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這幾年的冬天都不是很冷,但北極圈噴流卻總在應該春暖花開的時節捎來刺骨寒意。
春天也是忽冷忽熱,快到清明時節棉被都還不能輕易收藏,就怕春天這個後母突然臉色突然一變,從中午的悶熱化為夜晚的颼颼冷風。日夜溫差大其實還是有好處的,種瓜果蔬菜的農友就表示這段時間的瓜果類長得很好,雖然缺水,但估計會是豐收的一季,就用美好的小黃瓜來為接下來的夏季開頭吧。
減重的好選擇-小黃瓜
我們所熟知的小黃瓜,也稱做是花胡瓜。花胡瓜為葫蘆科(Cucurbitaceae)香瓜屬(Cucumis)。小黃瓜原產於印度,一九四○年代日本人引進台灣後開始種植。也被稱作是小胡瓜,花瓜,廣東人則稱為青瓜。至於為什麼被稱作是花胡瓜呢?因為這瓜在幼嫩的時候採收,已凋零的花都還留在瓜底,所以有了花胡瓜的稱號。
花胡瓜在完全成熟後會轉變為黃色,故別稱為小黃瓜。小黃瓜在台灣全年都有生產,但通常進入三月天後會開始量產。合適栽植小黃瓜的溫度在二十至三十度左右,如果低於十度或是超過三十五度會影響其生長。通常台灣北部是三至九月,中部二至十月,南部或台東地區一至十月都是盛產時間,需要排水良好與日照充足的環境生長。小黃瓜的品系很多,日本人引進台灣栽植的品種屬白瘤刺型小黃瓜,在台灣已有喜燕、鳳燕、群燕,中市252等品種。這兩年我還常吃到台中地區的水果小黃瓜,以色列品種,以溫室栽培,幾乎吃不太到種子的口感。
新鮮的小黃瓜是非常多汁清脆的,小黃瓜的組成中有接近百分之九十五是水分,這點很有意思。既然這種蔬菜水分這麼高,照理說市面應該會出現現壓小黃瓜的水果汁或手搖飲系列。但我們可以在一般大街上買到跟小黃瓜近親的香瓜牛奶或是哈密瓜汁,卻沒看過小黃瓜汁。這大概與這種作物的形象和營養組成有點關係。
由於在過去小黃瓜因為採收時間不一,周圍的作物仍須灑藥,造成檢驗時測出農藥殘留問題。以至於美國環境工作組織(Environmental Working Group)曾經在二○一四年將小黃瓜列為最骯髒的蔬菜之一。而這幾年小黃瓜的摘植技術已經不同於過去,有機肥料使用與物理防治的方式都讓小黃瓜可以減藥與合理化施肥種植,減低了肥與藥的成本,加上農藥篩檢的機制,讓消費者可以安心生吃。
小黃瓜本身含有豐富的胡蘿蔔素,維生素C與鉀,能讓人在食用後消除身體浮腫,排除多餘水分,使肌膚緊緻。此外小黃瓜所含的丙醇二酸還可以抑制醣類轉化為脂肪砸體內堆積,是減重很好的蔬果選擇。
小黃瓜不可與富含維他命C的蔬果一起食用
因此生食小黃瓜似乎是食用這種蔬果的首選,而且要趁新鮮翠綠的時候料理,在小黃瓜熟透轉黃才採摘食用的人我想是沒有的。
通常小黃瓜是在青綠鮮翠的時候就收成上餐桌了。因為一旦小黃瓜開始轉黃,皮的清甜會滲出苦味,果肉在水分流失後變軟,一刀切下去會發現中間開始呈現空心狀態,無法生食。料理小黃瓜有一些小撇步,比方小黃瓜性涼,不合適與太多的油脂一起食用,容易造成腹瀉。
小黃瓜與富含維他命C的蔬果一起食用,反而會讓人體吸收不到維他命C!因為小黃瓜本身還含有維他命C的分解酶,因此如果把番茄或辣椒之類的多C蔬菜與小黃瓜一起料理,人體是無法攝取到維他命C的。所以就這些特性而言,早期忌諱農藥,現在又發現小黃瓜的分解酶不合適配搭其他高維他命C蔬果,也就無怪乎之水豐富的小黃瓜在手搖飲王國的台灣沒有一席之地。
