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來自中國武漢的記者,到美國佛羅里達州旅行後感染新冠病毒(covid-19,武漢病毒),她投書《華盛頓郵報》,寫下染疫的經歷,比較美中兩種極端的防疫措施,確診10天後她還高興地跑去看美國7月4日國慶煙火,顯然她還挺享受美國自由自在的軟性防疫措施,沒有埋怨美國政府。
7月16日,她在推特寫道:「感染新冠病毒的我逐漸康復,1月份我退掉回武漢的車票,避免感染,但是6個月後,我在美國染疫了。為了得到美國式自由,我付出了代價」。
她染疫後已經康復
于欣彥(Yinyan Yu,音譯)從中國湖北武漢來到美國,目前定居華盛頓州,她是一名記者和新聞製作人,香港媒體介紹她曾就讀香港的大學,已經結婚。
近日她寫下《我是武漢人 我來到佛州旅行後確診武漢肺炎》(I’m from Wuhan. I got covid-19 — after traveling to Florida.)投書給《華盛頓郵報》,
文中一開始,她寫道:「1月份,看到我故鄉武漢飽受新冠病毒打擊後,我以為自己比多數美國人為大流行做了更好的準備。我完全沒想到6個月後,我竟然也感染冠狀病毒。」
自從新冠病毒的消息傳播以來,她一直非常保持警惕。無視嘲笑,她到哪裡都戴著口罩。3月下旬,在華盛頓附近一家超市一位女士對她喊道,「感謝中國、天佑美國」。
排隊買冰淇淋的顧客和服務生都沒戴口罩
6月,她閉關幾個月後,居家生活實在太膩了,她先生想在佛羅里達州馬可島慶祝父親的70歲生日。光是想到搭飛機旅行,就會讓她壓力倍增,但是看到疫情趨緩,數個州解除封鎖後,她放鬆了警惕。
在佛州馬可島,公公、婆婆、先生和她一行四人,在人群中顯得非常突出。他們興沖沖去一家知名冰淇淋店的時候,眼前景象令他們震驚:排隊等候的顧客或服務生竟然沒有一個人戴口罩。等她們飛回華盛頓後不久,她和丈夫被確診感染新冠病毒。
她告訴武漢家人自己染疫,他們難以相信。她母親對美國防疫鬆散感到不解地說:美國人不聽勸。她習慣看到中國當局每次撲滅新確診的強硬行動,像是5月中旬,武漢為應對少數新增確診,竟然在內10天之檢測900萬居民。
北京女子得知確診後掩面痛哭
最近,在中國社交媒體上瘋傳一段影片顯示,一位女子收到檢測結果為陽性後,在北京一家購物中心歇斯底里地哭叫。在6天內,北京的疫調人員隔離與她有密切聯繫的292人,讓他們接受檢測。
和這名北京女子相同,于欣彥確診後第一個反應是感到煩躁和尷尬。中國防疫措施冷酷無情,加深社會對染疫病人的污名化,使一些新冠病人感到被大家拋棄。
有些市府當局對自動通報或舉報疑似病患的民眾發放獎金,確診的患者必須接受數次篩檢,並在醫學監護下嚴格隔離數周。
但是很快地,于欣彥發現這些擔心都是多餘的,美國沒有官員執行隔離措施,儘管醫生說她會傳染病毒,但是于欣彥也只是居家隔離。
于欣彥確診後10天去看美國慶煙火
華盛頓的疫調人員每周致電詢問她的感受,但沒有調查我去過哪些地方或遇到那些人。她提醒每個接近的人,自己染疫,但是她也可以選擇不說。醫生向她保證,首次出現症狀後8天她不具傳染性,因此無需接受更多檢查。
在美國,主要由個人來決定應對流行病的方式,但是中國的行為像是一台龐大的機器,為每一項挑戰分配資源和人力。
集體主義與個人主義之間的區別是:中國正在與一種流行病作鬥爭,而美國則是每一個州、每一社區和個人都在為自己生存鬥爭。
然而,這兩種模式都沒有完全成功。在美國,不一致和慢半拍的政策使病例激增,醫院變得不堪重負,脆弱的社區扛下過重的負擔。
中國政府集中資源跟病毒鬥爭、美國是分散式鬥爭
在中國,舉報人和公民記者持續保持沉默,審查員一直在網路刪除異議人士的留言,嚴格的檢疫政策導致眾多外來的農民工失去工作,睡在街頭。
有些國家採取多種混合辦法,南韓、德國和紐西蘭都是交錯使用集體主義和個人主義創造奇蹟的例子。但是于欣彥陷入中美交鋒的煎熬之中,她經常在問自己:能夠外出而不必擔心自己的健康受到威脅,比較好呢?還是她應該感到幸運,不需要遭受確診的恥辱,比較好呢?
在大流行期間,自由變成一把雙刃劍,它不只單純的基本權利,而是只有在所有人都參與的情況下才能發揮作用的社會契約,請注意不要以自己的選擇侵犯他人的自由。
在她出現第一種症狀後10天的7月4日,她跟家人爭論多次,並諮詢醫生意見後決定出去看煙火。在這樣做的過程中,「我正在擁抱美國人的生活方式,清楚地認識到,隨著新增病例持續增加,我的選擇真的不會起到任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