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專訪》走出學術象牙塔 農業金庫董座吳明敏:我要幫助青農創業成功

人物

在台北車站館前路的大馬路上,早期有許多的銀行總部駐足在此,因此這裡有另一個封號叫「管錢路」。直到現在,包括土銀總部、台灣產物保險總部,又或是合作金庫、國泰世華、台銀等銀行也在此設立分行。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這裡也有一家農業金庫,至今已走過14個年頭。

從農業金庫台北總行的營業據點一眼望去,大門兩旁的玻璃櫥窗陳列了來自全台各地的優質有機農漁產品。名副其實,農業金庫正是全台311家農漁會信用部的上層機關,而掌管這一家資產規模將近8千億銀行的董事長,是出身學界、曾跨足政壇的農業專家吳明敏。

資產規模將近8千億元的農業金庫總行位於台北市館前路上。(攝影/趙世勳)

學者出身走向政壇,吳明敏為農業改革發聲

當《信傳媒》記者來到董事長辦公室,吳明敏早已備足了數份資料等待著我們,採訪期間,更像是個教授「上課」似的,不斷地給數據、引用法條說明農業金庫正在做些什麼事情。

其實,從過去到現在,吳明敏有過不少頭銜,比方說,中興大學農產運銷學系系主任、民進黨專家團體組農業代表立法委員、台灣農業產學聯盟理事長、農科院董事長、農業金庫董事長。從學者、不分區立委再到金融產業,即便橫跨不同領域,但唯一共通點大概就是,都跟「農業」有關。

一提到台灣農業,吳明敏總有說不完的話題,一聊就是兩個多小時。過去也經常在報章雜誌上,看見他在台灣智庫、或是立法院一次又一次為農業改革發聲。吳明敏說,這多少跟家裡的成長環境有關,也因為一場農民運動震撼了他的一生。

農家子弟出身,8個小孩的唯一男丁

「初中考高中時,當時班上有50幾個去念台南一中,我只考上台南二中。」回想起小時候,今年已71歲的吳明敏開玩笑說,當年還很怕被對面的女孩子看到自己背著二中的書包。就怕輸給別人一大截,就讀台南二中的他,高中拼命念書,就是希望自己大學能夠考上一個好學校。

吳明敏出生於高雄縣彌陀鄉,家中有7個妹妹,他是長子也是唯一的男丁,爸爸在鄉公所任職,在當時貧困的鄉下,算是還比較可以的「白領階級」;家裡還有不少「副業」,像是養豬、種花生跟番薯,還有虱目魚養殖,全由媽媽一手負責。

雖然初中只念台南二中,但是吳明敏憑著努力考到中興大學農業經濟系,成為鄉下少數能讀大學的青年。

「以前台灣的香蕉外銷都要用草繩綁,我媽媽跟妹妹都在打草繩,打草繩有時會揉眼睛,當時媽媽寫了封信給我,她說:『夕陽下山,我還在工作,眼睛最近不太好,你要用功啊!』」吳明敏回憶,在當時重男輕女的觀念下,爸媽把所有的希望都放在他身上。

為了不造成家裡的負擔,吳明敏除了用功念書每學期拿獎學金之外,也一邊打工、當家教,研究所則以入學考試榜首和第一名畢業,並取得國科會公費留學,出國攻讀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農業經濟系博士學位。

「1986那年畢業,我是農業經濟系傑出博士論文獎得主,然後我1994年得到學校的食品農業環境科學院國際校友獎,46歲,那時候破紀錄了,最年輕的得主!」他相當自豪地說。

一場農民運動改變了他

然而過去有媒體曾形容吳明敏是「520農民運動」出身,吳明敏認為,雖然有些不精準,但確實上了一堂震撼教育。

吳明敏指出,在美國求學的過程中,當時一股「全球化」趨勢正在醞釀,美國政府因而主張經濟自由化,主流意見都主張農產品貿易障礙應降到最低,但他跟日本、韓國等留學生皆是反對貿易自由化的立場,因為一旦開放水果進口,國外產品進入台灣,首當其衝的就是台灣農民。

