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舵手」陳良基如何開出新航道?


曾任台大副校長的教育部政務次長陳良基,在新政府上任前接任教育部長呼聲極高,卻在520前大爆冷門,由國教出身的前台中市副市長潘文忠擔任部長,高教專長的陳良基則擔任其副手。

由「陳潘配」變為「潘陳配」,陳良基必須擔任新政府的「高教舵手」,與潘文忠的國教專業互補,並解決眼前許多高教難題。

高教創新轉型,大學辦企業

15日教育部宣布將鬆綁大學辦企業相關法令,讓大學創新創業能永續發展。曾任台大副校長的陳良基,是台大創意創業學程的主要推手,也成功給了許多大學生創業的舞台,進入教育部後他更要把大餅畫到全台大學。

因應高教創新轉型條例草案12月將送入院會,近年來大學辦衍生企業已然成為一股趨勢,例如東海大學與屏東科技大學自行生產牛奶、醬油等產品,各校育成中心等。然而草案未通過,大學辦企業仍有許多限制。

9月一場大學衍生企業的公聽會中,許多大學校長、主管紛紛向陳良基抱怨,教師投資學校新創公司持股10%限制與稅制太過緊繃,讓學校不敢大刀闊斧辦企業,學生也少了產學合作的可能性。但不到2個月的時間,陳良基便快手為大專院校解決問題。

也有教育團體質疑,草案通過得太快,是否圖利特定團體或個人,認為教育部應該謹慎試辦後再將草案送進立法院;在這之前,大專院校退場問題才是首要難題。

公公併、私校停招,大專院校退場怎麼做

105年被認為是高教的「大限年」,整併、退場機制必須完成。前教育部部長吳思華曾表示,少子化趨勢看來,目前大學數已過多,若未能在110年前減少至100所,將成為大災難。陳良基接受媒體訪問時則認為,學校的治理能力決定是否得以生存,招生能力不佳導致招生不足,責任未必完全歸咎於教育部身上。他也提到,過去私校曾大量興學、專科學校升格,是為了因應當時鼓勵技職教育發展的時空背景,學校生出來後是校方要養,陳良基表示若學校治理不好而倒閉,不該怪罪教育部。

「治理不好是一回事,但當初同意升格的是你們呀!」一位私立大學教授認為教育部不該推卸責任,並進一步批評教育部大學退場機制不完備,「當初雨後春筍升格大學,退場機制就要做好」,他舉例永達、高鳳等學校停辦過程粗糙,其中永達停辦還牽涉資產掏空案,但教育部卻從未介入調查,不但財產歸屬劃分不明,學生、教職員的後續安排也未妥善處理,甚至有教職員被欠薪超過百萬,被迫失業另尋他路,「這就是教育部提供給學生和老師的保障嗎?」

此外,日前清華大學併新竹教育大學案也招來教師、學生聯合抗議,教育部力推的「公公併」的決策過程受到嚴厲考驗。

面臨少子化衝擊,高等教育的可能性雖多,每條路卻都不好走,陳良基次長這位「高教舵手」如何掌舵,在少子化浪潮中乘風破浪,並為台灣高等教育開出新的航道,外界相當關注。

《 延伸閱讀 》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