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銀行業潛藏的壞帳問題早已不是新聞,隨著中國經濟成長腳步的放緩,北京政府並非沒有嘗試控制民間信貸的無限制增長,然而地方政府在各自的考量下,對於上級的政策指示是否照單全收則又是另外一回事,據稱河南省銀監局日前竟公然要求轄區內的銀行必須達成一定金額的放款目標,不禁讓人懷疑當地銀行在業績壓力下是否還能顧及放款的品質。
根據河南省銀監局在周日發出的「河南銀行業支援實體經濟發展的二十條措施的通知」,內容明白要求銀行業確保全年新增放款超過4,500億人民幣,並且放款增量也必須超越去年的水平,其中還特別提及對於河南能化集團、鄭煤集團、安鋼集團等省管國有企業,必須引導金融資源集中給予支持。
做法不符合中央政策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表示,為銀行業的放款規模設定單一具體目標在如今已十分少見,加上這並不符合中央現行的總體經濟政策,因此他並不認為其他地方政府會跟進採取類似的行動。
香港南華早報報導指出,河南省銀監局的罕見做法,除了讓人擔憂地方政府是否已經過度介入並影響銀行業的業務決策,當外界普遍質疑中國銀行業壞帳風險過高之際,似乎在時機上也不是十分恰當。
在河南省銀監局發出該項通知的同一天,國際清算銀行(BIS)也在最新發表的研究報告中警告,中國信貸總額佔GDP比重與長期平均值之間的差額,在今年第一季已經超過警戒水平的三倍,甚至也高於東亞國家在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前,以及美國在2008年次貸風暴前所錄得的數字。
放款規模應由銀行自己決定
大華銀行經濟學家Suan Teck Kin指出,銀行業的放款規模應該要由各銀行本身的業務計劃來決定,而非遵循主管機關的指示,尤其在總體經濟正處於逐漸放緩的環境下,強迫銀行必須達成一定的放款目標,可能會為銀行的放款品質帶來額外的風險。
由於河南乃是中國主要的煤炭產區,隨著近兩年煤炭需求的大幅滑落,加上政府積極淘汰高汙染且過時的煤炭工廠,使得河南省面臨到比其他省分更為嚴重的壞帳問題。根據中國人民銀行提供的資料,河南省的銀行壞帳比例在去年年底時已經來到3%,不但高於全國的平均數字,也比前一年的1.3%呈現大幅上升,同時間壞帳金額則是倍增至958億人民幣的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