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關鍵字搜尋 - "林全"
林全.jpg)
不用再猜了!前行政院長林全確定短時間不會再出任公職。林全去年9月卸任閣揆後,生涯動向一直受到外界關注,近來更不斷有人點名是下任央行總裁熱門人選,不過,台灣東洋15日召開臨時董事會,通過原董事長蕭英鈞將專注總經理一職,董事長職務由林全接下。

林全「漲價是必然」說引發熱議,民間「不漲都不好意思」,物價調漲如滾雪球,但是記者會上,行政院要嚴處聯合漲價、炒作及哄抬行為,林全的領導與「累死三軍」有何不同?

蔡英文總統年終談話指出,今年最重要的就是拚經濟,提及準備6大基礎建設。但總統沒講的是,她早已請財政部研究「輕稅」的可能,許虞哲部長已召開過第一次會議。

精選出13名改變2016台灣社會遊戲規則的人,這些人、這些事這在一年中一定都在你我的眼前不斷出現,也許你的生活因為他們起了很大的變化!

林全的強項是拚經濟,就不必期待他拚改革。明年起,民進黨不能再推說預算是前朝編列,到時候真刀真槍,2月立法院開議,看看林全的施政報告與計畫,能不能拚出一點績效。

楊子江兩次任交易所董事都是林全在朝為官的時候,時間上相當巧合,但也引起政壇很多話題。

彰銀的經營權之爭,為什麼交給國內資金經營就是圖利財團,而國外資金就沒有這個問題呢?

金融總會今日和行政院長林全展開大型座談會,其中,業者仍最期盼能夠減稅救股市,不過林全態度則較為保留,表示必須經過社會的充分溝通才能決定。

一個集結執政黨精英在內的會議,卻沒有像樣的會議紀錄,未來衍生的問題只會多不會少,如果媒體的報導就是會議記錄,以後的執政者也依樣畫葫蘆,國家運作、憲政體制豈不大崩壞?

換個地方、轉貼個標籤就進來了,現在福島五縣市食品進口的查核管治機制根本是虛晃一招

這波內閣改組傳言再起,雖有民進黨內派系角力的影子,但更大成分是民意對英全施政已經非常「不耐煩」的警訊。只剩三年半的改革有效期,不知蔡英文是否看清自己的處境,還要繼續「掩耳盜鈴」下去嗎?

蔡英文召集執政決策協調會議,跳下來幫林全擋子彈,黨內心知肚明,然而謠言滿天飛,誰出來澄清都是樹欲靜而風不止;內閣改組傳聞不斷,對蔡政府只有傷害,絕對不是好事。

諸多議題中,不見執政黨及政府當局面對問題展現根本改革的魄力,反而以各方協商模式來規避改革所必然面對的政治風險。

賀陳要華航接,但華航不願意吃下「興航全部航線」,結果最後演成賀陳旦請辭。這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一位財政部官員私下透露,「學術界有時像黑道」,暗示財政部委外研究案被中華財政學會長期把持的怪現象。但也有學者表示,財政領域是「偏門」,才導致這樣的結果。

內政部原定地價稅十年逐步調整,地方政府遲遲按兵不動才會一次暴漲。財政議題總被政治支票牽著走,應藉地價稅議題熱建立台灣公民財政思維。

樂陞自救會4日舉行北部抗爭大會師,人數高達上百人,堪稱是案發後二個月規模最大的一次行動。自救會表示,此案是政商聯手坑殺散戶,金管會、投審會層層把關不力,建請行政院長林全出面成立跨部會專案小組處理。

台股持股低迷、全球政經情勢變化莫測、加上國內的投資也環境不佳,但號稱財經專長的林內閣上任到現在快半年了卻還端不出像樣的財經政策。

工程會公布現今列管的109個蚊子館,行政院長林全裁示農委會漁業署負責的漁港,將作為首要活化的目標,並且要積極與地方政府合作。

鄭貞茂是繼龔照勝之後,第二位具有外資背景的金管會高官,年輕又專業是林全他雀屏中選的原因。

大人世界裡的溝通方式硬梆梆的,但行政院兒童網站,眾閣員盡其可能「童言童語」地自我介紹,挺新鮮的。儘管也有些閣員以制式內容「交差」過去,但無損大多數人的真情流露。

如果台灣政府真要使出洪荒之力推南向,那就先來盤點一下,我們有多少人才?多少錢財(銀行、物流、資本市場)?多少時間(畢竟四年要看出成果)?

