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520總統就職,基於防疫優先取消國宴,豐年社轄下《農傳媒》一篇《不存在的520國宴,到處存在的台食》報導,卻引發民進黨高層不滿,社內紛擾也跟著漫天飛舞,身為資深媒體人,曾任壹週刊記者、上下游市集特約,上任至今才3個月的社長梁鴻彬,究竟是出了什麼問題?
虛擬國宴食材成「引信」
「是不是標題殺人,會不會是誤讀了?」梁鴻彬接受《信傳媒》訪問時表示,「我們沒有在報導上接到任何所謂的高層關切內容,我真的沒有接收到這樣的訊息。」
梁鴻彬說,若是國宴未取消,豐年社也會是協辦的單位之一,國宴本身還有一項重要使命就是包裝台灣優良的農產品,因為疫情取消辦理,於是報導假想舉行的話,菜色會長成什麼樣子,也沒有任何貶損誰的意思,「是一個虛擬的創意」。而且撰稿主筆蕭秀琴先前也出過一本書《料理台灣》,本身就是寫「台食」、國宴的作家。
為何黨政高層可以對《農傳媒》的報導比畫,因為豐年社過半資金來自於官方,任務載明「協助政府宣導農業,服務農民,加強消費者對本土農業的認識」。但梁鴻彬也強調,「雖有官方色彩,但跑新聞、寫新聞、處理新聞,與一般媒體是沒有差別的,不會受到干擾。」
在政策宣傳面,梁鴻彬說,例如近來的紓困以及《農保法》三讀,可透過報導讓農民知道,由新聞點閱率就可看得出來,這正是農民最關心的內容。
知情人士則說,國宴食材的決定,對農業圈而言非常重要,因為要上得了桌,可是一件大事,農委會需要與總統府一起討論才能拍板,「程序非常嚴謹」,但豐年社卻逕行擇定,而且硬要刊出,可說是犯了大忌。
管理「hold不住」
梁鴻彬2月底上任至今,顯然也搞不定組織的管理,聘用這篇報導的記者,也被踢爆不符內規,而且放任這名主筆差勤免打卡,到職兩個多月,文章的產出數量卻僅有3篇。
知情人士強調,組織人事預算早已編列,新設主筆一職應呈報董事會通過。梁鴻彬則說,董事會任命社長,社務由社長掌理,負有人事聘僱、調度、指揮的權責,編制也沒有異動,因此不需要經過董事會的通過。
對於蕭秀琴的差勤管理,梁鴻彬表示,依據社內規定,一級主管本來就是不用打卡的,管理也沒有打任何的折扣,不管是差勤、薪水、工作表現,都在他的權責之內。而且蕭秀琴也協助「農藝」單元的內容,負責藝文、書評、評論文章的邀稿,文章的品質、內容也不應由篇數來計算。
不過,若是依據《勞基法》規定,上班時數的認定,必須要有出勤的紀錄。
歷任社長頻爆爭議
其實豐年社最近幾任社長屢屢爆發爭議,前社長汪文豪以及梁鴻彬因為「政治不正確」遭抨擊,而在汪文豪之後、目前轉任嘉義縣府新聞行銷處長的前社長劉孋瑩,則是一度遭外界質疑專找綠營候選人上節目宣傳,而上任三個月的梁鴻彬,也因為汪文豪與豐年社的官司,遭到內部批評。
豐年社與前社長汪文豪的官司,一審汪文豪敗訴,二審高院日前改判豐年社應支付14萬餘元薪資確定。知情人士說,令高層不堪的是,汪文豪先前願意和解,政院高層也同意,但梁鴻彬接任後卻沒有積極處理,釀成敗訴的結局,讓外界留下農委會對汪文豪「政治歧視」的印象。
事實是,二審認為,時任董事長李退之要求汪文豪自請離職,曾允加給2個月薪資為條件,也留下記錄,因此判決給付。
黨內搖頭,520展望竟訪「張家」
更糟的是,在520當天,農傳媒竟出了一篇《給農委會主委建言 張永成:提升糧食自給 人民會很有感》,受訪的張永成是前雲林縣長張榮味的妹夫、也就是雲林縣長張麗善的丈夫。知情人士說,張家在農產通路的爭議,農業圈都知道,卻去請一個這樣的人來發表意見。
至於是不是犯了「政治不正確」?梁鴻彬說,「這個判斷是見仁見智,我們是站在專業處理新聞的立場,去處理每一個新聞、每一條稿子,這不為我們所關心,我們也沒被這限制住。」
梁鴻彬表示,農傳媒邀請農漁業界代表,表達對農委會主委陳吉仲、以及農業政策的期許,作為520的序幕,例如另篇訪了養豬協會秘書長張生金、全國漁會總幹事林啟滄,細看文章內容也沒什麼問題,「對方提供了政策建言,我也沒收到更動、改動的要求」。
陰錯陽差成社長?
