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今醫學發達的時代,「癌症」早已漸漸由人們印象中的絕症轉換成得以控制的慢性病甚至痊癒,但前提是: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並且乖乖地配合治療, 遵照醫師的指示。如此一來,控制得宜,才能進一步追求更好的生活品質。
以常見的頭頸癌為例:一旦發現後,必須馬上配合治療,無論是手術、電療、化療及藥物治療,都需一步一步地進行且定期回診追蹤治療。隨著壽命的延長,癌症病人的生活品質也逐漸受到重視,在經過一連串的治療後,所產生的肌肉緊繃,軟組織纖維化等後遺症,進而使得頸部活動受限、口部開合等困難,甚至是接下來一連串的肩頸痠痛也會使得患者開始思考、煩惱,「難道以後我的生活就是這樣了嗎?」
近年來復健治療的介入也越來越受到重視,復健科醫師可依病人情況給予不同的止痛藥物、肌肉放鬆及舒緩神經痛的藥物,另外可針對疼痛部位給予局部注射及肉毒桿菌注射,物理治療師執行徒手治療讓患者一步一步地恢復關節活動度與生活功能,同時給予完整的居家復健運動計畫,才能讓好不容易得以進步的生活功能持續改善。
物理治療介入包括:手術前介入衛教病人,術後會遇到的困難且需要配合執行的復健運動,提醒術後及早下床,術後有效掌握如何在「傷口穩定恢復」與「保持頸部關節活動度」間取得平衡,進而改善出院前之頸部關節活動度與日常生活功能。
以下為頭頸癌患者建議之復健運動:
一、第一期(術後7天內或經皮瓣術後至可坐起5-10天)
1. 呼吸運動(避免因氣切後而發生常見之心肺功能併發症,並有效幫助咳痰且脫離氣切):以嘴巴吐、鼻子吸來訓練呼吸,延長吐氣時間吐乾淨,再一口氣吸飽。
2. 肩膀繞圈運動(避免因長期臥床而導致肩頸痠痛,並注意引流管,但取胸大肌當皮瓣之患者不適用於此運動):兩側肩膀前後旋轉畫圈,專注於上、前、下、後,再連貫動作,各10圈。
3. 下肢肌力訓練(避免因長期臥床而導致之肌肉力量下降,且伴隨提升心肺功能,但如下肢有傷口,以不拉扯傷口為原則):床上抬屁股運動、直膝抬腿運動,抬至能力所及為最高,自然配合呼吸數到10,共10次。
二、第二期(術後7-10天或皮瓣術後14-21天)
1. 頸部運動(適當的主動活動至緊的位置,上下左右,停留10秒,各10次)
2. 張嘴運動(張嘴且下顎之左右與往前之平移,活動至緊的程度,維持10秒,各10次)
三、第三期(術後3周)
1. 頸部伸展運動(以手部加壓伸展至緊與痛之交界,不要到痛,維持10秒)
2. 唇部運動: 嘟嘴>>閉唇>>微笑(將嘴角拉向兩側)>>嘴巴鼓氣
3. 肩關節伸展運動(避免因肌肉緊繃進而導致肩關節受限):向上、側上、擴胸至緊,維持10秒,各10次。
4. 自我淋巴引流按摩(如有頭頸部腫脹之問題)
按摩原則:
淋巴結的功能:淋巴結就像水庫一般能回收身體過多的淋巴液,而手術側的頸部淋巴結已經喪失水庫的功能,因此要將頸部與臉部過多的淋巴液推到功能好的淋巴結,例如兩側的腋下淋巴結:
(一) 引流方向:把淋巴液引流至兩側腋下淋巴結
(二) 按摩力道:
(1) 淋巴結:力量是極輕的,不會讓皮膚變紅或有疼痛產生,以圓圈按壓方式,每秒一次,例如兩側腋下淋巴結,下巴淋巴區為按壓畫圓圈方向
(2)其他臉的部分區域:施力只於皮膚表層、力道很輕,以指腹或手指前1/3,輕推皮膚,每秒一次
(3)按摩過程中請避開疤痕
(4) 每一次按摩需重覆3到5次淋巴引流完,需再按摩淋巴結
(三)自我按摩前要先確定您的手及身體是清潔的
原文作者為彰化基督教醫院復健醫學科 李翊逢物理治療師,本文轉載自《彰基院訊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