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人民解放軍空軍退役少將、國防大學教授喬良5月4日接受《南華早報》訪問,表示武漢肺炎不是武統台灣良機,當前最重要的是展開「復興大業」,為14億人的幸福生活努力。
喬良是中國鷹派人物之一,同日他在《中美印象》(US-China Perception Monitor)撰文〈台灣問題攸關國運不可輕率急進〉直言,「不管我們怎麼強調台灣問題屬於中國內政,但本質上仍是中美問題」,在中美勝負分曉前,台灣問題不可能解決。
因此,他建議中國莫再隨美國設下的「台灣陷阱」起舞,被武統分心,反而應致力於發展自身實力,一旦美國影響力不再,屆時收復台灣將如探囊取物。
趁疫攻台?喬良批「頭腦發熱」
中國民族主義高漲,其中不乏進攻台灣聲浪,不僅民間有「眼下不統更待何時」之言,一些解放軍將領也認為應趁美國自顧不暇,在印度洋4艘航空母艦皆爆發疫情時採取行動。
然而喬良持相反看法,他批評這些看法不考慮內外不利條件,只憑頭腦發熱就想拍板定案,名曰愛國,實為害國。
他指出中國最終目標「不是統一台灣,而是復興國家,讓14億人口都能過幸福生活」。也就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所謂的「中國夢」,2049年使中國躋身已開發國家。
「這能靠收復台灣達成嗎?當然不行,所以這不是首要之務」喬良說,「如果北京欲以武力收復台灣,必須動員所有資源和力量……,我們不該把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代價太高了」。
兩岸問題本質在於「美中之爭」
喬良表示,疫情下美國軍力收縮,似乎確實為武統台灣打開一扇窗,但除非武漢肺炎真能導致美國從此崩潰,否則這個機會仍不足以解決中國日後的戰略困境。
若北京「撩落去」出兵台灣,喬良研判美國不會直接宣戰,但會「聯合西方國家封鎖制裁中國,特別是用其海空優勢,掐斷中國海上生命線」。
如此一來,原料無法輸入中國、中國產品無法輸出,而紐約及倫敦金融中心還能斬斷中國資本鏈。況且,全球與中國仍受制於美元體系,開戰勢必嚴重打擊本國經濟。
此外台海一旦開戰,資金必定出逃台灣、企業關門大吉、民眾陷入失業,到時中國得挹注龐大資金重振經濟,投入大量人力管理台灣社會,「這代價和成本難道不拖累,甚至不拖垮復興大業?」
「千年復興,機遇難得,將強未強,將成未成之際」是喬良對中國當前局勢的評價。
雖自詡為世界工廠,中國本身資源仍無法滿足製造業需求,國內市場也無法完全吸收這些產品,因此對喬良而言,當前繼續致力復興中國才是最佳解。
先復興中國、後統一台灣
至於如何復興,他提出繼續鞏固中國製造業優勢,將人民幣國際化,支持華為等新興產業,打造數位社會,發展軍工產業提升軍力又拉抬經濟,確保境外資源獲取之效率與穩定性等等。這彷彿走回當年國共內戰的「七分發展」路線,只是規模大得多。
當然,這不代表喬良反對統一台灣,而是一旦完成復興大業,排除或降低美國因素後,「收復臺灣,如探囊取物,遇佛殺佛,見僧殺僧,試看誰敢做絆腳石!?」
他甚至自信滿滿地表示,中共已做好隨時武統台灣的準備,「請世界包括美國不必懷疑」,現在不動手,是因為成本過高、不符效益。
喬良強調,美國介入台灣事務是挖洞給北京跳,中國若見台灣一有風吹草動就嚷著要武統,反而正中華府下懷,現階段只需以實際行動向台灣與世界宣示「台灣在中國『大砲』射程之內」便足以。
與許多中國兩岸學者一樣,喬良認為對台「文統無望,只能武統」。不過和武統派學者李毅不同,他並未提及台灣「天然獨」世代或表達擔憂,但他顯然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
「2000多萬不認同甚至敵視你的人口,用什麼方式管?難道一直軍管下去不成?」他說,「這是多大的代價,多高的成本?」
《超限戰》一書引起班農注意
身為軍事作家、理論家與評論家,喬良的代表作是《超限戰》,該書由他和解放軍空軍退役大校、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戰略問題研究中心主任王湘穗合著,於1999年出版。
他們在書中明言,中國與其與軍力和科技都更勝一籌的美國發生正面衝突,不如從經濟、外交和資訊下手削弱美國。班農曾說自己2010年讀了這本書後,得出一個結論,讓他確信「中國正在對我們發起經濟戰」。
2016年《超限戰》增訂內容後再版,更名為《超限戰與反超限戰─中國人提出的新戰爭觀美國人如何應對》,指中美之戰將延伸至網路、資源、媒體、金融與文化等領域,戰爭不再獨屬飛機、大砲和軍人等有形軍事力量。
新《超限戰》:戰爭「泛化」至一切領域
中共近年的「軍民融合」、「國進民退」政策,似乎正呼應這段話,喬良也重申美中之戰不只是軍事鬥爭,更是政治與經濟鬥爭。
今年65歲的喬良來自山西省軍人世家,17歲入伍,19歲開始發表作品,逐漸在文壇嶄露頭角,後於北京大學中文系就讀,取得文學學士學位。據說他從小喜歡閱讀《孫子兵法》,曾於中國《央視》主持節目《新解三十六計》。
他的頭銜眾多,包括國家安全政策研究委員會副秘書長、中共人民解放軍空軍退役少將、國防大學教授、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等等,著作以軍事理論和小說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