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高雄氣爆二審改判,李長榮集團總裁、榮化前負責人李謀偉,及其他榮化被告無罪,得知判決後,李謀偉發聲明表示,已經啟動「財團法人高雄市關懷氣爆受難者社會福利基金會」(下簡稱關懷基金會)的籌設,並持續陪伴受難者與家人,幫助他們重新出發。
善款沒辦法做,那就我們來做
「我們覺得時間到了,是這個時候」高雄氣爆發生至今已滿6年,長期陪伴氣爆受難者的李長榮教育基金會秘書長郭丁元,一路以來,看著每個個案的變化,從接受幫助到幫助他人,感觸地說「當他們去幫助別人的時候,會忘記自己,他們才是真的走出來,我們希望這一群人都有機會體驗跟嘗試這件事」。
關懷基金會的組織章程很簡單,只有短短的234個字,明白揭示2大重點 : 第一,延續李長榮集團志工隊精神,持續不斷協助高雄氣爆受難者善款無法補助的事項 ; 第二,受助者以擔任其他慈善或社會團體志工回饋社會。
6年下來,志工隊發現太多災民所需的幫助,比如有50幾歲的重傷者想學語言,一圓他的退休夢;也有導遊在受傷之後,想轉換跑道學美甲 ; 又或者有下半身癱瘓者到澳洲參加輪椅馬拉松……,這些氣爆善款都無法處理。
因此,只要符合高雄氣爆災民資格者與其配偶、子女,想要繼續攻讀碩士以上、職業訓練,或是有公益計畫關懷基金會都給予補助。只是,還有一個條件,申請人需要以每小時1000元方式計算,到其他慈善或公益團體服務。
基金會的種子早在氣爆發生第3天就種下
為什麼一定要做志工?郭丁元想起當初在寫基金會章程的經過。當時他已經苦思2、3天不知如何下筆。當晚做夢,夢到已過世的李長榮志工隊隊長李國壽好像在對他說什麼,隔天進辦公室想到「志工」兩個字,於是就把做志工這件事放進去。
說起來有點怪力亂神,但其實關懷基金會的種子早在氣爆發生後的第3天就已種下。氣爆發生第3天郭丁元向李謀偉建議,需要有人組織志工隊,而李謀偉就找了太陽能事業處處長李國壽來擔任。
李國壽在屏東八八風災時,替集團負責「養水種電」計畫,曾催生出全台最大規模30MW的民間太陽能電廠。氣爆後他臨危受命,第一時間組織約40人的志工隊,去醫院、靈堂送慰問金。不過也不難想像,在當時被視為氣爆元兇的他們,過程有多不容易,家屬破口大罵、動手推擠,也有的志工隊成員因為承受不住壓力哭得淅瀝嘩啦,最終選擇退出。
李國壽扛住壓力,就這樣陪伴著災民走過最艱難的時光,直到3年前,後續的關懷才由郭丁元接手。
李國壽的好,災民都看在眼裡。去年他離世時,10幾位災民前往道別,「我對於他們(災民)來說,是哥哥、是朋友,但國壽是那個在他們最痛苦、最求助無門的時候求助的人,打一通電話,要輪椅有輪椅、要義肢有義肢、要轉院有轉院,要幫傭有幫傭,說我現在沒現金,他半夜送現金……」郭丁元說。
受難者可以不只是受難者
為了避免妻子擔心,其實李國壽從未告訴過妻子王筠絜這些事,直到告別式她看到災民才明白。之後,遺孀王筠絜接棒,擔任關懷基金會的董事,將他的精神延續下去。
關懷基金會的董事共有5人,除了李謀偉、王筠潔,還有榮化大社廠廠長王溪州、高雄氣爆自救會副會長王忠誠,及律師陳妙泉。
其中,王忠誠是知道王筠絜加入後才跟著加入。王忠誠原為拉麵店老闆,在氣爆中痛失妻子與小兒子,回憶太悲傷,至今仍然不敢吃拉麵。
會想找王忠誠擔任董事,除了因為王忠誠能了解其他災民的需要,另一個原因,是因為郭丁元發現,同時也是善款管理委員會成員的王忠誠,在善款處理告一段落後,原本全心全意要做好的事情做到了,卻也沒有繼續往前的目標。
隨著時間漸長,街道的容貌可以恢復,身體除了部分不可逆的狀況也能慢慢恢復,但心靈上的傷疤卻很難去除,除了金錢上的支援,該如何讓「陪伴」不中斷,成為李長榮集團不斷思考的問題。
當他們去幫助別人的時候,才是真的走出來
當晚前往支援的消防替代役男陳楚睿,全身59%二度到三度灼傷,知道他對攝影有興趣,協助他辦攝影展、贊助他到英國攻讀策展,李謀偉妻子楊賽芬也會帶他去看展覽,為的只是希望他能去拓展視野,而不是侷限在高雄,要去尋找更大的目標。
高雄氣爆的脊髓損傷傷友「羊角姊妹」林黛甄與陳姿予,2人參加輪椅馬拉松,只要有訓練,志工隊就一定會陪在她們身邊 ; 聽到她們想要工作,李謀偉也投資了一家共享電動機車的新創公司,讓他們去上班。
失敗了沒關係,透過一次又一次地給予機會,受難者對未來的輪廓逐漸清晰,雖然目標有所不同,卻都有同樣的元素「利他」。
陳楚睿受傷後打開更寬廣的視野,開始關注更多弱勢族群,想用作品替他們發聲。
羊角姊妹則是因為一路以來接受太多人幫助,有身障者義務教她們如何推輪椅馬拉松,還有因為競速輪椅長達170公分、高鐵無法運送,身障者開著九人巴載著她們去搭飛機,以及花了近5小時完成42K澳洲黃金海岸馬拉松,從訓練到這一路上所有人對他們的支持,這些都促使她們更想去幫助別人。
羊角姊妹為了鼓勵一位因為工作潛水夫病壓迫到脊椎癱瘓的陳老闆走出家門,除了發起募資計畫,也和郭丁元去了陳老闆家好幾次,才讓他願意開始練跑。
走出來的不只有受難者,影響像漣漪般擴散
「你今天在做利他事情的時候,其實你會走出來,會忘記自己本身的困境,所以為什麼基金會要他們去做志工,我真的在意這1個小時1千塊嗎?其實不是!而是當他去幫助別人的時候,這才是真正的走出來。」郭丁元說,這種轉變不只在受難者身上,連他和同仁都有些改變。
他坦言,在氣爆剛發生時,同仁的壓力也很大,每天都在被別人罵,在幫助受難者的同時,也是在幫助同仁走出來。
此外,「平時我們工作的時候都會很專注在自己的工作上面,我們看不到工作以外的事情,看不到我自己人生以外的事情,這整件事情其實幫助了很多人,看到了其他的人、其他的事情,然後他們願意多付出、更體貼,為他人著想……」在身歷其境之後,郭丁元與同仁的變化,也在悄悄改變這家傳統製造業的公司文化。
今年初武漢肺炎疫情爆發,酒精賣到缺貨,李長榮集團捐出10噸異丙醇(EIPA)作為環境清潔消毒液給近160所幼稚園與國小,不只要趕在開學前送達,為了更加安全順利,不只包裝要包得好好的,連漏斗、手套、護目鏡都幫忙準備好,讓校方都嚇一跳。
6年前的一場災難,或許改變不少人的人生方向,但對生命也出現不同層次的體悟。關懷基金會的成立,確定這些陪伴與改變能繼續發生,也將把傷痕背後的力量傳遞出去,像漣漪般一圈一圈溫暖、影響更多需要幫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