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專訪》內交部凸顯青天白日下的荒謬 陳柏惟為「台灣國」想像共同體鋪路

人物

台灣基進立委陳柏惟投入政壇以來,一向以出色的口才、鮮明的抗韓大將形象,出現在媒體鎂光燈前,他上節目拆穿韓國瑜政見的畫面更讓人記憶深刻;然而沒有想到,進入國會不到2個月的他,竟然被冠上「綠色韓國瑜」、「草包立委」等稱號。

提內交部飽受批評,但荒謬的是中華民國體制

搜尋陳柏惟上任以來的新聞,出現較多的是「內交部」、邀請港人來台當兵等新聞與關鍵詞,這樣的提案讓許多網友覺得荒謬,但陳柏惟很不解,認為荒謬的不是他,而是背後的中華民國體制。

陳柏惟說,假如我們的體制把中國視為外國,他就不會有機會去提內交部,這些議題完全不用討論,「大家在罵我,其實罵的是青天白日旗」。

開啟「內交部」討論的用意在於,目前的陸委會只有交流的功能,面對中國國台辦的滲透、統戰沒有抵抗力,顯然雙方不對等,因此陳柏惟的首要方案是成立外交部「中國司」來當國台辦的對口;但成立中國司的前提,必須把中國視為「外國」,然而在中華民國體制下難以達成,妥協的結果就是變成許多人看不懂的「內交部」。

質詢出發點來自於「台灣國」的想像共同體

堪稱是民族主義者必讀的經典書籍《想像共同體》,將民族形容為「想像的政治共同體」,也就是說,民族是人類共同「想像」出來的。在陳柏惟的想像中,他希望創造「台灣國」的民族;從他的視野所看見的是,以「中華民國」為同心圓的矛盾與詬病。

「如果把中國視為外國,我們的體制需要怎麼改?」這是陳柏惟在國會質詢的核心問題,假如大家都很滿意現況,都「proud of being Republic of China」,那他就沒必要思考這些問題,但現實並不是如此;實際上,台灣跟中國「你儂我儂」就是會產生問題。

陳柏惟指出,1997年香港回歸中國,但台灣沒有修改《港澳關係條例》,導致去年反送中運動時,出現香港特首林鄭月娥提出「送台」條例,就是詬病之一,這樣的現象是否存在於其他行政系統?他表示,提出的質詢都代表體制潛在的漏洞,有誰能預測這些漏洞在下一個23年後,不會出現類似「送台」的問題?

陳柏惟面臨與國會「系統不相容」

陳柏惟坦言,這樣的思維導致他與國會運作有「系統相容性」的問題,他舉例,每個系統都有一定的限度,當你挑戰系統時,它可能會聽不懂你在講什麼,多數系統會需要升級,因為面臨到無法解決的問題。

當大家都在思考,現況下能做些什麼時,陳柏惟的出發點是,如果未來變成「台灣國」,需要做出什麼改變?「我當然可以照大家對我的預期,去做四平八穩的事」,但陳柏惟認為,如果這樣不能完善法治,或提升國家,誰要負責?

對於無法接受「台灣國」的人,陳柏惟表示尊重,他認為民主本來就是不同的聲音,最終仍要由民眾來決定;但他強調「權責相符」的概念,對於宣稱現行制度不會有問題的人,如果採用他們的意見,卻還是出問題,那他們必須扛起責任。

當其他人都在思考,現況能做些什麼,陳柏惟想的卻是,如果未來變成「台灣國」,需要做出什麼改變?(攝影/趙世勳)

轉型正義要成功,國民黨必須真誠道歉

其實,權責相符也是陳柏惟認定,實踐公平正義的關鍵,像是轉型正義就是要在世代之間達成權責相符。他強調,轉型正義一定要做,這攸關體制的扭轉,「體制是硬的,它有黏著性,如果沒把它轉過來,可能會彈回去」,到現在台灣還要蒙受講台語是不尊重國會,凸顯轉型正義尚未落實。

「曾幾何時,國民黨跟台灣人民告解過?他們都只說228不該查緝私菸,這樣算告解?」陳柏惟認為,轉型正義要成功,國民黨至少該真心道歉,甚至整個黨該裂解;他指出,促轉會、黨產會都是到2016年民進黨執政後才開始推行,要別人執政才推轉型正義,國民黨根本沒有認錯與悔過的誠意。

陳柏惟說,60年前就是因為中國人來台,台灣人才受到迫害;60年後,中國國民黨新任黨主席卻還在說,「我是中國人也是台灣人」,這樣要讓台灣人民怎麼原諒、相信國民黨?他強調,日本、韓國都是去中國化後才開始強大,接下來就看台灣要不要「去中化」。

除了國民黨,誰都可以談合作

在許多議題上,台灣基進都是在相當前衛的位置奮戰;進入體制後,陳柏惟不只要會講,更需要兌現競選時喊出的「抗中保台」訴求。他就說,代理人法案一定要通過,但基進只有一席立委,恐怕光是連署都有困難,他笑稱自己可能4年都不會通過任何法案,但會盡力尋求他黨的支持。

除了國民黨外,陳柏惟不排斥跟其他任何政黨合作,雖然政治意志上可能不會走得太近,不過大家都可以談,「你跟不同意的人也可以談才是正常」。很多人期待陳柏惟當武器,可以去打誰或攻擊誰,但對他而言,敵人只有國民黨。

至於和民進黨的關係,陳柏惟認為不會有監督、背骨二選一的問題,而避免背骨的方法,就是深入敵營。

打衝鋒必遍體鱗傷,陳柏惟任內必須說服「台灣派」

陳柏惟說,當初他在打健保議題時,只要是「馬家軍」的人馬都跳出來罵他,「藍的都在罵我,就代表我做對了」,當開啟最前線的討論後,民進黨只要在後面提出溫和的改革方案,社會勢必較能接受,體制也能往前進。陳柏惟把自己比喻為草船借箭的稻草人,扛下所有的彈藥,讓後續的變革更好推動。

通常衝鋒陷陣的人,即使能活著,卻已遍體鱗傷;2個月來,陳柏惟確實已多了好幾道傷痕,不過他強調,自己提出的內容沒有一項是侵害台灣人,沒有一項損害台灣社會的利益,「唯一受傷的就只有我而已」。

在中華民國體制下,「台灣派」的思維會被視為「異類」,不過「中華民國派」的認同,從來就不是陳柏惟追求的東西,目前他飽受的批評,只是個開始。背負著「台灣派」的名聲,陳柏惟能否挺住親中派的萬箭齊發,與台灣想像共同體建構息息相關。

更多內容

護照封面不要China 近7成5民眾支持正名TAIWAN 國民黨團:沒必要

通姦該不該抓去關?大法官辯論3小時未果 法界建議應修法而非釋憲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