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張表打臉大老闆!上市櫃公司賺2兆 企業還不給員工加薪?

薪資

蔡英文總統將解決年輕人低薪問題列為今年最重要工作,除了在2017年終談話中提出五個方法終結年輕人低薪,甚至在元旦升旗典禮後,蔡總統赴五股賀聖宮參加安座大典致詞時表示,今年的目標是「解決低薪」,讓年輕人看得到未來,希望提高民眾的所得,讓所有人民都能過好生活。

要企業加薪要用對方法

為「解決青年低薪」,蔡總統甚至還說, 還說若企業的薪資結構有利於年輕人,可能參照國外作法,包括給予津貼、或企業參與政府標案時,給予一些點數上的加權等方式獎勵,在元旦前夕,蔡總統還請幕僚到幫員工加薪的「摩斯漢堡」吃早餐,有消息指出,總統喊出幫年輕人加薪這項動作獲得企業回響,府方正考慮安排總統走訪這些企業,給予打氣及肯定。

其實,政府要企業加薪如果只有「口頭說服」、「道德勸說」,企業大概就會像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所說的:「政府勸企業提高薪水違反自由市場機制」,所以政府要企業調薪一定要告訴企業為什麼要調薪?這背後需要有基準數據以及支撐論述,而這些「強而有力」支撐一點都不難,小英只要拿出這三張圖表,告訴企業應該要加薪,台灣大多數上市櫃公司真能「不買單」?

首先從GDP裡受雇人員報酬比率來看。一般人只知道GDP可以算出經濟成長率,但其實GDP也可以呈現所得分配。

 

在GDP當中,受僱人員報酬代表比例,代表經濟成長果實勞工所分配到的部分,從行政院主計總處去年11月完成的統計顯示,2016年臺灣受僱人員報酬占GDP比率降至43.81%、創下歷史新低,這幾乎與2010年的歷年最低43.80%差不了多少。

GDP分勞工:台灣創歷史次低,也比韓國低

如果拉長時間來看,台灣從1981年開始,受僱人員報酬占GDP的比率持續升高,到解嚴前後的1989年(民國78年)升到50%,之後連續7年在50%以上,之後雖然起起伏伏,不過趨勢已經開始下滑,至2016年已降至43.81%低點。

這43.8%的意思是一年創造的GDP,只有43.81%分配給勞工,比起20年前,有五成是分配給勞工已經相差很遠。這也顯示出,經濟成長的果實分配給勞工的比重越來越少,就是勞工是「看得到吃不到」!

43.81%是歷史次低點,很多人會說青年低薪是全球性的議題,是全球化造成所得分配,每個國家都一樣,但是這樣說也不盡然都正確。

因為從幾個主要國家的GDP分配統計可以發現,雖然從1990年以來幾個主要國家受僱人員報酬分配比也下滑,但歐洲國家平均是55%到60%、美國53.7%、日本51.6%,與台灣屬於競爭關係的南韓在1990年是49.4%現在分配比仍逾44%,比台灣還要高,這代表台灣經濟成長果實分配給員工的部分真的太少了,台灣所得分配不均情況比我們的鄰國日韓等國都還要嚴重。

 

除了看GDP分配比例以外,再來也可以來看看另一張圖,那就是勞動生產力與勞動成本的關係圖。

勞動力提升、勞動成本下降=企業利潤持續擴大

從圖表中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看到,最近幾十年來,勞動生產成本一直往下降,勞動生產率一直往上提升,抓10幾年的趨勢來看,你會看到這兩條線中間的差額越來越大,這中間的差額代表什麼?其實就是企業利潤!

一提到加薪,很多企業就會說自己有多苦,沒賺錢沒獲利,所以沒辦法加薪,換句話說,如果說勞動生產沒有增加,那企業不容易產生盈餘,那就不應該加薪,但是實際上卻不是這樣,從勞動部的統計資料可以看出,台灣的勞動生產力是持續在往上提升,所以企業沒有不為勞工加薪的理由。

再來第三點就是企業盈餘,這可以從上市櫃公司公布在證交所的盈餘統計來看。

五年來上市櫃公司獲利成長一倍,年年創新高

上市櫃公司在國際金融環境寬鬆等有利條件中,近年來獲利穩定成長,從2012年的1.04兆元開始,2013年成長至1.57兆元,2014年達到1.84兆元。近期並隨台積電、鴻海、大立光等產業巨頭陸續在爭取蘋果訂單有成,2015、2016年持續創歷史紀錄,分別達1.85兆元、1.89兆元的新高峰。

2017年則在原物料行情推波助瀾,往昔四大慘業的面板、DRAM、LED紛紛自谷底翻揚,2017年上市櫃公司全年獲利可望突破2兆元。

這個數據跟2012年相比,相當於整體上市櫃公司的獲利在這五年來成長了一倍之多,這是相當驚人的數字。

當這幾年台灣的企業獲利越來越好,老闆賺的錢越來越多,大家可以先問問自己,有感嗎?也可以回過頭來看看自己以及身邊的朋友,薪水不要說增加一倍,增加個二、三成有嗎?

當台灣上市櫃公司盈餘一直再創新高,2017年將有機會突破2兆獲利,大老闆們,你還不給員工加薪嗎?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