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選川普、拜登打得火熱,台灣民眾在網路上也為了挺川普或是挺拜登吵得不可開交,而民主黨候選人拜登兒子的電郵門事件,更是考驗著媒體「第四權」的公正性。
就在《紐約郵報》電郵門事件爆發後,儘管後續不斷有新訊息出爐,小拜登合夥人也接受專訪訴說其中原委,不過美國大多主流媒體如紐時、華郵、CNN等,持續對這件事情保持沈默,甚至連臉書、推特也禁止轉發有關電郵門的文章,形成奇特的主流媒體與社群媒體自我審查的現象,現在終於有一位普立茲新聞獎的得獎記者以「辭職」來抗議這些怪異現象。
繼國際頂尖學術期刊之後,《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滾石》(Rolling Stone)和《今日美國》(USA Today)等知名媒體也公開支持美國總統民主黨候選人拜登(Joe Biden),若非史無前例,也實屬罕見。
事實上,美國主流媒體早已選邊站,儘管並未公開聲明,作為卻偏頗得令人咋舌,尤其是拜登父子的「電郵門」。
不少記者挺身質疑主流媒體過度「護駕」拜登,卻遭到譴責、打壓甚至審查,美國網路媒體《攔截》(Intercept)知名記者暨共同創辦人葛林華德(Glenn Greenwald)10月29日因此宣布從《攔截》辭職。
《攔截》編輯要求葛林華德刪除他在一篇報導中批評拜登的部分。「打壓、審查和意識形態同質化的趨勢,讓全國性媒體深受其害,也吞沒了我共同創辦的媒體」葛林華德在辭職聲明中表示,「最後,他們開始審查我自己的文章」。
媒體、矽谷和情治人士攜手護駕拜登
葛林華德痛批,美國主流媒體指「無法核實電郵門文件真實性」只是藉口,它們不斷暗示、甩鍋給所謂「俄國陰謀」卻沒有任何證據,同時拼命為拜登護航、擋駕,讓他連最基本的問題都不必回答。
自《紐約郵報》(New York Post)14日公布據信屬於杭特的筆電所含有的敏感資料,已經過了16天,然而拜登並未回應「你是否主張那些郵件是偽造的?」以及「你是否曾與烏克蘭天然氣公司Burisma高層會面?」
葛林華德〈美國媒體用謊言將拜登與杭特郵件切割〉一文道出他的質疑,並歸咎於媒體、矽谷企業和情資社群。
儘管已有和杭特用電子郵件聯絡的當事人出面證實郵件的真實性,例如他的前生意夥伴布波林斯基(Tony Bubolinski)和共和黨民調專家陸茨(Frank Luntz),甚至連筆電維修店家的老闆都至參議院作證,許多主流媒體仍拒絕考慮電郵門的真實性。
不能證實,還是「不想」證實?
例如《CNN》不僅嘲弄電郵門「太複雜模糊,沒人看得懂」,當共和黨全國委員會(RNC)發言人要求《CNN》報導並核實這件事,《CNN》主播艾曼普(Christiane Amanpour)竟斥責「我們才不會替你做你的工作」,彷彿忘了她的工作正是「報導」與「核實」。
當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問《CBS》記者史塔爾(Lesley Stahl)為何她的節目「60分鐘」(60Minutes)沒有報導電郵門,她僅回答「這件事無法證實」。
葛林華德質疑,如果這些媒體當年能證明史諾登揭密、巴拿馬文件、維基解密等資訊量龐大的重磅案件,為何突然就無法核實電郵門?
《全國公共電台》(NPR)更是連藉口都不找,直接公告「我們不想把時間浪費在不是真實的故事上」。
主流媒體把討論電郵門打為「不負責任」甚至「不道德」,導致想有意探究的記者遭抹黑、攻擊與嘲弄,例如《紐約時報》的哈柏曼(Maggie Haberman)和《CBS》的艾瑞克森(Bo Erickson)被指控「散播誹謗」。
這都是俄國的陰謀!
弔詭的是,當媒體報導電郵門可能是「俄國陰謀」,核實突然又不是個問題了。
前CIA官員和情報人士日前在一封公開信中表示電郵門像是打上「俄國假新聞正字商標」,但也承認「沒有證據可以證實俄國涉案」,許多媒體卻視而不見。《華盛頓郵報》24日刊登的一篇社論表示「就算可能不是,我們仍得把電郵門當作外國勢力操控」。
葛林華德痛批,這些媒體拉俄國人救援,拜登也樂於以「俄國干涉」為由拒絕回答問題,而媒體「不是質疑拜登為何迴避問題,甚至還幫他想藉口,正當化他的沉默」。
「現在美國最缺乏好奇心的一群人,似乎就是經過認證的新聞媒體」葛林華德引述獨立記者泰比(Matt Taibbi)說,「這通常是獨裁社會才會出現的特殊現象」。
臉書遭疑調降川普、香港報導觸及率
葛林華德援引上述許多實例作為媒體失職的證據,而從數據來看,美國主流媒體同樣難脫偏頗之名。
報呱主編林春妙21日談美國總統選舉,指美國媒體研究中心(MRC)8月17日報告顯示,在美國3大廣播電視公司晚間新聞時段,川負面新聞比拜登多150倍。
電郵門14日爆發後36小時內,《CNN》、《ABC》、《CBS》、《MSNBC》共92小時的新聞節目中,電郵門報導僅9分47秒佔整體不到0.2%,而且《CNN》和《ABC》是隻字未提。
至於社群媒體,臉書和推特是拜登最熱情的啦啦隊之一,其員工的政治捐款就高度集中民主黨,此外拜登競選團隊內至少有8名前臉書或推特的高階主管,包前臉書高層括赫茨(Jessica Hertz)和前推特公共政策主任孟赫(Carlos Monje)。
這現象反映在他們嚴格檢視川普發言,臉書兩年來對川普和拜登的審查次數為65:0,推特今年更移除川普及其幕僚的貼文64次,7月28日連刪川普3則關於奎寧的評論,川普甚至曾因分享迷因(meme)而被下架貼文。
林春妙認為就算川普常有爆衝發言,他確實受到過度針對,而且這種審查不僅影響川普政府,台灣媒體亦能觀察到,有關川普、香港反送中和圖博(西藏)的報導在臉書及推特的觸及率變得相當低。