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今日出席台灣食品安全高峰會,強調跨部會整合,加強政府、生產者、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溝通,並提到正在研擬獨立的「食安風險評估委員會」,明年的食安預算也將提高5成,讓台灣恢復「美食王國」的稱號。
國內食安問題頻傳待檢討
近年影響台灣重大的食品安全議題包括2011年的塑化劑事件、2013年毒澱粉案件、2014年的黑心油事件,農藥或添加物超標、使用非法添加物或過期食品等問題,都顯示台灣的食品添加物檢測與管制能力不足;從源頭管理、輸入管理、市場監測、有害物質管理都有待檢討。除了加強衛福部、農委會、環保署、經濟部和教育部的跨部會整合,蔡英文也提到,將成立專責毒化物管理機構,做好預防性的風險管理動作。
2011年的塑化劑風暴至今才獲得暫時性的勝利,消基會於2013年協助消費者與下游廠商提起訴訟,8月24日高院宣判違法業者必須賠償394萬元,認定食用含塑化劑產品之消費者,因身體健康受損而有精神上損害,得請求賠償。無獨有偶,製造黑心油的強冠公司在25日被裁處1億2000萬元的罰金,負責人葉文祥與郭烈成都被判處超過20年的有期徒刑。
從源頭把關做起
《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從制訂至今已修改13次,3、5年前的食安爭議一直到今年才得到法律訴訟的結果,爭訟不易又耗時,雖然食安法的修正欲強化損害賠償與業者的舉證責任,但源頭管理仍是重要的一環。立法院長蘇嘉全分享自己擔任過的農委會主委的經驗,「必須推動從源頭追溯的產銷履歷制度,建立良好的農業規範,讓每個生產階段的資訊都能公開透明,讓消費者了解。」
從歷次的食安危機來看,目前法律針對非法或惡意添加、詐欺、加工副產物的規範較少,也甚少隨加工食品的技術變化提升檢討查核的標準,食品安全關乎眾人健康,風險評估的原則與程序成為食安高峰會討論的焦點。
未來三天的食品高峰會將由多位立委負責主持,每天由民進黨不分區第一名立委吳焜裕做總結,蔡英文也於會議現場承諾,下個會期也會與民進黨立委推動食安修法,希望透過健全的制度設計,揭露食品從農場到餐桌的過程,維護消費者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