不過,我想大部分的人吃小黃瓜時恐怕並沒有顧慮那麼多。會想吃小黃瓜或許是因著更簡單的原因,就是「小黃瓜清爽好吃啊」,「就是喜歡那個口感與瓜果的清脆嘛」,喜愛小黃瓜口感跟瓜果的多汁清甜更在營養價值的考慮之上。小黃瓜清冽的瓜果味是很有感染力的。
村上村樹所寫的《挪威的森林》中,男主角渡邊去探望女角小綠罹癌住院的父親時,這男人居然肚子餓了。於是在乾癟的老人面前,渡邊用海苔捲起了小黃瓜沾了醬油後咬下去。
可以想像,那場景應該是咬下時海苔脆響的啪咂聲,然後咀嚼的咕咂咕咂聲;讓本是藥水味的病房裡先是醬油的醬醇味,海苔加上小黃瓜的清果與海味,用穿透之勢滲入空間裡的每一個角落。食物咀嚼的渲染力,誘使原本沒食慾的老人家也忍不住開口吃了小黃瓜。這個橋段讓很多村上粉印象深刻,至今仍然會忍不住地想拿起小黃瓜生吃起來。
經典小黃瓜料理味道
對我而言,小黃瓜至今有三道料理讓我印象深刻。首先是去祖父的老家廣東陽江市,在酒樓吃早餐時每天早上一定有一道佐粥的小菜,用小黃瓜跟當地特產的豆鼓和蒜頭一起清炒,簡單但是味道極好。回台灣後我也試著仿做出來,是很下飯的配菜。再來是母親的黃瓜雞丁。用黃瓜與抓過太白粉水的雞胸肉與蒜末一起清炒,只放鹽不再放醬油。炒出來的雞胸肉沾染了小黃瓜的香氣,又滑又嫩;小黃瓜沾上雞汁與蒜香,清脆鮮甜,真是好吃。
可惜這道菜裝入便當盒拿去學校蒸過以後,小黃瓜的顏色與口感都跑掉了,想想還是現炒吃完為上。最後一道是外婆的涼拌小黃瓜。我其實沒有很愛吃涼拌小黃瓜,外婆的涼拌小黃瓜我自小吃到大,也從沒覺得有什麼厲害之處。直到我大學快畢業時,有一次去參加外婆與朋友的社團聚會,那天是一人一菜,外婆做了涼拌小黃瓜。
小黃瓜用蒜頭辣椒,醬油糖醋,就那麼簡單醃漬過後加個一匙香油。我吃了一圈大家帶的菜色後,居然有點得意起來了,外婆的涼拌小黃瓜竟是最好吃的一道。這個想法後來在聚會後那空盪盪,只剩蒜頭的餐盤上得到印證,任一小節黃瓜片兒都沒被留下。可惜的是一年後外婆就過世了,但是那天外婆開心的處理餐盤的樣子我至今忘不掉。
而外婆的涼拌黃瓜,我嘗試了很多次,還是沒做得出那個酸甜鹹恰好的味道。不是醋多了就是糖少了,令人遺憾。
本期的文章中,給各位讀者提供一個簡單的小食譜,秉持無油原則的涼拌小黃瓜,讓這個將來的炎炎夏日能有一絲清脆的生命感,也謝謝農友栽植出安全的小黃瓜,讓我們可以安心食用這夏日美好的餽贈。
涼拌黃瓜食材:
小黃瓜3條、蒜頭5瓣、辣椒1條、鹽1湯匙、糖1湯匙、淡色醬油1湯匙、飲用水200c.c.
料理程序:
一、小黃瓜切圓片,加鹽後抓勻,靜置15分鐘。
二、加入飲用水後洗去小黃瓜鹽分,瀝乾就完成「殺青」定色。
三、蒜頭切末、辣椒切圓段。
四、殺青後的小黃瓜切片拌入糖,加入醬油、蒜頭、辣椒,靜置15分鐘後即可食用。
小記:小黃瓜涼拌做法很多,加鹽殺青的動作可以殺菌定色,同時維持小黃瓜的口感。沒吃完的涼拌小黃瓜可以再加入蛋皮絲與火腿絲用芝麻醬拌勻,或是加入馬鈴薯沙拉中,但還是在維持鮮綠的時候趕快吃光光吧。
如果你/妳喜歡我們的文章,熱烈歡迎訂閱「2019好農雜誌春季號季刊」,有更多精采農業X旅行故事跟你一起分享!
本文轉載自《好農雜誌》廣告支持 https://goo.gl/rpb1qm
更多精彩內容,訂閱好農雜誌 https://goo.gl/forms/WQUmSH4jqFPApk3P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