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確地「毆打」一個孩子

書摘

作者簡介

戈婭

她是作家,在女性時尚雜誌擔任主編十一年,並擁有心理師專業資格。

她是母親,獨力養育自閉症兒子火娃,帶著他從繁華之都四川重慶,移居全然陌生的雲南大理,從零開始,開網購茶店賺錢,同時研究特殊教育,為了親自教孩子關於學習與生活的一切,以及投入協助更多有特殊孩子的家庭。
 

有時候,看見火娃特別可愛,我就會拍照、拍視頻發朋友圈。一片評論都是:「看這個孩子笑得,真乖,真好!」「你這媽當得可真有耐心!」

隔著螢幕的我對著手機陰笑。

現實中的朋友們也經常說:「平心而論,即便和普通孩子比,火娃都算很聽話的了。」火娃確實算聽話,因為他也會長大。以前不聽話,是因為以他那時的理解能力,他真的聽不懂我在說啥……

比如,他吵著要買車,我說明天或者週末我們去超市買,他就迷糊了:「明天」是什麼意思?「週末」又是什麼意思?我不管!我現在就要!馬上拿到手才是真的!

現在他能聽懂了,就變得很聽話,很懂道理。可是,這是因為我有耐心嗎?如果火娃會看朋友圈,他應該會扯起嘴角吧。

加拿大教你如何打小孩

那麼為啥火娃還算聽話呢?為啥火娃懂道理呢?那是因為他太瞭解我了,他知道我可是沒有什麼耐心的人!以至於有一天,朋友K看到一張截圖,說的是加拿大聯邦政府「教你如何打孩子」,馬上就發給了我。

裡面有幾條「毆打」的規矩我記得當時引發了我倆熱情洋溢的討論:

1.兩歲以下的兒童絕對不能打,超過十二歲的兒童也不能打,也就是說只有兩歲到十二歲的兒童可以打。因為兩歲以下的孩子太小,不會從體罰中明白什麼道理,而十二歲以上的孩子完全有比體罰更好的教育方式。

──我記得當時我的第一反應就是:「我們趕緊的,沒有幾年好打了。」她則說:「不要擔心,畢竟這是加拿大的規定。」

2.關於體罰部位和方法:絕對不能打孩子的頸部或頭部,只能打孩子的屁股;不能使用皮帶、鞋子或衣架等任何物件抽打,而只能用手打;打屁股時必須五指分開,不能有角度,不能打出任何印記或瘀傷。

──我覺得其實除了屁股,手板心打起來也很順手啊,而且因為有面對面的目光接觸,「啪」的一聲響起的感覺也是不輸打屁股的威懾力的。至於頭……我是真打過,萬幸我身在中國,不然牢飯都吃了好久了。

3.體罰的原因必須是為了更好地教育孩子,並非發洩憤怒或不滿,而且體罰不能對孩子的身體造成持久傷害,不能是非人道或是有侮辱性的。

──朋友認為其實對於情緒不容易冷靜的孩子來講,打未必不是一種很好的幫助。「有時候小S發脾氣他自己都控制不住,我打他一下他才會安靜下來。」火娃也是,每當他全面開始手部刺激動作,加上滿嘴胡言亂語時,我就知道他腦子裡現在基本等同於幾千匹馬呼嘯而過了,這時不管我說啥都插不進去。有時候我會放任他,因為他也有很需要痛快地自言自語的時候。但是如果當時我們正在上課,那不好意思啊寶寶,你媽要給你一巴掌了。「啪」的一下下去,他就立馬回神,問他:「醒了沒?」他會眨巴眨巴眼睛,坐端正,乖乖地說:「醒了。」

人家是真的被打醒了。我們真的不是在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啊。

孩子痛恨的是,你不愛我還打我!

