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麥最不想被提起的歷史 德國戰俘徒手拆百萬顆地雷

電影推薦

專注發展高科技農業、中小企業現代化的丹麥,有著寬鬆政府福利制度、舒適的生活水準、穩定貨幣,同時也是童話之父「安徒生」的故鄉,因此享有「福利國」的美譽。不過,鮮少人知道在二次大戰前後,丹麥的近代史上,有著不為人知黑暗的一面。

1月13日在台灣上映的電影《拆彈少年》,故事是以塵封多年丹麥軍方真實事件為據,敘述二次大戰期間,德軍為了要迎擊盟軍,曾在丹麥西海岸埋下上百萬枚地雷,但由於錯估戰勢,這些地雷沒有派上用場。大戰結束後,這個棘手問題終要解決,因此1945年在德軍投降後,丹麥軍官卡爾接受長官指令,帶著一批十幾歲的德國青少年戰犯,在丹麥西海岸執行清理任務,要求戰犯們徒手挖出220萬枚地雷,軍隊保證執行完任務後,戰犯們便可以自由之身重返德國。

這批戰俘當中,有不少是幾乎沒有作戰經驗的稚嫩少年,還來不及對未來有美好憧憬,就必須每日活在命懸一線的險境中。首次任務是拆除西海岸的7.4萬枚地雷,代表每個男孩、每個小時必須拆除6枚地雷,不吃不喝連續工作3個月才夠夠全部清理完畢。

帶領拆彈隊伍的丹麥軍官在大戰期間,當然對德國人恨之入骨,但當他與這班拆彈少年朝夕共處,親睹他們冒著生命危險徒手清除地雷,被炸得遍體鱗傷時,漸漸轉為同情,甚至當他看著上級不斷指派新任務,要求這批孩子去下一個地雷區清理時,難抗軍令的他,承受著無比的壓力。

220萬枚地雷由這些青少年戰俘,不吃不喝連續工作數月才能清理完畢。(圖片提供/傳影互動)

拍攝本片的導演馬汀贊帝維在接受外媒採訪時,透露「我做了很多研究,找尋了許多事實及數據的部份,然後串聯起整個故事,儘管知道這個歷史事件的人不多,但我想藉由電影告訴大家,丹麥有歷史中的黑暗面,應該要引以為戒。」

為了忠實呈現電影裡的場景及情緒張力,馬汀贊帝維特別要求將劇組拉到歷史事發現場拍攝。由於西海岸早已成為現代丹麥的軍事要地,透過協商,在軍方人員在旁監督下,劇組終於得以進到海岸去,馬汀贊帝維透露,「在那裡拍攝會讓人有一股說不上來的力量,更驚人的是,我們在拍攝過程中,真的意外挖到一枚當年沒被拆除到、還埋在沙裡的地雷,好險在旁的軍人靈敏地趕來支援協助拆除,但過程實在太驚險,劇組跟演員們都看呆了眼!」

從挖掘真實出發的《拆彈少年》,被許多影評家譽為近期最好的戰爭電影。同時也榮獲歐洲電影獎最佳攝影、服裝設計、造型3大獎,丹麥奧斯卡最佳影片、導演、攝影3項大獎等殊榮。片中對於國家正義,人性善惡有諸多的深度對白,也看過此片的人,感受到強烈的後作用力。

《拆彈少年》2017年1月13日在台上映

中文版正式預告: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tcNKvn5OCg

電影官方網站 http://fb.com/ifilm.tw

­

­

­

­

­

­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