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進軍北極》愛沙尼亞擬禁華為、排除中資建設世界第一長海底隧道

國際

五眼聯盟與其他印太國家收緊扼中鐵箍,但除了這幾大國外,波羅的海三小國之一的愛沙尼亞近日也宣布將對特定中資關上大門。

7月底愛沙尼亞政府陸續宣布,將禁止中國電信巨擘參與5G建設,還有出於安全疑慮,擬拒絕中資參與建設穿過波羅的海、連接愛沙尼亞及芬蘭兩國首都的海底隧道。

愛沙尼亞首位女性總統,同時也是最年輕的總統卡尤萊德(Kersti Kaljulaid)7月向德國《世界報》(Die Welt)表示,她擔心新冠病毒與中國在疫情間的表現,讓民眾「開始懷疑民主」。

愛沙尼亞曾公開對港版《國安法》、香港舉新疆(東突)人權問題表達擔憂,並遭到中國駐愛沙尼亞大使館抗議。

中國基金融資150億歐元被喊卡

愛沙尼亞─芬蘭海底隧道計畫從2014年啟動,長達100多公里,是當今最長的海底隧道「日本青函隧道」(53公里)和「英法隧道」(50公里)的兩倍,預計與歐盟資助的「波羅地海高鐵」相連。

海底隧道(紅段)落成後,從愛沙尼亞首都塔林到芬蘭首都赫爾辛基(Helsinki)只要20分鐘,大幅縮短渡輪(1.5小時)或公路(8小時)交通時間。波羅地海高鐵(藍段)目的在於連接波羅地海國家與歐陸,預計於2030年前完工。(圖片來源/finestbayarea.online)

根據美國新聞網站《Politico》,該計畫的開發商是「芬蘭─愛沙尼亞灣區發展公司」(FinEst Bay Area Development,下簡稱FEBAD),「中鐵國際集團」、「中國鐵路工程集團」和「中國交通建設公司」都有意與之合作,而去年「中國點石基金」同意融資150億歐元。

然而,愛沙尼亞公共行政部長艾布(Jaak Aab)表示「根據當局所獲知的資訊,我們有理由懷疑,該計畫在環境、經濟和安全方面的可行性」。

他並未進一步說明拒絕中資是出於何種「安全考量」,但提及該計畫恐帶來與「發展及維護國家防衛能力」相關的額外成本。

公共行政部認為其財務計畫「並不清楚」,而整個計畫「出於多重因素不符公眾利益」,他們將直接與芬蘭政府合作,尋找另一替代方案,可能採公私合資。

對北京而言,愛沙尼亞─芬蘭海底隧道有助強化其與北極圈的貨運連結,是「一帶一路」的一部份

儘管艾布不客氣地宣判中資出局,FEBAD仍抱持樂觀,為消除愛沙尼亞政府的疑慮,他們甚至額外呈遞厚達1500頁的計畫書,目前靜候正式通知中。

愛沙尼亞─芬蘭海底隧道模擬圖。(圖片來源/finestbayarea.online)

排除華為成5G競標、上市標準

愛沙尼亞權威報紙《郵差報》(Postimees)報導,該國經濟事務暨通訊部(MEAC)準備立法限制華為參與5G建設,但尚未釋出細節。

「根據情報機構年度報告,使用中國技術顯然具有高風險」愛沙尼亞網路安全政策負責人勞爾瑞克(Raul Rikk)表示,境內電信公司恐得撤換一些已在使用的華為設備,但會有一段過渡期。

排除華為將是在愛沙尼亞參與5G釋照競標的先決條件之一,且根據勞爾瑞克,他們會對廠商進行安全性評分,這可能也會影響他們是否能上市。

愛沙尼亞此舉並非無跡可尋,2019年總理拉塔斯(Juri Ratas)與美國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會面,雙方在防堵華為5G上達成共識。

勞爾瑞克坦承這確是針對但不僅限於北京,而是為了防範所有現在與未來可能構成國安威脅的電信設備。

愛沙尼亞國會5月才修訂《電子通訊法》,對來自歐盟以外的通訊設備施以更嚴格的管控制度。

中國取代俄國成為第一大威脅

同為前蘇聯國家,巴爾幹半島的塞爾維亞和波羅的海的愛沙尼亞雙方領導人面對中國,反應截然不同。

《波羅的海時報》(The Baltic Times)報導,愛沙尼亞總統卡尤萊德今年2月出席「慕尼黑安全會議」(Munich Security Conference)時稱中國「已超越俄國成為第一大威脅」。

7月她再接受德國《世界報》(Die Welt)專訪,「中國坐擁強大經濟實力,長久以來,一直有技巧地運用這項能力,或許是我們(歐洲)疏忽了這個跡象」她說,「而新冠危機和中國的防疫表現,使愛沙尼亞民眾開始懷疑民主」。

根據《愛沙尼亞公共廣播》(ERR),中國4月送了百萬口罩等物資給愛沙尼亞,但卡尤萊德並未忽視這雙友誼之手背後的風險。

「一些人認為中國的防疫措施十分有效率,然而獨裁政權往往傾向掩蓋事實,因為他們不信任自己的人民」她說,「民眾必須了解在民主國家作個自由公民有何優點,而我們有時卻會忘了這些好處」。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