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風向》新竹二選區科技重鎮 鄭朝方、林思銘的決勝關鍵在1300棟新大樓

大數據分析

民進黨中常會26日移師新竹舉行,這也是選前最後一場行動中常會,期盼在桃竹苗生活圈兩位「五星級」鄭文燦、林智堅的「掛保證」之下,帶動立委選情。

新竹縣因人口增加,本屆立委多一席次,第二選區因外來人口較多,是小黨或年輕的候選人突破既有政治勢力,爭取選票的機會。登記的候選人共有7位,分別是民進黨鄭朝方、國民黨林思銘、綠黨陳冠宇、台灣民眾黨林碩彥、台灣基進黨劉士睿、國會黨邱靖雅、無黨籍黃秀龍。

綠營評估:受民眾黨波及較大

分析7人競爭的局面,看似選情複雜,但綠營地方輔選人士認為,陳冠宇、劉士睿可說是「任務型」候選人,分別肩負為綠黨、台灣基進開拓政黨票的任務,評估影響鄭朝方的選情有限。

現任縣議員邱靖雅,則需在新竹擁有基層實力、也擁有科技背景的國會黨副主席徐欣瑩的助陣,擴大支持。但據綠營輔選人士觀察,徐欣瑩、邱靖雅兩人共同的露出有限,可能是把主力放在第一選區候選人吳旭智身上,所以對鄭朝方的威脅相對較小。

地方人士表示,反倒是過去在竹科服務的林碩彥,因為民眾黨與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的合作關係,應能獲得竹科裡的「郭粉」青睞,與鄭朝方鎖定的族群有所重疊。

林碩彥曾服務於聯電,而聯電榮譽副董宣明智也是「郭家軍」部署在親民黨的不分區立委候選人,宣明智日前邀請林碩彥參加竹科園區產業論壇,聯合造勢意味濃厚。由此也可看出,在郭、柯、宋「三方認證」之下,為何林碩彥被稱為當地政壇的黑馬。

不過,地方人士質疑說,林碩彥與陳冠宇一樣,去年才剛當選竹北市民代表,立即轉換跑道,必然會受到質疑。

科技人挺科技人,林碩彥手握郭台銘、宣明智兩張王牌。(圖片來源/林碩彥臉書)

質疑林思銘問政實績

鄭朝方的另一大對手是「五連霸」議員林思銘,地方人士說,林思銘雖有資深民代的優勢,但畢竟只是多席次議員選舉中的一席,除了欠缺問政實績,也有沒有特色,能量恐有不足,只能打著國民黨、及總統候選人韓國瑜的大旗作戰。

不過,鄭朝方也沒輕忽國民黨的實力。地方人士表示,蔡英文在2016總統大選的選票,在全國各地大都保持相當幅度的領先,但在竹東卻是輸的,由此可看出,這裡是深藍票倉,也是林思銘陣營認為參選的勝算所在。

林思銘也以「AI智慧科技城市」願景為訴求。(圖片來源/林思銘臉書)

勝負關鍵:竹北的1300棟大樓

談及這場選戰的勝負關鍵,地方人士說,竹北新興都會區,外來人口成長快速,光是竹北就有1300棟新大樓,這些大樓的興起,同時也帶來交通問題,有些民眾出門上班,從住家停車場出來就開始塞,塞到科學園區;另外,出生率愈來愈高,建設卻沒有遠見,急忙蓋國小,但卻沒想到國中也可能不足,這些都是新興都會區的問題,是問政可以發揮的空間。

地方人士進一步說,這些新興都會區的人口,對於新型態的新世代政治工作者的接受度是較高的,但這族群較特別是,對於政治往往較為冷漠,這也是為何鄭朝方會辦理一些有別於傳統的政治活動。

地分人士表示,這些大樓,只能靠空戰,因為居民也不希望候選人進入打擾。但鄭朝方已有突破,例如中秋、萬聖節等社區活動,都受邀進入參加,而鄭朝方也以有別於傳統、帶著炒米粉與會的方式,改以音樂劇、唱跳,用軟性的方式去經營社區。

地方人士強調,鄭朝方的這場選戰,不惡意批評對手,不挑起對立,也不砲打韓國瑜,這種中性的特質,是受到年輕世代歡迎的。正當綠營候選人在推「芒果乾」的同時,鄭朝方也遞出象徵和平的橄欖枝,訴求放下對立、分化,這是對於鄭朝方的堅持,用不一樣的打法,塑造有別於傳統政治人物的形象。

從《榮泰創數據》與《信傳媒》合作的大數據觀測分析,在7位候選人之中,民進黨的鄭朝方、國會政黨聯盟的邱靖雅和國民黨的林思銘知名度較高,為大家關注對象。

總聲量鄭朝方(68%)位居第一,大幅領先第二邱靖雅(25%)和第三的林思銘(7%)。從趨勢圖觀察,可以發現鄭朝方在約12月中開始有較高的聲量,其中三次的高峰皆來自它本身臉書掃街和參與活動的直播,而邱靖雅的主要高峰則出在反駁賄選傳聞的發文。

FB粉絲數和總聲量一樣,鄭朝方以29,523的粉絲數位居第一,而邱靖雅(9,158)和林思銘(9,296)粉絲數較為接近,但林思銘的網路聲量卻低出邱靖雅許多。

在社群活躍度方面,和前述不同的是,邱靖雅在活躍度以19.87領先鄭朝方(13.14),而林思銘(0.49)低另外兩人許多,甚至新聞媒體聲量多過社群論壇聲量。

聲量正負比和總聲量較為接近,鄭朝方在正負比以7.38明顯高出邱靖雅(1.18)和林思銘(0.25),正面聲量多出負面聲量許多。而邱靖雅雖然低於鄭朝方許多,但整體正面聲量是多於負面聲量一些,反觀林思銘,是三位中唯一一個負面聲量超出正面聲量的。

這場竹科之戰,鄭朝方與新興政黨候選人之間如何做出區隔,林思銘能否固守傳統支持者的選票,各方都還有奮力一搏的空間。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