財政部明年將提出稅改方案,不過財政部長許虞哲先透露要「降稅」,遭行政院長林全打臉後又縮了回去,顯示行政部會之間內部溝通大有問題。

到底是哪個重要人物的演講,值得兩岸金融專業人士就算搭飛機也要趕來聽?答案是匯宏顧問董事長楊子江。

工商協進會今天舉辦早餐會,邀請行政院長林全參與會議,工商團體這次總共提出8項建言,其中跟金融議題有關的建言就多達5項,將成為尚未上任的李瑞倉未來考題。

政黨與財團之間的高層往來不難被發掘,但政商關係就像鏽蝕政府系統的病毒,不斷從各個領域、各個層級,累積成偏差的小決策。

有56.2%民眾認為,蔡英文正帶領台灣走向正確的方向,但是林全的滿意度是40.4%,不滿意度則有50.9%,顯然民進黨的問題,不在國會、也不是黨中央,而是內閣。

蔡英文國慶演說脫稿稱讚林全,是要各方人馬省省力氣,但是如果兩人真的肝膽相照,又何必公開講。至於內閣改組的逼宮壓力,是派系刻意營造,還是民意的需求,蔡英文要自己釐清。

林全內閣自蔡總統上任以來,飽受爭議的一個主要原因,是在於林全內閣一直在馬英九時代或陳水扁時代的框架裡找尋政務官。

同樣主打「財經內閣」名號,前行政院長陳冲在2013年黯然下台,如今已是局外人的他,如何評論失火的林全內閣?

受到兆豐案和樂陞案持續延燒影響,金管會主委丁克華今日請辭獲准,並表示不再接受任何其他職務安排,同時副主委桂先農也共進退,一同請辭。

不管民進黨對前總統馬英九的能力和施政有多不屑與不滿,但無可否認的,他身邊有一個金溥聰,為他遮風蔽雨擋子彈,排除萬難,一人抵千萬人。但誰是蔡英文的「金溥聰」?

自林全上任後,不只讓張盛和繼續擔任要職,也封賞凌忠嫄、吳當傑,放任彰銀案發展,態度今非昔比。

在憂讒畏譏的氛圍下,蔡英文總統與林全內閣過度放大對程序正義的堅持,行政團隊亦逐漸形成怯於當責的氛圍,不只辜負支持者的期待,更在無意中埋下社會極端化的種子。

檢調今天大規模搜索樂陞案相關處所,並以嫌疑人身分約談樂陞董事長許金龍等人,總計傳訊被告及證人共50人。同時失血慘重的樂陞收購自救會,下午也前往立院向各黨團陳情,希望立委能出面主持公道。

蔡總統想用她的人氣去推動眾多改革,但改革不是請客吃飯,黃金時間要把握,尤其年金請直接把改革版本到立院法就行,國是會議免了吧!

林全當院長,部屬幫正紅,包括財政部長許虞哲、華南金董座吳當傑、土銀董座凌忠嫄、第一金董座蔡慶年等,都是林全在擔任財政部長時的得力助手。

請蔡總統不要再以蔡主席的身分表態或介入黨內行政立法之間的爭執,讓民進黨立院黨團發揮優勢國會應有的角色,監督林全內閣,甚至成為新政府政治改革的火車頭。

林全內閣在官股銀行等金融機構的人事上動作慢半拍,一場政黨輪替後,官股行庫董座保位戰已在檯面下積極的運作了起來

兆豐案不只是涉及國民黨黨產問題,有可能涉及兩岸不分黨派的政治人物或官商二代,可能達到千億規模等級的金額。

小英出面說了重話,一夕之間「兆豐案」成為民進黨與林全財經人事角力的「破口」,隨著徐光曦辭董座,林全也順勢讓出了部分的金融人事權,張兆順因而出線。

一家銀彈不充裕的公司,董事長說他要竭盡所能用128元來收購現在只有70元股價的說法,誰會相信呢?

兆豐洗錢案風暴持續延燒,31日兆豐金公告:徐光曦正式請辭董事長。這一辭,讓徐光曦成為史上最短命的兆豐金董事長,恐怕也壞了央行總裁彭淮南和行政院長林全的金融人事布局。

林全接受採訪說,CE0在高處,底下有各部門經理及主管,如果他每次都要「跳下來」,會變成廠長。我想,如果換作是柯P,他會説我「扛起來」。

美國主動拋出兆豐金紐約分行涉及洗錢的爆點,是在測試蔡英文政府在上任百日之際,對黨政軍情檢調系統的掌握能力,以作為美國在面對中國即將來臨的重大變局布局依據。

林全雖然有小英力挺,希望他至少能「做好、做滿」兩年,但是,萬一林全因為民調持續走低而提前「陣亡」,小英也搶救不及,那該怎辦?

