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年69歲的前行政院長陳冲,3週前驚傳輕微中風住院,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於19日發布聲明指出,陳冲於11月底至北醫附醫就醫,經醫療團隊檢查發現有腦部出血的狀況,目前仍持續觀察復健中。據陳沖友人表示,目前已逐漸恢復中,也盼外界給予安靜休養的空間。
資深音樂人袁惟仁,10月17日在上海也因腦溢血(俗稱「出血性腦中風」)昏迷,所幸歷經2個多月的搏鬥,終於清醒。冬天是最易好發腦中風及心血管疾病的季節,民眾該如何預防腦中風?又有哪些前兆要注意?
據衛福部近10年來統計資料顯示,腦血管疾病一直居國人十大死因第2至第4順位,106年仍居於第4位,共奪走11,755條寶貴的性命,平均每44分鐘就有1人死於腦中風,且男性多於女性。
「腦中風雖然死不了,但發生率卻降不下來,更是造成老人失能殺手第一名!」台灣腦中風學會理事、衛福部雙和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陳龍,接受《信傳媒》電話專訪時表示。
腦中風主要是因腦部的血流受阻,導致無法供應腦部氧氣需求,若不把握「黃金3小時」即時接受有效醫治,有可能引發重度殘障。腦中風分為腦梗塞、腦出血、暫時性腦出血3類型,陳龍表示30年前以腦出血為主,「主要是因高血壓沒控制好,現在因多數人都有穩定服用降血壓藥,大約8成是腦梗塞、2成是腦出血。」
這「5種人」是腦中風高危險族群
哪些人屬於腦中風高危險族群?陳龍表示,包括:
1.年紀
2.三高
3.基因(美國非裔黑人)
4.肥胖、活動力低(國建署建議BMI應維持在18.5-24之間,腰圍男性小於90公分、女性小於80公分)
5.長期抽菸
台灣腦中風學會也表示,45歲以上男性、55歲以上女性是腦中風的高危險族群。雖然得到腦中風的比例男性高於女性,但陳龍提醒不論男女,50歲以上就要開始注意,且就他觀察,腦中風有年輕化的趨勢,若有心血管或腦中風家族史的民眾,最好40歲就開始注意,並遵照政府40歲以上成人免費健康檢查。
國健署署長王英偉表示,三高患者發生中風的風險約為一般民眾的2倍,務必遵從醫囑規律檢查與用藥,高血壓患者要養成天天量血壓的習慣。國建署也建議三高數值應控制在:血壓<140/90mmHg、醣化血色素<7%、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100mg/dl。
30歲上班族以為只是走路不穩...竟發現腦中風合併心肌梗塞
陳龍還分享,不久前診間出現一名30歲科技業男性,一次因為走路不穩、覺得喘來看門診,結果抽血檢查竟發現他有腦中風合併心肌梗塞,「3條塞了2條,還好及時搶救!」
不過分析起來,其實這名上班族本身合併許多危險因子,身高僅近160公分、體重卻高達90公斤,且科技業常加班,造成他長期久坐、活動力低,「雖然他每年都有做健檢,但對於紅字都不太理會。」
陳龍提醒除了腦中風高危險族群,其他民眾若有去健檢,對於上面的紅字千萬不要置之不理,「早點得知狀況才能及早治療,不至於造成太大的遺憾。」
冬天如何預防腦中風?醫師:把握黃金3小時、4件事
至於冬天要如何預防腦中風?
1.中風口訣FAST
陳龍表示,最主要還是透過國健署與台灣神經學學會、台灣腦中風學會,共同推廣的中風口訣FAST(FACE、ARM、SPEECH、TIME,中文翻作「臨微不亂」)來檢測:
「臨」時手腳軟:單側手腳無力,或單側舉不起手腳 (ARM)。
「微」笑也困難:臉部表情不對稱,或嘴角歪斜 (FACE)。
講話「不」清楚:口齒不清或無法表達(SPEECH)。
別「亂」快送醫:看到以上其中1種徵兆,立刻記下發作時間,通知119緊急送醫(TIME)。
2.高血壓患者一定要定期服藥,千萬別擅自停藥
3.溫差大要注意保暖
4.年底尾牙季開始,要注意不要飲酒過量
陳龍也提醒,中風發作之24小時內稱之為急性期,須通知緊急醫療救護系統(119)送往醫院。「待在病患身旁的人,第一時間就是打電話協助就醫,千萬不要自行給患者放血、或給予服用降血壓藥物,患者只要在3小時內注入血栓溶解劑,都有機會搶救回來。」
醫師小檔案_陳龍
現任:台灣腦中風學會理事、衛福部雙和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
學經歷:雙和醫院醫療品質部副主任、臺灣腦中風病友協會副秘書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博士、輔仁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系
專長:腦中風急性治療、腦血管超音波、神經重症、血管性失智症、自律神經功能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