其實,如果父母是愛孩子的,打孩子本身是完全不會給孩子帶來任何心理陰影的。不管什麼樣的孩子,都有特別靈性的一面,他們的本能就可以判斷父母的行為背後代表什麼。

孩子痛恨的、念念不忘的,是你不愛我,你還打我。

我舅舅直到六十多歲癌症去世,都沒能原諒我外公。因為在我舅舅念小學的時候,有同學誣陷他偷了筆,但他明明沒有偷。外公當時應該也是人生很艱難的時候吧,根本聽不進任何話,把舅舅一頓暴打,據說打到兩個月才下床。可想而知那是多麼嚴重的傷。那時營養又缺,父母又忙,他躺在床上兩個月,我都不敢代入那時小小的他,心裡到底有多麼悲傷和絕望。

那一頓打,讓舅舅的心停在了小時候。他疼了一輩子。這不是打得狠不狠的問題,不能簡單地換成「只是打了幾巴掌」就沒事了,因為這是一個父親選擇根本不相信自己兒子的問題。

我覺得,打孩子這件事情本身是溫和的、中性的,它是好還是不好,只在於打的人帶著什麼樣的意識去做。

首先,不得帶著太多餘的情緒,不然你疾風暴雨一頓怒罵加暴揍,他們領會到的只是你的情緒,他們會覺得你在亂發脾氣。這時他們甚至會想:「哦,我應該沒有錯,只是我媽這時想發脾氣罷了。」確實也有很多時候,只是大人心情煩躁想打人,孩子剛好就成了那個出氣筒吧。

你可以打,你的語氣可以很嚴厲,也可以很冷靜,但總歸是要讓他們很清楚地知道,他們到底做錯了什麼,為什麼這樣做是錯的。父母不能陷入自己的情緒,被情緒拉著走。

我當然是犯過這樣的錯誤才知道這樣亂發脾氣是沒用的。比如,火娃自從來了大理,在廣闊的田野上尿過幾泡野尿,就覺得這樣是理所當然的了。那真是跟小狗一樣,看見一棵樹就想上去尿一泡。而大理朋友們的院子裡,總是有草有樹的……

有一次,他趁著我們大人在聊天,光天化日之下就開始歡天喜地地尿尿了。我一下子火就上來了,幾巴掌把屁股打紅不說,哭也不准人家哭,就在那裡大聲對他叫:「跟你說了多少次,你沒長耳朵嗎?!」

半點用都沒有,下次照舊。過了一陣子,我突然意識到,我得先改變自己。於是,有一次他又要脫褲子的時候,我拉住他,很嚴肅地指著身後的路告訴他:「你是大孩子了,在很多人面前尿尿是非常不禮貌的行為。以後在外面,如果你想尿尿了,要先問我可不可以。」

於是他問我:「我可以尿尿嗎?」

我說:「不可以。因為現在有人經過,你可以堅持一下,憋到阿姨的客棧再去尿。」

他說:「好。」然後一溜煙兒地跑了,跑到朋友的客棧裡直接一頭扎進了廁所。

此後,他時不時還是會忘記這件事,我當然是會打的,因為他不該明明知道是錯的還要做。不過,往往是我的巴掌還沒下去,他就趕緊道歉:「我錯了。尿尿應該去廁所!」

如果野外真的沒有廁所,我會教他,先看看四周有沒有人,或者選擇的那棵樹、那叢草後,還有沒有人能看到。有人看到就不行。

就事論事,當下解決當下的問題

小孩子是很知道對錯的,有的時候他們完全知道自己的行為該不該被懲罰,如果沒有懲罰,他們會覺得自己遵守的規則變混亂了;有的時候他們不完全知道,他們需要大人幫助他們建立規則。總之,適時適當的懲罰,其實是會讓他們很安心的。

當然,前文已經說過,有時候孩子的行為是在跟大人說其他的話。大人需要帶著更多的理解。如果我發現,他當眾尿尿只是為了引起我的注意,覺得被我忽略了,我會幫他說出他真正想說的話:「如果你是想讓媽媽陪你玩,你需要直接來跟我說:『媽媽,陪我一起玩。』但是這樣尿尿,絕對不可以。」

其次,一定要就事論事,當下解決當下的問題。有時候孩子的錯明明是很小的,只是大人聯想到了孩子以前犯過的錯,就火氣加倍。

比如,小孩在吃早飯的時候,要了一個大的饅頭,但是又吃不完,偷偷把它扔到了桌子底下。這只是一件很小的事,只需要告訴他們,實在吃不完要跟大人說,而且以後一點兒一點兒地拿就好了。但如果你突然想到,昨天晚上這個傢伙也是,盛了一大碗飯,最後吃不完偷偷倒進了廁所裡;昨天中午也是,盛了一大碗湯喝不完居然直接倒進了你的碗裡……又想到這個孩子怎麼總是讓人這麼不省心,我為他付出了那麼多他怎麼一點兒長進都沒有!接著就是我為什麼要結婚,我為什麼要生下他!!!

