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E台灣成為TaxiGo最大股東 「叫車平台」掀起搶客大戰

產業脈動

12月1日,被稱為「Uber條款」正式上路,若駕駛尚未轉換成多元計程車,將無法上線載客。就在Uber面臨調整轉型之際,台灣連線公司(簡稱 LINE台灣)宣布入主叫車平台「TaxiGo」成為最大股東,並與TaxiGo原經營團隊成立「LINE TAXI 叫車平台」,挑戰Uber的較勁意味十分濃厚。

LINE台灣成為TaxiGo最大股東

LINE台灣5日宣佈已獲得經濟部投審會核准,完成對觔斗雲聯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TaxiGo)的投資案,雖然未透露LINE台灣的投資金額與股權比率,但也表示,LINE台灣正式成為TaxiGo的最大股東。

LINE台灣董事總經理陳立人指出,推動這項投資案,這也代表著LINE正構築的生態圈,在交通解決方案的重要一步正式到位,期許未來雙方發揮彼此優勢,打造創新的叫車服務體驗。

事實上,LINE與TaxiGo合作已有2年之久,隨著LINE在台灣於2015年啟動 LINE PROTOSTAR新星計畫,輔導育成台灣新創團隊,2017年TaxiGo便加入LINE的新星計畫,用戶無須下載其他程式,只需要透過手機裡的LINE,就能使用叫車、付款、分享行車路徑等功能。

今年10月底,TaxiGo正式更名為LINE TAXI,在「LINE TAXI叫車平台」正式上線之後,也頻頻祭出優惠。比方說,民眾可享有LINE TAXI首乘金100元可直接車資折抵;搭完第一趟再送30元乘車券供下次使用;且使用LINE Pay付車資,每趟可享LINE POINTS回饋10%等行銷活動。

競爭對手祭出價格戰,大都會、台灣大車隊老神在在

LINE TAXI上路後,至今累積用戶數已達70萬,也儼然掀起新一波的叫車平台搶客大戰。因此,就有業界人士觀察,LINE TAXI的優勢在於,不用再另外下載APP,加上LINE又擁有全台2100萬活躍用戶的 通訊軟體,生態圈發展相當完備。

觀察目前台灣主要的計程車規模,仍以台灣大車隊全台車輛2萬1000輛,穩居「老大哥」地位;大都會衛星車隊則以全省1萬輛出頭的規模,居於第二位;另外與LINE合作的TaxiGo目前在北北基桃地區則約有3千輛車;至於與Uber合作的Q Taxi,輔導代僱駕駛轉換為多元化計程車,目前車輛規模約有2千多輛。

「因為台灣的市場就是這麼大而已,不會因為幾個大老闆來開車隊,這個產業就蓬勃發展,這是不可能的事情。」面對LINE TAXI來勢洶洶,大都會車隊總經理林永良老神在在地說,APP叫車服務多年前早就有了,況且大都會車隊在十多年前就已經正在做,「在我眼裡只是看到,我的一個競爭對手它換了老闆,就這樣子而已。」

「像是Uber在台灣做很多的行銷廣告,但我們還是活得好好的。」林永良指出,自己應該檢討的是,目前提供的服務是否為消費者所需要以及還有哪些環節需要加強。他直言,「砸錢不一定就能解決問題」。

另外,台灣大車隊行銷企劃部資深經理黃獻群也指出,「我們目前沒有打算要做全面性的補貼。」他表示,台灣大車隊目前主要是鞏固會員與開發潛在客戶,舉例來說,像是信用卡付費搭車能以趟數與金額累積點數,進而兌換搭車金;或是透過不定期的異業合作、行銷管道觸及潛在新客戶,但並不是直接下載APP就能給予搭車金優惠。

最後還是考驗客戶忠誠度

黃獻群也直言,補貼戰只是一段時間,並無法使消費者成為真正的忠誠用戶,等到補貼結束之後,消費者還是會落入到品質上的選擇,「打補貼戰某個程度來說,確實比較辛苦。」

「我們比較期待業者加入這個平台之後,不只做媒合的工作,而是透過管理跟訓練,能共同提升產業的服務品質。」黃獻群說。

一名業內人士則觀察,目前透過APP叫車的比例已超過二成以上且正在持續往上攀升。然而,隨著叫車平台持續推陳出新,如何在有限的行銷空間內,吸引消費者、培養客戶忠誠度,將是新平台的挑戰。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