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仁副總統接受外媒專訪,《紐約時報》22日刊登部分內容,對於台灣爭取參與世界衛生組織(WHO)議題上,陳建仁表示,雖然台灣只獲准參加30%的專家會議,70%遭到拒絕,但台灣仍然必須爭取加入世界衛生組織及參與世界衛生大會。
台灣參與世衛是片段的、受限的…
陳建仁說,沒有任何國家能夠單獨對抗新冠病毒,台灣必須和世界其他國家一起努力。即使台灣情況比較好,但只要境外仍有疫情,台灣就還處在風險當中。他指出,這次武漢新冠病毒疫情,是讓外界了解台灣是優良世界公民的好機會,台灣嘗試和其他國家合作控制疫情,維護全球健康,這是我們正在做的。
陳建仁說,世衛說有讓台灣有參與,但是,台灣的參與是片段的、受限的,並非完整參與。更重要的是,我們從未獲得世衛西太平洋區署(WPRO)提供任何資訊,因此,台灣的參與常是有前提的,必須得到中國的同意,這樣對台灣十分不利。
病毒無國界,陳建仁希望經過此次疫情,台灣能成為抗疫典範,有機會和各國分享知識、經驗及技術,畢竟台灣被排擠在外,成為全球公衛領域的孤兒,透過防疫,全世界知道,台灣渴望成為全球醫衛大家庭的一員。
北京援外措施,希望改變全球輿論風向
根據中央社引述紐約時報報導,「台灣能幫忙」訊息背後,是台灣在抗疫援外領域多管齊下挑戰北京。北京希望以口罩、呼吸器等物資,援助疫情嚴重國家,改變輿論風向,迴避外界對中國隱匿資訊以致疫情惡化的質疑。
報導指出,台灣發揮口罩與醫療設備製造強項,開闢援助物資另一道來源,立陶宛外交部長林克維丘斯(Linas Linkevicius)21日在推特發文,稱讚台灣捐贈是「名副其實的團結之舉」。紐時表示,國際社會探究中共慣於隱匿實情產生的負面代價時,台灣則是歡迎公民參與和媒體檢視,相對凸顯了自信形象。
世衛秘書長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4月8日公開批評台灣對其人身攻擊後,台灣上萬人參與群眾募資,由YouTuber都省瑞「阿滴」、設計師聶永真、沃草Watchout共同創辦人林祖儀、迷走工作坊Mizo Games創辦人張少濂、志祺七七共同創辦人張志祺,發起在《紐約時報》買下全版廣告刊登「台灣人寫給世界的一封信」,紐時認為這提升了台灣能見度。
紐時:台灣爭取外交突破,兩岸對立恐升高
紐約時報也稱讚台灣,及早實行旅行限制、篩檢入境旅客、動用儲存多年的防護裝備,確診與死亡人數遠低於許多國家,不必採取痛苦且代價高昂的鎖國封城措施,職棒甚至能在閉門情況下開打。
再者,台灣近期向美國等疫情嚴重國家捐贈印有Made in Taiwan(台灣製造)字樣的口罩,宣傳「台灣能幫忙」理念,但北京當局卻再次指控台灣「以疫謀獨」。
蔡英文總統的外交策略,也採取更為公開的方式,在推特上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交換鼓勵訊息,並在社群網路上廣泛傳播。然而北京始終抑制台灣相關公開與外國領袖交流的機會。
不過,紐約時報認為,台灣爭取外交突破的做為仍有其風險。在疫情爆發初期,台灣禁止口罩出口、暫緩中國大陸人士入境,讓中國官方不滿;近來中共對內進行大規模監控人民、拘捕香港民主派人士等強勢做為,顯示兩岸對立態勢,或有可能進一步升高。
台灣總有一天加入WHO,但不會是現在
問題是,台灣是否有加入世衛的急迫性與必要性?陽明大學教授、前疾管局長張鴻仁,22日在《蘋果日報》發表文章說,世界衛生組織從當年在前挪威總理布倫特蘭擔任秘書長以專業為主的時代,如今變成政治凌駕專業的官僚體系。
「平心而論,加入WHO並不困難,只要願意接受或多或少的政治妥協」,張鴻仁認為,此時此刻朝野之間、兩岸之間都難達成共識,台灣沒有必要在此時挑起該議題自找麻煩。「台灣總有一天會成為WHO的一員,但恐怕不是現在,一如陳時中指揮官所言,該忍時還是忍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