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時候了 該從「阿扁情結」中自我解放


每逢重大政治慶典,前總統陳水扁參加與否,總要鬧上幾天。目前保外就醫的他,生命猶如風中殘燭,人身自由受限理所當然,但為什麼還會有這種多聲音出現?

從參加五二○蔡英文總統的就職大典、國宴、凱校募款餐會,到雙十國慶,阿扁能否參加,都是新聞。而新聞的來源,多半來自獨派人士探扁之後傳出的訊息,或是扁家人、尤其是阿扁兒子陳致中的發言或臉書所寫。

為台灣締造首次政黨輪替紀錄的阿扁,替美麗島事件受難者辯護、辦黨外雜誌被關、搞反對運動害妻子因政治車禍半身癱瘓,他從一個三級貧富可以變成台灣總統,是「台灣人出頭天」的象徵,在台灣民主運動史上值得大書特書。

保外就醫還新聞不斷,為什麼?

然而驟然「變天」,讓國民黨人如喪考妣。在台灣執政超過半個世紀的他們,從不知淪落在野是什麼滋味,也不會打沒有資源的仗。他們對阿扁有一種莫名其妙的「不共載天」之仇,那八年行屍走肉的日子,他們反省不多,反倒把帳全都掛在阿扁頭上。

但陳水扁帶領民進黨邁向執政、登上天堂,也因政治獻金進到私人口袋,引爆紅衫軍十月圍城,讓民進黨從天堂掉進地獄,揹著貪腐惡名,遍體麟傷,士氣低到趴在地上爬不起來。

民進黨人對阿扁又愛又恨,可是歷經司法清算,在獄中身心受盡煎熬後,一種「罪不至此」的同情又油然心生,因為放眼全球,沒見過哪國前任元首被這樣對待,不禁對他的恨意又減了幾分。而且馬英九總統任內一直關著阿扁,也讓很多老一輩有台灣意識的人認為「馬英九欺負台灣人!」

民進黨再度執政,部分人士感念他對台灣民主運動所做過的犧牲,而希望新上任的蔡英文總統能夠給他更合理的對待,「特赦」是他們的訴求,這樣的心情很可以理解。不過,只要蔡英文對阿扁的事有任何動作,肯定激化藍綠對立,在執政成績不理想下,徒增國民黨口實,做不了其他更重要的改革。蔡英文的擱置、冷處理,又讓若干獨派人士或有台灣意識的人對她很不諒解。

時不我予的急切感,搭阿扁便車

不過,這種「不諒解」,其實正是這些人對小英有不滿情緒的自我投射,只是拿阿扁當幌子。他們多數年紀在六十歲左右,有些甚至已超過六十五歲,他們前半輩子在海外奮鬥,或在自己的專業領域耕耘,很希望能在人生最成熟的時候,可以為台灣多做一些事,如果錯過這一次,以後就「時不我予」了,可能再也不會有更好的機會了。

加上蔡政府上任這幾個月,政績不優,用人爭議,更讓這群人的焦慮溢於言表。就是這種急切感,和被世代交替的危機感,因此小英對阿扁的不理睬,讓他們找到了情緒的出口,剛好又有陳致中跟他們相呼應,於是阿扁的事,就像季節性流感一樣,稍微一有個風吹草動,就會變成政治議題。

台灣人的「阿扁情結」,終究會隨著時間漸漸淡去,邊際效應正在遞減中。陳致中也該好好思考自己未來的路該怎麼走,不是光靠阿扁之子名號就會有用不完的政治資產,也不是靠老爸就能立足政治江湖。至於其他想搭阿扁便車的人,或許該仁慈一點,饒了阿扁,停止繼續消費他。而真心關心阿扁的人,更該從「阿扁情結」中自我解放,跟阿扁一起用平常心迎接新政治時代的來臨。

 

《延伸閱讀》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