果然,吳明敏學成歸國後不久,台灣就爆發了520農民運動。1988年,當時台灣才剛解嚴,政府擴大開放外國農產品進口台灣的數量與種類,引發許多農民不滿,於是大規模的農民走上街頭抗爭。

當時擔任中興大學教授的吳明敏語氣很平淡的說,「我沒有參與抗爭,我是去『觀察』。」「那天我就站在立法院、台大醫院那個圍牆看著他們…當天晚上警察打人、噴水驅離…。」

但這一個事件,確實深深的震撼了自認關心農漁民、土地、研究農業政策的吳明敏,爾後,在授課之餘,他開始寫文章批評政策,對於農業政策提出針砭,甚至扁政府執政之後,並參與了台灣智庫,負責農業論壇,平均每一個月就會發表一篇批判農業政策論述以及政策建言。

遞補小英出任民進黨不分區立委

2001年,農漁會信用部經營情況急遽惡化,當時有36家信用部及信用合作社等基層金融機構淨值為負,於是財政部強勢推動農漁會併入銀行,引起農漁會恐有被政策消滅的恐慌與疑慮,造成農漁會大反彈,因此爆發「1123與農共生」大遊行,才有2003年《農業金融法》立法、2004年農委會農業金融局的成立,2005年農業金庫也因此誕生。

而當時吳明敏是《農業金融法》立法的外部諮詢學者,也是2005年農委會「研修農業金融法規」委託研究計畫主持人。

直到2006年,由於蔡英文接任行政院副院長,吳明敏遞補蔡英文出任民進黨不分區立委,在他三年的問政實錄上特別關注台灣農產品行銷等方向,甚至在民進黨2008年慘敗、蔡英文接下黨主席之後,吳明敏也跟隨著小英赴黨部智庫擔任農業組召集人直到2016年。

他開玩笑說,「我在那邊當了將近8年的志工!」但那段期間,每當完成一篇文章、寫出一個觀念能影響政策的改變,他說「這個時間的投入是值得的」。

成立14年的農業金庫體質轉好,連續9年中華信評給「3A」

頂著「農業專家」的頭銜,吳明敏在2017年12月底接任農業金庫董事長,到現在將近2年的時間,他依舊維持每個禮拜至少1次到全台各地的農漁會了解情況。

農業金庫在2005年成立,由中央主管機關農委會出資近40%、農業信用保證基金4.29%、農漁會及其他占55.73%。而農業金庫大部分的存款業務絕大多數來自於農漁會的轉存款,截至今年10月底為止,農業金庫的存款總額共有6968億元,其中農漁會轉存款高達6546億元,比重約占整體9成4。

攤開農業金庫的營運概況,放款餘額從2017年底的2186億元,成長至今年10月底的2601億元;稅前淨利部分,截至今年10月底為止,已達13.03億元,已超過2017、2018年的全年紀錄;至於逾放比則是持續減少,從2017年底的0.52%,降至今年10月底的0.33%。

吳明敏說,農業金庫剛開業的第一年,全台農漁會信用部公布平均逾放比率高達13.48%,其中,逾放比超過15家就有107家,數字相當驚人,經過14年之後,今年9月的平均逾放比率僅剩0.46%,而且沒有一家農漁會信用部逾放比超過15%。

但為什麼農漁會信用部的財務指標能在14年內出現如此的改善?吳明敏解釋,根據《農業金融法》規定,農漁會信用部的餘裕資金至少四分之三須轉存農業金庫,以確保債權人保障,且必要之時,農業金庫也會給予信用部資金融通,甚至農業金庫也對信用部進行業務輔導、財務查核以及金融評估、績效評鑑等「績效體檢」措施。

吳明敏更拿出數字說,農業金庫已連續9年獲得中華信用評等公司「twAAA」最高評價,與台灣銀行同齊名,傲視全台金融機構,「意思就是說,你錢放在我這裡,安全!全台灣銀行倒掉,剩下兩家就是我跟台銀。」

