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李嘉誠、阿里巴巴共同投資了哪一間公司?答案就是AI新創晶片設計公司耐能智慧。在2015年成立於美國聖地亞哥的耐能,創辦人劉峻誠畢業自成功大學,過去曾經任職於高通、三星、台灣晨星半導體,公司更是延攬了前高通業務開發副總裁Adrian Ong、被冠以「影響中國軟體開發的20人」的袁紅崗、前高通總監、前華為代理副總裁李湘村,可以說是明星陣容齊聚。
目前耐能資本額接近4000萬美元,股東包括台灣驅動IC大廠奇景光電、阿里巴創業者基金、紅杉資本、中華開發資本、李嘉誠旗下維港投資以及美國行動晶片龍頭高通,雲集中、美、台三地多間科技業者。而讓中、美科技公司爭相投資的原因,劉峻誠就表示與耐能自身掌握的獨家技術有關。
讓中、美爭相投資的關鍵是?
前述提到中、美科技公司爭相投資的關鍵,則是耐能自行開發的技術,20日劉峻城表示耐能擁有的可重構式NPU(Reconfigurable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RANN)專利打破了原有的ASIC框架。「我們AI晶片架構設計很好,可以想像各種晶片的模型(GoogleNet人臉辨識、Alexnet人臉辨識、LSTM語音語音)模塊都是不同的積木,針對客戶需求,我們可以用積木重組成客戶想要的,我們其實是在做積木。」他也在現場簡報展示相比於其他兩間AI晶片公司僅分別支援自身算法、或是少數框架,KL520兼容主流算法與第三方算法。
20日耐能就舉辦了旗下第一款終端AI晶片「KL520」的媒體發表會,KL520採用聯電40奈米製程,內置耐能自行開發的NPU(神經網路處理器,為特殊應用晶片的一種)「KDP 520」,主打低功耗、小體積,算力最高達到350GOPS,平均功耗為300-500mW,晶片可以用在智能家居產品、物聯網、智能終端產品上,劉峻誠形容KL520是業界少數可以同時滿足語音辨識、2D、3D影像辨識的晶片。
過去IP授權格力達4千萬片
目前AI晶片包含兩種使用不同的方式,分為雲端以及終端兩種,劉峻誠表示在雲端AI晶片方面,市場已經被英特爾的CPU、輝達的GPU所壟斷。雲端AI晶片的特色是高功耗、運算時間長,通常使用在超級電腦、資料中心。因此耐能選擇切入強調低功耗、小體積的終端市場,目前終端市場以可編程邏輯閘陣列晶片(FPGA)及特殊應用晶片(ASIC)為主流,實際應用包括智慧型手機、智能家居。
其實耐能過去就曾經發布過三款AI晶片「KDP 300」、「KDP 500」、「KDP 320」,不過由於經費關係,耐能以往是利用IP授權的方式提供給客戶自行投片,其客戶包括中國互聯網龍頭騰訊、中國最大家電製造商格力電器、中國本土搜尋引擎搜狗以及鴻海旗下子公司等。
劉峻城預估過去耐能向格力授權的IP,一年出貨量就達4000萬片,不過這次是首度自己投片,投入的成本將會是過去數倍以上,他就表示目前 KL520 晶片只針對特定客戶生產、量比較少,未來希望投片規模到千萬、億級程度。目前「KL520」現階段的客戶有和碩、奇景光電、研揚科技等公司,新聞稿也提及耐能在中國有大唐半導體、奧中比光等客戶。
分析師:中國較敢開發AI晶片
對於目前全球AI晶片發展現狀,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研究經理侯鈞元就曾表示,雖然現階段ASIC晶片在通用性打不過輝達的GPU,但是通常GPU貴又耗電,因此相對來說ASIC晶片價格較為實惠也不耗電。但他也提醒,通常ASIC都是客製化晶片,因此若是同一個晶片能同時滿足人臉辨識、語音辨識需求,「效果就比不上純影像辨識、純語音辨識」晶片。
近幾年因應人工智慧盛行,多間幫助人工智慧做影像辨識、聲音辨識運算的AI晶片因應而生,在美國包括輝達、Google等科技公司都切入此領域搶佔市場,中國也有自身通訊巨擘華為旗下的海思,或是新創公司寒武紀、地平線等多間公司加入競爭,台灣除了耐能外,也有包括老牌IC設計公司聯發科選擇切入AI晶片設計領域。
侯鈞元也表示現在全球ASIC晶片市場面對的問題是「當公司決定專注於某種應用去開一顆晶片出來,就要去賭說,這個晶片應用市場夠大。」侯鈞元就分析表示「相對於台灣廠商,中國較敢開發AI晶片搶佔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