梁鴻彬不是來到豐年社才惹議,知情人士透露,當時因為擔憂非洲豬瘟,所以安排有多年媒體經驗的梁鴻彬到防檢局任職,負責新聞稿與媒體溝通,後來豬瘟防疫得宜,並沒有爆發,失去了原先聘用的功能性,任務更動的配合度也不高,因此防檢局根本沒有續約的打算。
今年2月,豐年社改組,時任社長劉儷瑩在嘉義縣長翁章梁的邀情之下,出任縣府新聞行銷處長。知情人士說,社長遺缺原來另有人選,但在董事會召開前夕,該人選改變心意不赴任,在防檢局等不到續約消息的梁鴻彬,在政院、農委會兩邊各有人「點頭」的情況下出任社長。
知情人士以「陰錯陽差」4個字來形容梁鴻彬出任社長,社內運作細節不斷被爆出,觀察黨政高層目前沒有打算出手處理,畢竟上任至今才3個月,這些紛擾的帳,現在不知要算在誰頭上。
其實豐年社是農委會與經濟部等機關單位在1951年起捐助成立的農業財團法人,其中,來自農委會的原始捐助金額占比42.5%,經濟部國貿局占比8.3%,政府持股逾半,其他原始捐助單位捐助金額多寡依序為公營事業(台糖、台肥、高雄硫酸雅錏)、公股行庫(土地銀行、合作金庫)與全國農會等。
農委會網站上清楚寫著,該社設立宗旨依章程規定係以「協助政府宣導農業,服務農民,加強消費者對本土農業的認識」為主要任務。
豐年社近三年接受農委會補助或委辦執行計畫超過6千萬
關於豐年社每年的經費來源問題,2018年11月22日農委會發布訊息指出,豐年社近3年來接受農委會補助或委辦執行計畫的金額約6,280萬元,(105年度515萬、106年度2,594萬,107年度3,171萬),所執行業務計畫內容包含書籍資料出版、教育訓練教材編印與執行、農業政策宣導行銷、協助農林漁牧業務推廣活動辦理等項目。
農委會表示,豐年社每年直接來自政府的運作經費超過50%,其餘訂閱費用及廣告收入也多來自於政府機關,迄今並無自負盈虧之能力,確為政府所屬的財團法人。
其實從農委會組織結構及豐年社經費來源就大概可以看出豐年社為何會頻頻爆發爭議。
是媒體還是政府宣傳?豐年社角色錯亂風波燒不完
因為豐年社根本的問題在於,它對外標榜是「媒體」,所以不受政府干預,但是它的經費又大多是來自農委會、是政府出資,在這種奇怪的架構下,豐年社到底要扮演媒體「監督政府」的角色,還是扮演「宣揚政府政績」這種猶如幫農委會化妝的官方宣傳角色?如果這個根本問題沒解決,不管社長換誰也是很快就會出問題。
只是,現在已經是2020年,是數位時代也是大大小小媒體林立的時代,政府如果要宣傳政策,也已經有很多不同的形式可以進行,台灣都已經解嚴33年,成立至今接近70年的豐年社,難道不應該調整一下?或是該是討論它存廢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