場是否可以順利去化,是考量的因素。」顯然他還搞不清楚豬頭、廟口在哪裡,不要說餐桌禮儀,現在連飯碗都砸了,還連累到新系、菊姐,換自己要自謀生路。

因為1987年購煤案爆發,蔣經國去世,太子黨也沒了,台電啞巴吃黃連,嚴重影響到他們當時和中油爭奪的天然氣權,當年油電大戰雙方打得不可開交,從台灣一路打到國際,油電雙方互不相讓,仙拚仙,無數國外重量級政商人士參與遊說,當時剛剛接任總統的李登輝都親自出馬協調十多次也解不開僵局,當然這也影響到當年「國營事業民營化」的政策進程,油電至今沒有民營化。

其間一度要由中油、台電共組合資公司,共用擁有天然氣權,但是這家合資公司,到底股權是50:50或是49:51,還是51:49都「喬」不好,最後破局,逼得李登輝最後大筆一揮將天然氣權批給了中油。

1990年永安天然氣接收站完工後,台灣的天然氣發電日趨重要,現在天然氣發電量已經超過燃煤,但是台電嚥不下這口「氣」也已經30年,誰叫台電當時搞出「購煤案」。今天台電官網「台電公司天然氣採購情形」,都還可以聞到台電對中油的「酸氣」。

台電30年嚥不下的氣 – 天然氣

台電一直不願蓋天然氣發電廠,能推就推,能拖就拖,但是環保意識抬頭,他們自己的煤品不爭氣,無法引進低污染高效能燃煤電廠、技術,被迫嚥下更多的氣,只好不斷向消費者洗腦「天然氣很貴」的概念,但近年天然氣因頁岩氣出現,價格下跌,已經和燃煤差別不大,但台電給國人根深蒂固的「天然氣發電很貴」的印象還是揮之不去。

後來台電在觀音建立大潭天然氣電廠,也是抱持能不運轉就不運轉的態度(今年初緊急採購天然氣機組,保證7月運轉,到現在都轉不起來,也在意料中)。

1990年代李登輝執政期間,大量開放民營電廠(煤、天然氣、汽電共生),有意在桃園大潭建立觀塘接收站,陳由豪當時「精準」的買下土地,準備蓋天然氣接收港,但是後來陳由豪跑路,就成了十億元的蚊子工業區;如果台電當年配合天然氣政策,在保育觀念薄弱的年代,東帝士早就蓋好了接收站,就不會發生現在保育類觀音藻礁、柴山多孔珊瑚蟲阻止蓋天然氣接收站計劃的計畫,而陳由豪也就不用跑路了。

直到近年天然氣便宜下來,更多的天然氣發電呼聲,要讓大潭增設更多的天然氣機組,比台中火力電廠發電量還大,台中火電已經是全球第一大的火力電廠,大潭將取而代之,這就讓中油花22.8億從東帝士集團手中併購觀塘當年10億元的工業區的產權,繼續陳由豪未竟之業。

台電再有十二萬分的不願、怨氣,也無可奈何,台電人經常向媒體投訴,為什麼中油的本業虧錢,但是賣給台電的天然氣年年賺錢,結果是台電年年虧,中油卻從台電吸血,大家都罵台電賠錢,卻不罵中油。

我一直覺得很奇怪,既然國營事業是社會主義制度的產物,屬於國家資本,為何不以物資局統籌進口能源,再賣給國營事業,賺錢歸公,事業只問經營績效,而不是只看帳面盈虧?

油電鬥爭就是巨貪和政治貪污

在過去30年觀察中油、台電彼此挖坑的鬥爭過程中,我可以總結出,原來這對難兄難弟扭曲了台灣的能源、產業、經濟、環保、國土、國家安全,其實問題完全出在執政黨,不管誰成為執政黨,每個執政黨都不把「國營事業」看待成「國家公器」,而是當成不折不扣的「黨營事業」。

這是非常危險的,也是國際透明化組織列為巨貪(grand corruption),即高官扭曲國家授與政策權力,偏頗的使公共財產讓人獲利,和政治貪污(political corruption),政治決策者濫用他們的地位,在資源財政分配,操控政策、機關和法令執行上,鞏固自己的權位與財富。巨貪、政治貪污遠比收紅包(petty corruption)對國家社會的危害更深遠重大。

大家都說815大停電沒有SOP,但我看到巨貪、政治貪汙的SOP,這是一如預期的執政黨內派系血淋淋的鬥爭,誰是誰的人馬,包商又是誰的人馬,又換成誰的人馬,再等待下一次事件,再鬥一次的SOP,完全按照預料的劇本以及戲碼演出。

我相信815本身不是陰謀,是上樑不正下樑歪的必然結果,這不是能源危機,而是國家危機。

國營事業黨營化,就像電影「魔戒」一樣,不論原來多善良多有心改革的,只要取得魔戒的人就會轉入魔性,把貪婪的本質給顯露出來,因為把過去威權統治下的「黑箱利益」擁為己有,這對於每年要付出巨額競選經費的政黨、政客甚至個人而言,絕對是致命的吸引力。

不論再多的「開放台電」、「開放中油」、「真相調查委員會」,在國營事業沒有公開透明的決策、採購、營運、敦親睦鄰、績效考核下,只是幫政黨塗脂抹粉,或是利益重新分配的工具,而這些都不過是過場跑跑龍套而已。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