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序進入立冬,也是空氣品質不佳的高峰期,中南部的空汙狀況更是選戰進入倒數階段,許多候選人必須面對首當其衝的問題。空汙問題要如何解?民眾又該如何自我保護健康?
行政院環保署日前公布空氣品質預報,因台灣地區偏東風、東風風勢偏弱,導致西半部地區背風面風速偏弱、空氣對流不佳,空氣中的懸浮微粒直線上升,出現PM2.5(細懸浮微粒)濃度偏高的情況。
根據環保署空氣品質監測網發布空氣品質指標(AQI),截至12日下午3點,台中沙鹿、斗六、台南善化、高雄鳳山、大寮都出現「橘警」(指對敏感族群不健康);雲林麥寮、高雄橋頭、楠梓,甚至出現紅色警戒(指對所有族群不健康)。
PM2.5係指微粒氣動粒徑小於2.5微米,由於較PM10更容易深入人體肺部,對健康影響更大,若細微粒又附著其他污染物,將更加深呼吸系統的危害。
對此,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接受《信傳媒》電話專訪表示,PM2.5因為質地小,會通過鼻毛、鼻腔,跑到肺泡中,沉積在肺泡細胞中甚至會引起全身發炎,並引發呼吸道疾病、氣喘、COPD(慢性阻塞性肺病)、心血管疾病及肺癌,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一級至癌物。
不只「紫爆」可怕,出現「橘警」就該注意!
AQI綜合了6項指標,包括臭氧(O3)、細懸浮微粒(PM2.5)、懸浮微粒(PM10)、一氧化碳(CO)、二氧化硫(SO2)及二氧化氮(NO2)濃度。顏宗海表示,「PM2.5比較多人常講『紫爆』危害,其實出現橘色警戒就該注意了!」
顏宗海表示,橘色警戒中指的對「敏感族群」不健康,嬰幼兒、年長者、氣喘、慢性阻塞性肺病、有心血管疾病患者,要特別注意。
而像一氧化碳,恐對人體最具有立即性的傷害。顏宗海解釋,一氧化碳主要來自石化等燃料的不完全燃燒產生,無色無味、比空氣輕,「由於一氧化碳對血紅素的親和力比氧氣大得多,可能造成人體及動物血液和組織中氧氣過低,因而產生中毒的現象。」
因此他也建議民眾,出門前應隨時注意空氣品質消息,AQI指數過高時盡量不要外出,若真的要外出時要配戴外科級以上的口罩,在家時若戶外空氣品質不佳要記得關窗、並開空氣清淨機調節室內空氣。
肺腺癌患者一半沒抽菸!胸腔科醫師教你「保肺3招」
目前台灣,肺癌雖已居癌症死亡率第一位,但有資料顯示,至少75%的肺癌可以避免發生,若減少吸煙、減少接觸烏煙瘴氣等空氣汙染,40歲以上民眾每年至少照一次胸部X光及痰液檢查,就能獲得更多安全保障。
然而,肺癌、呼吸道疾病跟空汙有關嗎?
高雄長庚胸腔內科主治醫師王金洲接受《信傳媒》電話訪問時表示,其實秋冬本來就是急性呼吸道病患主要發病的時節,有研究更發現,肺腺癌患者有有一半是沒有抽菸的,「可能跟空汙有關,但證據不足。」
不過可以確定的是,空氣污染和吸菸人口的增加,是促使肺癌直線上升的重要因素。且許多研究也指出,男性吸菸者,得肺癌的機會為不吸菸者的10倍。從肺癌看來,空氣污染的為害程庋僅次於吸菸。
雖然構成肺癌的直接因素,目前還不明確,不過王金洲也針對空氣品質不良情形,提供民眾「保肺3招」:
1.配戴「外科級」口罩:
王金洲表示,市面上許多布口罩由於孔洞較大,其實無法阻擋像PM2.5這麼細小的懸浮微粒,但N95口罩可能會太悶而戴不久,可配戴「外科口罩」來避免空汙。
2.減少外出:
王金洲提醒民眾空氣品質不佳時,應減少在戶外活動時間,尤其是老人、兒童或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由戶外進入室內時,也要記得洗手洗臉、清潔鼻腔,並適當關閉門窗,以減少細懸浮微粒暴露。
3.生活作息規律:
做適當運動,可維持身體健康狀態,不只對肺臟有益,對身體各器官也有實質幫助。若戶外空氣品質不佳時,王金洲建議就不要外出慢跑或打球,可改室內能做的運動,如游泳或在家做基本核心運動。
國健署也提醒民眾若有眼痛、咳嗽或喉嚨痛等不適症狀,應避免戶外活動,並建議民眾可從日常生活中儘量減少耗能行為,以降低PM2.5排放,並從日常生活中的食、衣、住、行、育、樂等6式做起:
1.食:多選擇水煮、清蒸方式烹調的食物,可以減少PM2.5暴露,烹煮時應開啟抽油煙機,並少吃燒烤食物。
2.衣:多選擇天然纖維材料或環保衣物,少穿石化原料製成之化學合成纖維衣物。
3.住:多綠化環境、節約用電,減少吸菸。
4.行:多搭乘公共運輸工具或騎腳踏車、健走;減少汽機車廢氣排放及消耗能源。
5.育:多瞭解空氣污染及自我防護知識;少紙張浪費、可使用再生紙或電子化。
6.樂:多參與環保活動,少焚香、燒紙錢,可減量、集中焚燒並使用環保炮竹。
王金洲也提醒民眾,若持續出現咳嗽且未見好轉、咳痰帶有血絲或咳血、呼吸出現喘鳴聲、持續胸痛、骨關節疼痛等情況,一定要前往醫院就診,且空氣品質差的時候口罩要戴好,才能減少吸入過多空氣汙染物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