農業金庫擺脫過去的農漁會信用部的財務危機,迎接轉型的新契機,吳明敏認為,現在有些業務是「必須得做」,比如說,小額青農貸款。

農業金庫要做「最強後盾」,鬆綁青農創業貸款條件

事實上,民進黨執政自2016年5月之後,就把青農貸款利率從1.29%逐步調降,直到2018年4月降至0.79%,而農業金庫配合行政院農委會政策,針對青年農民創業貸款推動也不遺餘力。

一旁的農業金庫專業金融部經理賴佑昀指出,每年農委會農業金融局皆編列預算作為作為利息貼補,他舉例,今年1月編列13.5億元預算,但到了8月份就已用完,後來才追加至21.5億元。顯示出青農申貸的情況比預期來的踴躍。

根據農業金庫辦理青農創業貸款統計,加計全台311家農漁會信用部的青農創業貸款金額,從2015年承作總金額3.6億元、承作件數213件,一路逐年提升,2018年全年承作金額已來到14.37億元、件數破千件,甚至在2019年的前9個月,就已超過上一年全年記錄,承作金額攀升至16.94億元,承作案件達到1349件。

「(青農貸款)平均每一件承作案才126萬,一般銀行是不會做的。」吳明敏有感而發地說,年輕人創業第一個最大的困難就是資金,加上過去許多青農常因為有卡債信用或是擔保品不足的問題,屢次被銀行拒於門外。

有鑑於此,農業金庫配合農委會今年2月發布的「青農貸款六大精進作為」政策,農業金庫放寬青農貸款條件,除了正常的銀行授信流程之外,也偏重青農的營運計畫,並找來23位外部學者專家顧問群評估計畫是否可行,成為准予申貸與否很重要的一項標準。

「很多青農沒有財報怎麼辦?不要緊,這不是唯一的准駁依據。如果這個案子真的很好,雖然它擔保品不足,不要緊,我們送給農業信用保證基金,最高保證成數可到九成五,協助青農創業成功。」吳明敏補充。

只是青農創業風險高,為什麼吳明敏仍堅持想做?他表示,農業金庫絕大多數的存款業務來自於農漁會的轉存款,即是農漁民的資金,「我們有責任去照顧青年農民」;另外還有一個因素是,青農承作金額占整體農業金庫放款總額很低,「縱使全部不還!我們也承擔得起。」

成立農金資訊公司,目標整合成「全國營業據點最大的金融機構」

除了業務面之外,資訊系統也得花費很大的功夫。時間拉回到今年4月,原本在農業金庫體制內的「資訊共用部」,納入由農業金庫獨資5.5億成立「農金資訊公司」,截至目前為止,全台311家農漁會信用部,已有176家加入農金資訊公司,目前剩下南農中心的135家農漁會尚未加入,目標在2020年後,期望能全數整合起來。

吳明敏解釋,過去全台311家農漁會一共有5個資訊共用中心,另外還有4家農會設置獨立的資訊室,等於有9大資訊系統,但礙於資訊無法共用,難以流通,有時換了一個營業據點,存摺可能就無法使用,「所以常常阿公阿嬤把遺產留個孫子,孩子就會把帳戶關掉,把錢存到其他銀行。」

農業金庫至今已成立14個年頭,連同農漁會信用部1169個營業據點,加上農業金庫7個營業據點,等於共有1170多個據點。吳明敏說,「如果我們可以把它整合起來,這是全國營業據點最大的金融機構。」

展望未來,吳明敏心中也規劃設立創投子公司,他指出,台灣有許多農業事業以及技術很有潛力,但可能礙於不符合授信原則,沒有財報、沒有抵押品,導致農業領域的新創事業沒有辦法獲得投資。為了扶植更多農民產業,這項工作也成為吳明敏必做的項目之一。

吳明敏是政黨輪替之後,極少數年齡超過65歲還被委以重任的人,但這一位學者出身的董事長則說,「當你相信這個價值、這個信念是正確的,你就會有做不完的體力,我要幫忙的對象就是農民、漁民、農村,現在大概最重要就是青農。」拚命三郎個性依舊,能擦出什麼火花,值得期待。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