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立法院新的會期即將開議,包括年金改革在內的諸多議題,將在立法院的議場舞台上繼續角力。
原本在520新政府上任之前,年初就職的民進黨立院黨團在馬英九政府的最後幾個月,掌握了優勢在野黨的表現機會,不僅讓全國人民對新任立委們的表現眼前一亮,更對520之後新政府的表現充滿期待。
應付不了的行政團隊
在新政府上任的第一個月,原本民進黨立院黨團尚且延續政權交替前的犀利問政,但是在行政部門尚未站穩腳步之際,面對已經提前起跑四個月的立院黨團,招架不住的林全行政團隊轉而循民進黨內向黨主席蔡英文求救,也就有六月初行政部門惹出重啟核一廠一號機爭議時,蔡主席要求民進黨立院黨團在問政前先多與行政部門溝通一事。
但是在那之後,即便民進黨立院黨團的砲火的確降溫不少,但是行政團隊的溫吞卻逐漸成為蔡英文政府的包袱。在施政滿意度逐漸下滑至死亡交叉之際,林全的行政團隊迄今依然沒有調整步調的跡象。而在七八月立法院休會期間,即便沒有立法院的牽制,行政院林全內閣團隊還是沒有拿出讓人耳目一新的改革政績。
國民黨重組布局
面對泛國民黨及保守勢力的重新集結甚至步步進逼,以及正在上演的國民黨內權力重組,九月立法院新會期開議之後,國民黨勢必藉由黨籍立委掀起一波波新的攻勢,再由相關的國民黨前內閣成員與政壇人士炒熱議題,作為上周國民黨全代會之後開闢新舞台的戰火延續。
但是面對國民黨立委新一波的攻勢與行政團隊的疲弱不振,民進黨立委在新會期中究竟是要挺身護航,還是要堅持立法院的監督立場就事論事,將會是民進黨立院黨團的主要困局。
站在國民黨及其支持者的立場,一旦民進黨籍立委稍偏立場挺身護航行政團隊,正是落入國民黨自選前一直期望的藍綠黨爭格局。不但民進黨立委在上半年建立的清新印象毀於一旦,善於操作藍綠議題的國民黨宣傳體系,更可以火上加油的延燒這個「關鍵時刻還是挺綠」的印象,甚至鎖定可能轉戰2018地方選舉的立委,進而達到對民進黨內分化與削弱地方實力的階段性目的。
行政立法回歸原本互動
而不管是蔡英文總統或是蔡英文主席,在面對當前行政體系困局,「環顧陣中,孰將願與戰之」卻無人請纓的尷尬現況,與其繼續無條件支持林全的行政團隊而讓立院黨團綁手綁腳,不妨可以考慮顛覆性的做法,讓民進黨立院黨團發揮優勢國會的應有角色,甚至成為新政府政治改革的火車頭角色,在立法院新會期重新延續上半年的突出表現。
而對步履蹣跚的林全行政團隊,如果蔡總統基於穩定政局的立場,短期之內不想對內閣作大幅度的調度,那就更應該對林全團隊勇敢的放手,不要再以蔡主席的身分表態或介入黨內行政立法之間的爭執,讓行政與立法之間回歸憲法原本所賦予的互動關係,甚至讓泛民進黨陣營的政治人物可以在政治市場上自由競爭。
蔡主席重回敲定政策大方向的角色,蔡總統也回歸總括政治責任的憲法義務,摒棄以往民進黨執政時期「大行政,小立法」僵化的固有運作模式,在完全執政及國會優勢的事實下,大膽創新的放手,讓改革創新的舞台重新聚焦在必須面對政治市場壓力的立法院,也是讓泛民進黨支持者對改革的期望在國會延伸綻放的最好回應。
放手,真的不難。放手,才有機會開創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