英全體制有個密約,就是「財金領域林全最懂,小英全部放手」,但「小英希望林全至少能做兩年」,等2018年高雄市長陳菊、台南市長賴清德兩屆任滿,從中找一位接任閣揆。

每一場閒聊都是林全作結,「這個問題我今天第一次聽到……」、「這個問題我不是很懂」成為他的口頭禪,這樣的閒聊到底能解決多少民瘼?

台灣世代智庫公布最新民調,蔡英文滿意度53%,林全有44.5%,民眾普遍對年金改革最有感。

願意出高薪資的資方與具有高能力的勞方,無法有效在市場被撮合,就無法生產高價值的產出。因此,如何讓企業「加對了人」比「加人加到破產」要來得重要。

呂桔誠指名要詹庭禎當他的總經理,所以必須清出位子,暫時安排蕭長瑞去兆豐票券。但蕭長瑞是吳敦義的辦公室主任,引發綠營人士強烈反彈。

林全願意跟民間對話當然值得肯定,但溝通是為了解決問題,只是找那幾位副首長跟民間友情對話是不夠的,還是應該找對的部會來實問實答。

行政院在這3場公民對談邀了哪些團體、討論什麼主題,連被邀請的民團都不知情,真不知道要怎麼討論、解決問題。
這一二十年來,楊子江和林全一路相互扶持。現在林全組閣,楊子江還活耀於業界,金融圈人士說,「現在大家看到楊子江,都把他當成是林全的分身!」

這幾個月,官股民營金控人事的延宕,讓各界百思不解,如果都是為了等吳當傑9月旋轉門期限解禁,那小英總統和林全院長用如此不合常理的起手式治理國家、拼經濟,真不是一個好的開始,令人擔憂。

這份名單因為地方人士「量」大,而有「質」被稀釋的感覺,相對的,也就特色不鮮明。不過,英全政府這種深入基層聘用政務顧問的做法,也算是回報他們選舉盡心盡力幫助的心意。

從選後至今,民進黨新境界智庫都沒找學者開過會,一位學者就說:「不知道是我們這些幫小英寫政策的人被小英隔離,還是小英被隔離?」

林全心態就是以不被批評為優先,而不是以該做的事為優先,所以上任至今,幾乎一事無成。用這種心態施政,無怪乎會陷入父子騎驢,不滿意度將要超越滿意度的窘境。

林全內閣本周將端出「擴張性財政手段」救經濟,只是現在台灣沒有花大錢救經濟的本錢,陳博志呼籲「錢要花在刀口上」!

新政府距離改革「黃金百日」僅剩下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哪些地方不足,哪些需要補強,應趕緊調整步伐重新再出發。

大塊文化董事長郝明義日前組成「開放台電」調查團並上書行政院長林全,盼由林全對台電要求台電公開52項資料供全民檢視。但「林郝會」以及對台電要求公開會計帳卻遭致「濫用特權」的批評。

退輔、僑委、蒙藏委員會不裁撤,考試委員不縮減,林內閣政府組織精簡第一刀砍向基層,根本劃錯重點。

感覺現在林全還以為自己是中華民國這家公司的「獨立董事」,不介入日常經營,他忘記自己是公司派的總經理,要負起所有經營管理的責任。

總統不在家,兩隻出乎意料的黑天鵝突然降臨台灣,林全內閣如何面對「華航罷工」及「英國脫歐」所帶來的雙重夾擊?

工程會主委吳宏謀自高市府基層做起,直到陳菊上任高雄市長才獲得大幅拔擢,治水熟練的他被人說像「李鴻源」,但冷靜、無聲的個性才是讓陳菊放心讓他入閣輔佐林全的原因。

「核一廠1號機」,這個連馬政府都不敢輕易開起的「潘朵拉盒子」,為何新政府上台未滿月,林內閣就急著要重啟?

攤開英全政府的機要大軍名冊,各各大有來頭,有的原棲身黨部、國會助理或是黨部側翼團體,520後都身居要職。

總統這門課,學校肯定沒教,在大開大闔的政策領導外,有些小事輕忽不得。
經濟部將面臨核四存廢、基本工資、勞工假期、服貿、貨貿、空汙等複雜問題,全部都與其他部會發展方向正面衝突。

性別比例創史上最低的林全內閣受到婦女團體嚴正抗議,難道政治看重能力而非性別?

新政府團隊共有十六位高官來自政大,更有三位閣員來自政大財稅系,新政府的「政大幫」隱然成型。

獨立董事分三種,有深厚的地緣關係,高知名度,頗具爭議性的。不管哪一種,能幫投資人監督公司經營,讓企業獲利,才是小股東最關心的事。

最內圈的人,像政務委員施俊吉、張景森、許璋瑤、林萬億,都是小英教育基金會「讀書會」的基本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