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閣揆賴清德上台後,與蔡英文總統的關係將會如何,是外界觀察的一個重點。賴清德即將面對立委的總質詢,這是他的第一道考題,不過民進黨占有多數席次,擁有主場優勢,綠委也可能採「聯合質詢」的模式,縮短賴清德被綁在國會的時間,居少數劣勢的泛藍軍,則對他應不會構成太大威脅。
扁馬時代閣員比閣揆還大
扁政府時代,游錫堃、謝長廷、蘇貞昌等行政院長,面對朝小野大局面,幾乎每個會期開議都會受到議事杯葛,連施政報告都很難;到了馬政府,在國會擁有絕對多數,但是像陳沖、江宜樺、毛治國等閣揆,也都曾面臨在野黨的強力杯葛,有的是因為政策,有的因為自家立委不挺,讓行政院在國會寸步難行。
賴清德沒有這些先天不利因素,民進黨立委甚至可以做他的後盾,客觀形勢對他相對有利。有人曾以蔡英文和賴清德的個性不合,甚至有「瑜亮情結」,認為「文清政府」的運作,沒有想像中樂觀。
馬政府的歷任閣揆,幾乎都是馬英九總統的「執行長」,除了最後看守期的張善政,有較大的發揮空間,其他的都把行政院做小,自我矮化為總統府的「行政局」。這其中有幾個關鍵,其實與扁政府頗為類似,就是有些閣員可以上達天聽、直通層峰,並未把閣揆放在眼裡,而扁、馬似乎也樂於如此。
蔡英文接受「葉爾辛效應」挑戰
賴清德內閣的成員,他自己決定的並不多,大部分都是留用林全時代的政務官,不過他顯然也是欣然接受。他在台南市長的第一任,市府局處首長也是更迭頻繁,情況不下於柯文哲的北市府,但是經過幾次汰換,能和賴清德共事者就逐漸漸入佳境。連任之後,市府人事的異動,就不是首長拂袖掛冠,而是具有功能性與計畫性的調整。
從權力角度來看,賴清德這位「大諸侯」,對於總統的權威當然是有影響,他又是最有紀律的新潮流系首位培養出來的行政院長,曾有黨內人士建議蔡英文不必幫賴清德找位子,但蔡英文沒有採納,她勇於接受可能的「葉爾辛效應」挑戰,應該早有心理建設,而且是胸有成竹。
事實上,憲法雖然規定台灣為雙首長制,但是從李登輝、陳水扁到馬英九,體制都向總統制傾斜,行政院長成為總統的代理人,甚至替總統到國會擋子彈、接受嚴格的質詢蹂躪,或者是總統滿意度下滑時,拿來做為平息民怨的工具人,行政院長地位低落,大家把閣揆視為「打工仔」,隨時都有下台的準備。
蔡賴政府是實驗「雙首長制」好時機
民進黨的派系,目前呈現新潮流獨大的局面,這樣的好處是,如果賴清德做得不夠好,其他派系也沒有比較強的人選可以頂替,這與過去游錫堃(游系)之後有謝長廷(謝系),謝長廷下台後有蘇貞昌(蘇新系),大家各擁其主,或是聯合次要敵人打擊主要敵人;國民黨也不惶多讓,劉兆玄、吳敦義、陳沖、江宜樺,各有支持力量,但反對力量也不小,黨內有志者虎視眈眈,暗施絆馬索也不意外。
過去的閣揆,大多希望能和總統結成「命運共同體」,無奈期待都只是一廂情願;賴清德心理素質堅強,不必仰望和蔡英文成為命運共同體,他有完整的歷練、豐富的經驗,他的去留是更上層樓還是回鄉種田,取決於他的施政良莠,不在於黨內掣肘或總統「關愛的眼神」。
蔡英文的優點,是沒有絕對的權力慾望,林全與賴清德只是誰與她曾經共事較久、不是權力多寡的問題;扁、馬經常擔心跛鴨,反而讓自己陷入困境,他們在黨內無端建立敵人,希望時時警惕自己,不料卻是自己作繭自縛。
蔡英文沒有非要和賴清德共享權力,希望她能不吝於給出權力,這是台灣實驗「雙首長制」的一次好時機,如果蔡賴的組合,還是陷入扁馬時代的爭鬥輪迴,那就是憲法要大修國體,甚至制憲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