你愈想愈氣,昨天忍著沒有發的火,跟老公吵架沒吵贏的火,加上今天的起床氣一起發作了。你不僅打了他,說不定還忍不住自己先哭了,覺得自己的人生好可憐。

這時候孩子會弄糊塗的,他們根本不知道你有那麼多翻江倒海的內心戲!他們會想:「這是怎麼了?我只是丟了半個饅頭而已啊……」

還有,大人要有大人的樣子,打錯了的時候,要誠懇地道歉。

在過程中與孩子一起長大!

記得有一次,火娃捏死了一隻螳螂。其實,我小時候也會虐待小動物,我會和同伴一起,把從家裡找出的粉紅色的小老鼠放到烈日下的水泥地上曝晒,看著牠們爬也爬不動地死掉;還會把我媽扔掉的廢舊注射器和過期藥品撿回來,給藥品像模像樣地灌上水,搖一搖,再用注射器吸出來,打到小青蛙的肚子裡,打到脹鼓鼓的,最後青蛙當然也就那樣死掉了。

如果那時候我被敏感的大人關注了,應該也會被戴上「殘忍」、「以後要走歪門邪道」的大帽子吧。但其實本質原因只是我的童年實在很壓抑,我在藉這種殘忍的玩法來釋放自己的情緒,而且玩過了之後,就再也沒有興趣了,也會漸漸知道這樣做是不對的。

可是火娃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沒有我那麼好的運氣。我小時候父母是不管我的,但他不一樣,我雙目炯炯地看著他。而且,他已經玩死過很多小昆蟲了。

我在那個死螳螂身上,加了很多很多死去的小動物的無辜冤魂……於是我打了他的頭。他下意識地一躲,沒注意我就把他的耳朵刮了一下,應該是很疼很疼,他疼得捂住耳朵哭了起來。於是,我趕緊給他道歉,檢查他的耳朵,等他不疼了的時候,跟他好好聊了一下。「對不起,我不應該這樣打你。你可以原諒我嗎?」

他有些傷心,但還是說:「可以。」

「謝謝你原諒我。但是,我要告訴你,當你在捏那隻螳螂的時候,牠也是和你一樣疼的。牠也有耳朵,有眼睛,有身體,有腳。牠也有媽媽哦。牠和我們人是一樣的。媽媽不希望你去傷害小動物。」

他沒說話。

「現在我們一起去把牠埋起來,你也給螳螂道歉好不好?」我又接著說。

於是,那天他誠懇地對著那隻死螳螂說:「對不起,我錯了,請你原諒我。」

當然,如果他們從此以後就真的完全不想傷害小動物,那就是大人太理想主義了。他們畢竟只是小孩,需要很多重複的經驗。但是至少,當火娃控制不住自己的力道真的傷害到牠們的時候,他會馬上告訴我:「不能這樣做,瓢蟲也會疼的。」你看,他已經知道了。

而在他和小昆蟲玩的時候,我儘管會擔心,但再也沒有說過一句「不准弄死」,因為這是一種增強、一種提醒。我每次都只是輕描淡寫地說:「你在和小昆蟲玩呀?牠有很美麗的翅膀,也許牠正要去找牠的媽媽,你要照顧好牠哦。」「你可以和牠玩,但是等一下記得把牠送回家哦。」

他真的就會好好和牠玩,要走的時候,會把牠放在手心裡,找到一片樹葉,小心地放上去,然後跟牠說再見。最後,我發現,隨著他一天天長大,真的已經不需要那麼多體罰了,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想起我已經很久沒有打過他了。

不管是怎樣類型的孩子,他們都會在自己的軌道上一天天長大,這樣慢慢地,他們就會長到加拿大聯邦政府所說的「完全有比體罰更好的教育方式」的十二歲了。

在這個過程中,大人也一起長大就好。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