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總統,您不知道正在種下什麼種子


新政府上任迄今進入第五個月,不只施政滿意度逐漸下滑,原本支持蔡英文總統的民眾也逐漸對蔡總統與林全內閣的施政能力失去信心。

在政權更替接手的前三個月,支持者還能夠以前朝遺留問題太多,新政府尚未掌握事務官體系作業能力等等為理由,給予蔡英文總統和林全內閣等待的耐心與空間。但是這四個多月以來,一件又一件的事件處理態度,不禁讓人逐漸升高對蔡英文總統掌握林全內閣執政能力的質疑,甚至越來越無法理解,蔡政府成員們表面上忙於各種政務會議,實際上的政績推動卻處於近乎停機的狀態,這到底是怎麼了?

兩岸關係的維持現狀是完全可以理解,在北京政局渾沌不明的現況下,維持模糊而有彈性的兩岸關係論述,確實是給彼此更大的伸展空間,這個戰略從策略學理而言是無庸置疑。

小英、林全憂讒畏譏,行政團隊怯於當責

而在內政問題上,姑且假設現階段蔡總統與林全內閣基於國家團結與社會和諧,不願意太過激化可能造成藍綠對立的內政議題,寧可以不斷的舉辦公聽會與召集任務型委員會,期待讓原本屬於泛國民黨勢力的保守團體可以暢所欲言,來彰顯新政府在改革的路上堅持程序正義的決心,這也是可以明白。

以上這些思惟都不難理解,也都是現階段新政府面對外界質疑時的回應說法。但是四個多月過去,逐漸令外界質疑的是,即便是與上述條件無關的議題,林全內閣的反應與處理,是不分部會的瀰漫著鄉愿、推託、與怯於承擔的氣氛。細數 520 上任至今,在各部會領域當中,還真找不出有哪一件政績是談得上大刀闊斧符合支持者改革期待的。

當然,為政者自有自己的步調,或許蔡總統與林全內閣在其高度上,有其不為人知的顧慮與之所以然的原因。但是在尊重總統與內閣主政者裁量權之餘,仍然必須提醒民進黨政府的是:如果「那不就和國民黨沒有兩樣」與「那不就和阿扁沒有兩樣」是現階段民進黨政府主政下最大的心理陰影,而在這憂讒畏譏的氛圍下,讓蔡英文總統與林全內閣在施政與改革進度上過度放大對於程序正義的堅持,甚至在行政團隊當中逐漸形成怯於當責的氛圍,這樣的行政風格,不只辜負了支持者對各方面改革的諸多期待,更是在無意中逐漸埋下社會極端化的種子。

蔡英文總統必須體認:完全執政的支持者結構,其實是遠遠超越對民進黨一黨的支持。眾多選民投票選擇的,不是蔡英文或是民進黨執政團隊,而是一個可以在體制內改革的機會。放眼未來幾年,台灣應該很難再有任何一黨得以組成完全執政的強勢政府,這是蔡英文總統在作為民進黨黨主席之外,在歷史的軸向上所應該充分理解的積極認知。

完全執政,是支持一個體制內改革的機會

台灣,一旦在蔡英文總統的完全執政任內,無法尋得有效的改革成效,那麼在一整個經歷馬英九與蔡英文兩個不同陣營任期,同樣完全執政,卻一樣無法改革向前的台灣,不論是在政治光譜的哪一邊,極端勢力對於體制內改革勢必會逐漸失去期待與耐心,甚至放棄對民主制度下政黨輪替的信心,讓台灣過去幾十年來得以維繫穩定的民主制度受到動搖,如日本在九○年代墜入人民集體放棄政治參與的黑暗時期,甚至期待一個超越民主制度的強勢政權出現,這是在政治光譜水平軸向上的危機。

在社會階級的垂直軸向上,當蔡英文總統與林全內閣在意著自己清譽的同時,社會各個領域當中受剝削與欺壓的苦痛並沒有因此而暫歇過。這些當時期望著改革而投下支持的一票,卻到今天仍然每天受著煎熬,看著新聞媒體上新政府不斷開著一個又一個的會議,卻對他們身邊迫切的問題解決絲毫沒有進度的同時,什麼時候這樣的耐心會耗盡,什麼時候會從對體制內改革的失望轉而對社會的不滿,甚而形成反社會行為的動機,這些都是必須考慮的問題。

蔡英文總統,維持現狀不是沒有風險,程序正義也不能無辯止謗。相反的,您的完全執政,可能是台灣人民對民主政體下改革與進步的最後期待。您的執政團隊虛度的每一天,耗掉的都是台灣人民,或甚至華人社會對台灣民主政治的期望,辜負的都是台灣社會苦難者又一天的等待與諒解。

台灣,真的已經沒有太多等待的本錢。蔡總統,請務必加快改革的腳步,謝謝!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