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基因改造技術是否應使用在農作物生產之上,一直都是政府、學術界、NGO組織長期爭辯的議題。多數的爭論主題包含有:基改食品到底會不會影響人類健康?會不會造成鄰田作物的基因污染?基因轉殖是否真能提升產量?是否有商業利益壟斷種子權的問題?這些爭議,在各類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研究中,大多數議題都缺乏定見,其推論也都相當分歧。
挺基改或反基改?一場價值選擇下的「各自解讀」
在這樣的情形下,基改議題造就了一個非常弔詭且各自解讀的論述模式:持樂觀主義、科技進步論者,大多都會強調:「沒有任何證據顯示基因改造『會』影響健康」,因此希望社會大眾接受基改、告訴社會不必擔憂基因改造食品。但不支持基改者也可用同一套論述來說明其反對理由:「沒有任何證據顯示基改『不會』影響健康,因此我們仍應對基改戒慎恐懼。」
從上述的說明我們可以看到,基因改造議題的論辯其實並非實際上對人類社會危害的討論,而它更像是一場「價值選擇」和「風險承受度」的爭辯。不同立場者根據其價值觀,擷取有利於各自的研究結果和論述,來說服大眾支持/反對基改。前者多強調基改的優勢層面,如產量增加、對健康無明確影響、改善作物品質,來說明這場「科技冒險」是值得的;後者則多強調基改造成的危害,如種子權壟斷、本土作物的基因污染、產量增加不一定帶來公平的分配等等社會問題,來說明我們不值得冒著這場風險來使用基改。
科學是否能掌控一切風險?對於「基改冒險」的立場差異
也就是說,支持基改與否,就像人們在進行一場高風險的豪賭。儘管所有論述者都認知到基改可能會在健康、生態、社會中產生諸多無法預測的風險,但由於沒有明確證據說明一切,因此這些問題都成了一種「機率問題」。
傾向於相信「基改風險是可以透過科學掌控」者,大多願意來一場豪賭,他們認為,在嚴密的科學監控之下,各種風險都應在研發階段時考量入內,因此風險的機率已將之最低,只要透過恰當的管控,人們仍值得進行「基改冒險」。相反,反對基改者則是謹慎的賭徒,他們認為,基因改造議題由於影響的層面相當廣泛,其造成的「可能危害」完全無法預期,就算風險再低,若真正發生問題時,對人類社會帶來的非預期性的後果可能更為劇烈,因此他們傾向於不如一開始就不要進行這場社會的豪賭。也就是說,對於科學能否控制風險的懷疑,以及風險發生時如何善後的問題,更是反對基改者所關心的重點。
學術機構裡的學生,如何看待基改風險?
而就讀農學院的學生,又對於學院內學習「基改」相關知識有什麼看法?學生又對不論是學者或是民間組織,對於基因改造的正反立場,究竟如何看待與形成個人立場?
根據筆者的訪談以及過去參與綠領農學市集(即由台大學生舉辦的一系列農夫市集活動與講座)的經驗發現,多數學生對於基因改造的議題並沒有明確立場,因為多數人認為,「基因改造」議題總是沒有明確的證據證明有哪些優勢或造成哪些危害,因此抱持中立態度者仍為多數。但少數支持基改者,則經常也同時對於「科技農業」、「智慧農業」等議題較為有興趣;而堅持反對基改者,則經常論述小農生產、在地糧食安全等等概念。
筆者認為,基因改造議題也經常與學生所受的學科訓練、對於農業典範的價值觀有密切的連結。前者可能較為重視糧食產量、傾向發展大規模農業;後者則從在地生產、在地消費、農村社會文化的面向切入,因此對於基因改造也較為排斥。
儘管這只是一個粗略的觀察,但筆者認為,當我們思考基改議題時,我們也必須了解:基因改造是一個具有高風險的科技,更是一種立場的選擇,而非純然是非對錯的議題。因此在基改議題的辯論中,我們有賴於更多資訊的溝通和相互理解,才是面對風險的方針。
編輯室:上網打入基改食物,反對聲浪居多,相對資訊也不對等。走入超市,即使豆類製品標示基改,能否找到基改和非基改並列供你選擇?早餐店亦然,沒有一個老闆會熬煮一鍋基改、一鍋非基改豆漿。
本文轉載自《好農雜誌》
廣告支持 https://goo.gl/forms/IyoBFPO7v1cDIJQ63
更多精彩內容,訂閱好農雜誌 https://goo.gl/forms/jChkuah8AnGj87Sp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