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旭東兩岸百貨大夢變噩夢 中國累積虧損高達90億元


最早赴中國開店的太平洋崇光百貨,原是百貨金雞母的代表;遠東集團入主後,更一度想要在中國遍地開花。沒想到,市場反轉,新開的賣場都大賠錢!

文/張嘉伶

「太平洋SOGO百貨已經從一年每股賺6至8元的金雞母,變成只賺0.7元的弱雞了!」一位持有太平洋崇光百貨未上市股票的退休高階主管感嘆地說,特別是遠東集團入主太崇後,積極擴張中國百貨零售市場,但中國零售市場近幾年急速飽和,加上電商衝擊,遠百在中國新投資的賣場幾乎都賠錢,累積虧損將近90億元!

2002年,遠東集團入主太崇時,當時太崇在中國的百貨公司已經有九家,包括上海太百、成都商廈、成都全興、重慶大都會、北京西單等,遠東集團董事長徐旭東當時非常看好中國零售業的發展,還發下豪語,十年內要再開十五家百貨公司,力爭兩岸零售霸主寶座。

於是,2005年開始,遠東集團又連續投資天津遠百、大連連太、重慶立洋、無錫遠百、成都遠百、成都北城遠百;2010年,在中國百貨業零售營收高達56億元人民幣(263億元台幣)。

失算!中國零售市場大崩盤

曾派駐中國管理百貨業務的台灣幹部透露,那時候可以說是中國百貨業的黃金年代,零售業者百花齊放,而且人民的消費力很高,甚至有很多賣場都推出禮物儲值卡,儲值卡裡的金額拿來買瑞士名錶都大有人在。

這位遠東集團的台灣幹部形容,過去在台灣就算景氣再好,整體百貨市場一年開個五、六家就很多了;但在中國市場,卻是一年開個上百家購物中心。這樣的發展導致百貨市場急速崩盤,甚至出現一年關店也達上百家的奇特現象。

此外,近幾年淘寶、天貓等電商網站快速崛起,也加速了傳統百貨業的衰敗。中國百貨商業協會的統計顯示,接受調查的80家大型百貨企業,2015年銷售總額年增長9.3%,利潤總額卻下降12.05%,銷售利潤率下降19.5%。至於中國電商市場大餅則達到2.8兆元人民幣,約占整體零售市場的10%,年成長率是三成,可以看得出來電商快速瓜分實體百貨的市場大餅。

一位在百貨業有四十年資歷的高階主管分析,早期的百貨業只要地點好,招商順利後就可營運;但自一二年起,受到購物中心崛起、同業百貨商場增量過快、網絡電商普及等影響,消費分流更加嚴重,而海外旅遊購物與免稅店及跨境電商興起,也讓中高檔消費分散,甚至打奢也造成中高端消費減少。

綜合以上的狀況讓實體賣場經營更加困難,總體店數規模、銷售增速明顯下滑,利潤增幅漸趨下降。據相關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至2015當年關店數占開店數比率分別達到15%、22%、74%,可見關店量的比重一直拉高。

這讓原本對於中國零售市場寄予厚望的徐旭東,也不得不仔細檢視轉投資的這幾家大型遠東百貨的財報;其中,無錫遠百從2009年起每年都是虧損的,累計虧損達15.2億元;天津遠百也累計虧損10.66億元;成都遠百則是從一一年成立至今已經虧損達29.84億元;成都北城遠百從2013年成立至今累計虧損達4.69億元。整體評估後,近年陸續關掉了天津遠百、無錫遠百、北京西單太平洋等店。

更慘的是,原本在上海淮海路擁有相當不錯地理位置的上海太平洋百貨,也因為房東新天地商業公司明年打算回收物業,讓遠東集團在中國的百貨店又再減少一家;看來,其在中國的百貨店年營業額將從165億元再往下探。

看似危機四伏的中國大陸百貨零售市場,徐旭東卻不放棄。他說,中國大陸轉型確實相當快速,但這更值得花工夫,相信只要能度過這一段時間後,中國大陸的人口市場規模還是非常大,是好的市場。他甚至認為,之後中國大陸會出現併購的目標,「現在就有很多人來找我,但目前還未有定案」。

觀望!收掉賠錢店還想併購

據了解,徐旭東說的「有人來找我談」,其實就是中國首富王健林,王健林旗下的萬達百貨,同樣經歷實體通路的暴起暴跌,光是去年一年萬達百貨就關店56家,但萬達手上還在規畫仍有八、九十個案子,其中有36個還正在蓋。去萬達百貨參觀過的徐旭東認為,無論硬體建築如何華麗,但最重要還是經營面與商品力,要讓消費者主動來賣場,這也是目前中國百貨零售業所面臨課題。

不過,徐旭東坦承,他去中國參觀過很多賣場,這些併購案很多仍只是在評估的階段,最重要是中國業者財報做得還不夠國際化,很多數字都被隱藏或者看不清楚,必須要更謹慎思考,這也是目前遠百仍在評估的關鍵。他認為中國大陸產業體質一旦從製造業思維轉化成內需產業,實體零售百貨業仍有相當不錯的機會。

省思!不是有地就能做生意

令人不解的是,中國百貨零售業關店的情況如此嚴重,就以萬達自己關店的數量高達56家,為何萬達還要繼續籌備新的店?

從台灣派駐至中國太百工作過的前太平洋SOGO百貨總經理、現任遠雄流通副董李光榮就說,他過去在台灣百貨工作的經驗,業務主管的任務是負責抓淨利維持3至4%,但在中國市場時,發現很多中資經營購物中心卻是賠錢也要搶生意。

後來才發現,這些中資業者大多是房地產業者,蓋購物中心只是造鎮計畫的一部分,重點是賣周邊的房地產,經營購物中心只是短期房東的思維,跟台灣業者的思考模式是完全不同的,所以萬達很有可能是有新的造鎮計畫,因此還會開新的購物中心。

但購物中心的經營模式也不見得適合台商企業,先前東莞一群台商眼見購物中心的房東招租模式似乎有賺頭,2011年在岳豐科技董事長葉春榮號召下,出資14%,其餘由東莞台商幹部集資成立大麥克賣場,大麥克一畝地租成本更只要20萬元人民幣,共取得200畝土地,甚至還打算未來在中國各地開設分店。但沒想到,該賣場主打正宗台灣商品,還把台灣觀光夜市都放進大麥克,沒想到生意始終不好,讓大麥克商場每年都賠錢,最後在去年底決定收場。

從大麥克的案例可以看出,不是有一塊地就能做賣場的生意,也不是打著台灣商品就能夠賣錢。葉春榮事後分析,賣場的經營還是有其經營策略,招商與營運還是有方法;但先前台資業者大多是製造業思維,導致大麥克取得的地點並不適合開賣場,也算是學到新的課題,之後若要再跨入賣場,一定要謹慎。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